古铜器收藏一百问(7)
(2008-09-05 12:29:05)
标签:
古铜器杂谈 |
分类: 古玩 |
36青铜尊缶有哪些基本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尊击是盛酒器,流行于春秋中期至战国,出土不多。其形制特征是:圆腹有盖,腹上有两个或四个提环耳,下有圈足。《商周彝器通考)图805“交龙纹缶”,为春秋晚期之器形,特点是敛口,短颈,溜肩,圆腹,圈足。《商周彝器通考》图803“栾书缶”,为战国早期之器,特点是有盖,大口,宽溜肩,圆腹,平底。春秋晚期还见有方形缶,如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春秋晚期“蔡侯缶’,方体,有盖,短颈,窄溜肩鼓腹,平底。蔡侯墓出土者有铭文“尊缶”的,与缶属同一式样。
37青铜爵有哪些基本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爵是温酒、炊酒器,饰纹丰繁秀美,是配套礼器之一,流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爵的基本形制是:口部前为“流”,后有“尾”,中部为深圆腹杯,下有三锥足,左侧有提用的“鋬”,流与杯口之间有两小柱。
爵的基本式样很多,夏代晚期有4种,商代有15种,西周有4种。时代特征明显.爵与角、觚、斝、觯,又名“五爵”。
从器形上看铜爵的年代,有如下规律:圈足上有孔者,年代最早,爵为平底者,年代稍晚,圆底者年代最晚。流窄长者年代最早,流短槽宽者年代晚。柱小,位置越往后者,年代越晚。④足部细尖,且腿较直立者,年代早;足粗且腿较侈者,年代越晚。
38青铜角有哪些基本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角是温酒、饮酒器,形似爵,但无柱,原为兽角雕成酒器,后用青铜仿造也叫“角”。《礼记·礼器》载:“宗庙之祭,尊者举爵,卑者举角。”可知是地位较低的贵族使用的酒器。商代角有4种基本式样。周代角除用商式角外,也有角器上加盖(如飞鸟状)的新式样(见《商周彝器通考》图450)。
39青铜觚有哪些基本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觚(音“姑”)是饮酒器,在考古中常与爵同出。现今通称之觚,乃沿用宋人所订之旧名,商周之觚铭中皆无自名,但据形体定为饮酒器,还是可信的。铜觚的器形源自陶器。
觚与爵是一组最基本的青铜器,常伴随出土,也有和斝成组合的。郑州白家庄三号墓、安阳小屯338号墓中均出土二觚、二爵、二荤。其形制为一具圈足的喇叭形容器,圈足常无狭的边圈,少数的也有。觚初见于商代早期,基本式样有13种,其中商代有9种,西周早期有4种。
商代铜觚,多为大侈口,中腰细,有圈足,圈足上多有宽大的十字形孔。商代晚期铜觚,腹部加大膨出。还有腰特细者,如“兽面纹觚”(河南安阳殷墟西区出土)。
西周铜觚在形体上与商代晚期铜觚很相似,体细而高,体上多有屝棱,圈足。
从器形上判断铜觚的年代有如下规律:①口越侈,年代越晚;②腹膨出有扉棱者,年代越晚;③圈足边越高者,年代越晚;④圈足上有十字形孔,越大者,年代越早。
40青铜斝有哪些基本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斝(音“甲”)为商代流行的煮酒或温酒器,曾又名“散”。商代至西周时流行。斝是形似爵,却比爵大的三足酒器,无流无尾,却有两柱,口圆,底有平底、圆底、鬲形底之分;扁平鋬、圆鋬比爵、角都大些,以三棱足居多,亦有款足,足內空者为多,主要盛行于商代。西周前期仍沿用。斝可分为分裆斝、三锥形足斝和体方四角圆四足带盖斝。
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的“连珠纹斝”,夏代晚期之器形,商代早期沿用。特点是器颈上口侈大,有菌状拄,器腹鼓出呈扁圆状,下承三个大空锥足通腹。颈部有不规则的乳钉和圆饼纹。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夏代晚期“袋状空锥足斝”,特点是腹部鼓起,下承三个大空锥足通腹。侈口圆腹圆底。
湖北黄陂蟠龙城出土的商早期“兽面纹斝”,特点是圆筒体下段有一道宽边,是为颈腹分段的雏形,底平,下承三角形空锥足。商早期之器形。
以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火纹斝”为代表,特点是颈及腹皆宽或甚宽,颈口侈大,有菌形柱,颈腹分段,腹呈圆弧状鼓出,底平。商早期之器。
以河南郑州卷烟厂出土“兽面纹斝”为代表,特点是颈长而较狭,上口侈大如常式,颈腹分段显著,腹鼓出而底平。商早期之器形。
以湖北黄陂蟠龙城李家嘴出土“兽面纹斝’为代表,特点是颈甚短,腹鼓出而深,器形瘦高。商早期之器形。
以湖北黄陂蟠龙城李家嘴出土“兽面纹斝”为代表,特点是腹分裆如鬲形,袋腹下是长圆锥足。商早期之器形。
以河南安阳小屯 33l号墓出土“兽面纹斝”为代表,特点是器形较宽,双菌柱大,颈腹分段,腹部略鼓,底微向下鼓出,有空锥足,或有丁字形足。商中期之器形。
以上海博物馆藏“兽面纹斝”为代表,特点是器体较宽而高,双柱为帽形,底微向下鼓出,丁字形足或空锥足。商中期之器形。
以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兽面纹斝”为代表,特点是整体较宽大,腹部分段而不突出。商晚期之器。
以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兽面纹方斝”为代表,特点是形体偏瘦高,腹壁微有外倾,有的锥足有凹槽,商晚期之器。
以河南安阳殷墟西北岗出土“兽面纹方斝”为代表,特点是口外侈,颈收束,腹部鼓出,底圆,下承三粗锥足,个别有盖。商晚期之器形。
以河南安阳殷墟西北岗出土“兽面纹方斝”为代表,特点是器形长方,转角方圆,锥形足,器口多有平盖。商晚期之器。
以湖北浠水出土“斝”为代表,特点是颈以下鼓出三袋足,下有长柱足。商晚期之器。
以(商周彝器通考》图463为“小臣邑斝”为代表,特点是侈口,颈圈矮,腹和足深大,是商代晚期后段的典型式样,仅有器口之侈和柱式高低不同。商晚期之器。
以河南洛阳北窑出土“弦纹斝”代表,特点是深腹下垂。西周早期之器。
41青铜觯有哪些基本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觯(音“至”)是饮酒杯,专用于酬客或罚饮。古时以此与爵、角、觚、斝并称为“五爵”。商代觯初见于商代晚期,在西周初期亦流行。圆身觯初见于商代晚期,形似侈口的小壶状。
(1)扁身觯
基本式样有5种,其中商代晚期4种,西周早期1种。
窄颈式,以“兽面纹觯”(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代表,商代晚期器。
宽颈式,以“兽面纹觯’(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代表,商代晚期器。
短颈鼓腹式,以“?纹觯”(《商周彝器通考》图576)为代表,商代晚期器。
浅腹式,以“兽面纹觯’(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代表,商代晚期器。
宽颈垂腹式,以“小臣单觯”(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代表,西周早期流行器。
(2)圆身觯
基本式样有4种,其中商代晚期2种,西周中期2种。
侈口束腰鼓腹式,以“龙纹觯”(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代表,商代晚期器。
侈口长颈敛腹高体式,以“兽面纹觯”(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代表,商代晚期器。
细长体喇叭口式,以“鸟纹觯”(陕西扶风庄白家出土)为代表,西周中期器。
侈口筒体式,以“弦纹有?觯”(《商周彝器通考》图586)为代表,西周中期器。
西周时偶有方柱形觯,但在西周后期绝迹。西周晚期觯极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