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玉料玉器皮子机械抛光车奇凯和田 |
分类: 古玩 |
古和田玉造假大揭密
在2005年的某一天,那是个漆黑的早晨,在这个神秘的小屋里,一笔交易正在进行着。
贩卖者:你来的早,要不然就被常来囤货的商贩提走了。
某先生:这真是和田的?
贩卖者:这是一块青白玉,新疆和田的水料。
某先生:有多少斤?
贩卖者:30公斤,20万元,比市场上要便宜一倍还多。
某先生:经常来的是您的熟户,我是第一次过来,不会骗我吧?
贩卖者:没有熟人告诉你,你也找不到这。要就拿走。
某先生:好吧。
贩卖者:(贩卖者)再送你几块带皮的籽玉。
某先生:我听行里的人说,玩玉的人都讲究心灵愉悦,买卖好大家都高兴。谢谢您的赠送。
主持人:一笔买卖就这样做成了。我们可以调查一下,在市场上大块和田玉水料的价格,按等级大约是2000元、3000元、4000元一公斤。这位先生花了20万就买下了30公斤重的和田水料。平均价格仅是670元一公斤。这不是捡了一个大漏了吗?
这位先生兴高采烈的把玉带回了家。还经常约藏们友一同观赏:他们品着玉的成色,看着玉的纹理。都羡慕他刚刚入行就有如此的幸运。而他呢,也为了在同行中更好的炫耀这块难得的玉,反复强调这块玉得到是多么不容易。说毕竟自己不是经常光顾那里的常客,如果不是自己的诚意打动了买玉的老板,人家是不会轻易买给他的,这真是玉随有缘人呀!毕竟这么大块的水料,在如今的新疆和田本地也不是那么好找了。
主持人:这个新疆和田玉的利用和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已发现的资料表明用和田玉制作的玉器时代,最早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到了清代以后,和田玉料更是大量的开采和使用。清代乾隆时期雕琢的大禹治水玉山,玉材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就是采自新疆和田的密勒塔山中。可见和田玉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那么,我们来看一个相关的短片。
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闪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子,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子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开采的称山料。而随着多年的开采,大块的和田玉器数量越来越少了。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短片,我们知道所谓的水料就是被河水搬运到下游,并且经过多年的浸泡和洪水的冲刷,已经有了一定的光润度。而籽料呢,则是滚落在河底水坑里的玉石碎料,经过水和土的浸染,有的还带有一些沁色,或者俗成为皮子。但是如果不是特别懂行的人,一时可能还不好怎样来分辨这个润度,那么这位先生所得到的是不是一块真正的山流水料呢?
一天有位藏友告诉他,说这块玉的光泽透的厉害,不像是和田的料。通常玉器光泽的形成也与硬度相关联。依藏友看,这不像是和田的料,硬度可能不高。藏友的一席话像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仔细观察自己的这块,也看藏友随身带的这个小玉件,分辨着致密度。发现在高倍放大镜下自己的这块,明显感到密度松散。而这些带皮的籽料摸上去也不是那么润滑。
主持人:通过藏友的点拨,这位先生似乎是茅塞顿开,同时也意识到这便宜不是那么好拣的。于是,他不得不把这块玉的来源告诉了他的藏友了!
有一天他到市场上去转悠,听一个人说在一个地方有商店的经营者,经常到那里去囤货,并且价格非常便宜。玉都是从和田直接运过来的。于是我他很早就去了。
藏友:你再找到真正的和田玉的出售地点做一比较。
自古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近年来和田玉的价格更是一路上扬。专门从事和田玉研究的卡德尔先生,是中国白玉研究协会的会员。他说目前,和田玉仍是现代玉器的重要原料,优子的羊脂白玉更是供不应求。如果这位先生买到的是一块真正的和田水料,在新疆本地购买价钱最低也会在2000多元一公斤。
主持人:我想听到这里,我和观众朋友一样,都非常想知道,这位先生到底买到的是一块什么玉料,价钱应有该多少呢?如果大家都认为是假的,那自己的20万元是不是会打了水漂了呢?
经过多方打听这位先生,找到了卡德尔先生,在这里他找到了答案。原来这块玉是用一块青海料,打磨成了类似于和田料来买的。它的硬度是2。6,因此看起来会比和田玉的光泽要透亮。而手感呢,像是摸玻璃的感觉,比和田玉的明显的滑了许多,而润的程度不够。在市场价格仅是2万元左右。而这些带皮的籽料虽然是白饶的,里面到是真正的和田籽玉,这些皮子却是烧上去的加强皮。摸上去的手感明显是生色的。
主持人:你看从二十万到两万,整整是十倍之差。并且卡德尔先生还说,在新疆的和田,如果买方和卖方的交易都感到非常愉悦的时候,主人总会给客人一些小的籽玉作为礼物赠送,看来这位先生遇到的这位商客也是学者这个礼仪来对待他的客人的。只可惜美玉上包裹的是一层加强皮。这个真实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我们是不是觉得有必要揭露作伪者的造假伎俩呢?
鉴定专家:车奇凯
主持人:有句话说:玉不隐所短,表里如一。那么,这玉器的作伪者又是用什么伎俩来蒙蔽消费者的呢!那么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工美拍卖公司的艺术总监,车奇凯先生来到演播室,谈一谈如何识别和田玉作伪的招数。
车:它的润度和颜色是我们辨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润度的形成呢,我们先说这个所谓的润度呢,就是和田玉它由内往外放射出来的,一种柔润和光感它在光感。有它先天的条件就是说材料元素是透闪石和阳起石。因为它的结构是毡状结构,因为造假者他拿那个材料是没有这个先天条件的。
主持人:他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达到这样的光感呢?像这个呢它不是首先它不具备这个先天条件,他没有这个先天条件他是一个青海料。那他会通过什么手段所有造假者他的最终目的呢?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就在这个上面使用了一些后天进行弥补的。
作伪方式一
2、将棱角磨平
3、在进行抛光
车奇凯:那么现在我手上拿的这个,就是经过机械抛光的,虽然经过的机器抛光呢,但是它还没有进行下一步的造假这,是机械抛光完以后那么它还产生不了那种油润的感觉,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想产生这种油润的感觉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盘”。
先将玉器擦试干净,然后喷上地板漆或水晶胶,搁置两天后喷上去的胶水就会固化,这样玉器表面就会出现温润的光泽。
主持人:而且我在我们前面还讲过一个加强皮加强皮是什么东西?
作伪方法三
煮制加强皮
2、用化学原料与水混合,将材料浸入其中,没通过加热的捞出是这种颜色。色泽比较浅。并且容易褪色。
4、而经过两个小时以上煮制的可呈现深棕色。
车:真的和田玉的皮子和做出来的皮子的差别,在哪它有这么几点。你看这个我手里的这个和石料,这种真正的小石料的皮子是经过几百万年才能产生的。
车: 对 , 对 ,
主持人:那就是说从这个从它的这个纹路,包括这个小裂痕包括手感,来鉴别它是后做上去的还是真的,是吗?
主持人:那么刚才通过车先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玉器造假的招数以后,我想我们大家对这个“玉不因所短而表里如一”,这句话有更深刻的了解。的确,
可以说赏玉、玩玉一直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但要维护和发扬这种中华每美玉美名的话,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好了。再次感谢车先生来了我们的演播室。
可以说赏玉、玩玉一直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但要维护和发扬这种中华每美玉美名的话,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好了。再次感谢车先生来了我们的演播室。
车:这种颜色和润度是和由水和时间打造的。也就是说是自然风化的结果。
车:玉材暴露于空气中会产生风化,主要的变化是氧化,如人们在相玉时,经常需要透过玉璞去猜测里面的玉色,而多数玉璞的外皮与内部玉料成色不一致。从岩石学角度上看,玉璞外皮与内核为同一种岩石,成色上的差异是由风化造成的。
(颜色和润度的造假演示,)
熊:这种方式看起来还不是很温润,如果是一种玉料颜色是不是都一致呢?
后一篇:古玉图片欣赏(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