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本意
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最大的烦恼莫过于买到假货了。然而,高明的造假技术往往能以假乱真,让人防不胜防。
我国曾出现过三次作伪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宋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第二个高潮是晚清到民国时期,大量复制、仿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第三个高潮是近20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仿造的东西五花八门,作伪手段更为高超。
作假的手段归纳起来不外乎物理和化学两种。化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作旧”,用化学溶液对仿品进行浸泡后,器物很快就会变样。让人惊奇的是,有些化学溶液能使铜锈从仿品中自然长出来,抠都抠不掉。在物理方法中,作假者有时会通过粘贴、镶嵌和挪移方法,把一些旧的、残破文物上的部件、皮壳粘贴到新的文物上面,然后沾土、上色,仅仅把真的那一部分露出来迷惑买主。
拿玉器作假来说,因为沁色是判断古玉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仿制者会在这方面下工夫。现在作伪沁色的方法很多:有火烤、涂料上色、化学药剂灼烧等。其中造得最逼真的是仿制者把新做的玉放入动物的身体内,让玉充分和动物体内的活血接触,三到五年后再取出,这种伪造的用血沁过的玉,一般的收藏者是很难看出来的。
目前收藏已进入了一种误区,许多人收藏存在投机心理,想借此发大财,因此买到真品就过度兴奋,买到假的就过度伤心。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把收藏当成一个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精神生活的事情,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价位,这才是收藏的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