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廖南
廖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834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地震原因初步结论及余震扩张情况(图)

(2008-05-20 22:20:28)
标签:

震级

余震

烈度

震源

地震台网

汶川

杂谈

分类: 安全
       汶川地震原因初步结论及余震扩张情况(图)

           

             http://img1.qq.com/news/pics/10508/10508941.jpg

 

  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随后,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对震级进行修订,修订后震级为里氏8.0级。

  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

 

             http://www.ccaon.com/edit/uploadfile/20080512163435904.jpg

  地震原因已有初步结论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汶川地震余震区位于龙门山断裂带
四川省地震局提供的汶川8.0级地震序列分布图(5月12日至5月19日)
     这一狭长区域长约300公里,主要是理县-汶川-茂县-北川-平武-青川这一带,成都等其它地区未在余震区范围内。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汶川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专家,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1)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据悉,印度板块每年以4厘米的速度向亚洲板块俯冲(见图),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造成了本次汶川地震

  2)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现在的感觉是从汶川北东方向---江油----青川----略阳、勉县、汉中方向----宝鸡、西安方向);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http://img.hexun.com/2008-05-19/106069836.jpg

  3) 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