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唯适之安”出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2010-11-15 15:48:55)
标签:

韩愈

长安

宋体

严复

送李愿归盘谷序

福州

郎官巷

严复墓

《易经》

文化

惟适之安——天演宗哲学思想的最高概括(之二)

二、“惟适之安”是严复天演宗哲学思想的最高概括

严复自书四个字“惟适之安”,有何深意?

   “唯适之安”出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冬,韩愈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故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吐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

    本文核心段在第三段,写逃离腐败官场的隐士,清闲自适的生活和清高避世的志向。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穷”,是困穷,仕途不顺。“野”,“在野”,是不当官了。写隐居者高远,超尘脱俗,在大自然中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无时”,是说不定时,起居不定时,爱什么时候起来就什么时候起来,爱什么时候休息就什么时候休息。“惟适之安”,就是“惟安适”,只是安心于舒适的生活,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

严复1910年从该文中选取“惟适之安”四字,题刻在墓埕横屏上,其含意是很深的。

首先,从墓地的风水来说,严复肯定这是自己休息长眠的好地方。离开尘世,安心地在这里休息吧,真是“舒适”啊。

进一步说,联系本段的上下文来看,脱离纷纭的人世,在此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不管生前有多少赞誉,相信身后没有人说我什么坏话。(己轻群重,一心为国;无损人利己,没有造孽,)我可以无忧无虑长眠于此。

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全文,联系严复的一生遭遇,其意义有更加丰富深刻了:

上文(第二段),借李愿之口,写高官显贵声威赫赫。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所谓“大丈夫”:权势赫赫,利益恩泽施给别人。名声显于一时。他有权力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

这些就是遇到皇帝赏识的“大丈夫”,在当世发挥力量的所作所为。

我不是厌恶“大丈夫”这样的地位和作为而逃避。这是命运决定的,不可侥幸而得到的啊!

这就是说,那些“大丈夫”,收买人心,沽名钓誉,爬上高位,不是凭借才、德,只是“有命”。那么,有才能的,被当权者长期冷落,就怪自己的命运不好吧!

——从这一层看,把“惟适之安”四个字,联系严复命运、性格,可以想见的一层意思:鄙视那些权贵,又感叹自己不能施展“国士”才能,推行君主立宪的理想,复兴民族,富强国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吾非恶此而逃之”,说明我不是不想当大官,因为当大官毕竟是可以为天下人做大事情的。艰难支耎国,词命却强权)

下文(第四段)写趋炎附势的官迷: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处污秽而不羞,……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对趋炎附势,卑躬屈膝,卑鄙无耻的小人,表现出极度厌恶和蔑视。总须扪心纳手,细检平生黑籍

2、3、4三段分别写显贵、隐士、官迷,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官场腐化的憎恶、对趋炎附势者的鄙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联系到严复对庆亲王、袁世凯的讽刺,说他们都是给满清送葬的 人才,袁世凯“不出三年必败”,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登高望远”顺应自然,不懂得“适之”,不懂得“安”。

以上是就“惟适之安”出处来体会严复的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扩展,来一番“极深研幾”,深入细微研究,联系思想家严复的“道”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哲学命题上来思考,应当还有更为深远的

考究“惟适之安”这四个字的字义语义“惟”,起强调作用;“之”用于倒装、也有强调作用,即“安于适”;这个“适”就是“适合”“舒适”,这个“安”,就是“安“安心”。“安适”,就是“安于适合的”,就是就是

我们可以从这语义语境中感觉到一种解脱,一种超脱,一种自由,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天演”“和谐”境界。

所以这四个字可以看作是严复一生上下求索真理的最后概括,是自诩为“天演宗哲学家”的严复人生追求、对社会发展的哲理性的概括,是中国思想家对把握自己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的必由之路的一种预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