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攻略(之四)虎丘-山塘街

标签:
阖闾虎丘山塘街云岩寺塔剑池旅游 |
苏杭攻略(之四)
吃完饭又休息了一会,时间已经3点。午后的阳光依然明亮,但考虑到要夜游山塘街,就启程前往虎丘,然后由虎丘登船夜游七里山塘。
五、虎丘与七里山塘
经过询问,沿绿杨馄饨门前的临顿路北行一段距离,乘坐“游1路”公交车直达虎丘南门(终点站),正常运行时间应该在半小时到40分钟之内,由于在路上遇到堵车(据说有领导莅临),到达虎丘是已经下午4点多了。落日的余晖正照在虎丘景区前广场的一块大石头上,那里写着“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但其实还没有进入景区,要继续走不短的一段路才能来到虎丘的入口处。中间路过一道牌坊,上书“吴中第一名山”——吴中的“第一”还真不少!http://s2/bmiddle/561aa59fhaa21be8ad3c1&690
景区的入口处大门横额上同样书着“吴中第一名山”,门票60元,4点半停止入园,还好赶上了最后一拨。http://s9/bmiddle/561aa59fhaa21c01e7118&690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大战中,不慎受伤死去,死后葬于此。据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所以虎丘园内有“剑池”、“试剑石”等。
值得一提的是云岩寺塔。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始建于后周显德六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塔系平面八角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现存的塔身高47.5米,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起,虎丘塔就向东北倾斜,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古塔。目前塔前有1989年苏州市政府所立“云岩寺塔重修碑记”,记载了上述详情。http://s4/small/561aa59fhaa21c843b7f3&690
虎丘山有十八景,分别是:云岩寺塔(虎丘塔)、剑池、千人石、陆羽井、万景山庄、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拥翠山庄、枕头石、真娘墓、孙武练兵场(孙武亭)、望苏台、海涌桥、生公讲台(点头石)、二仙亭、别有洞天、致爽阁。我们只有一个小时时间(6点钟关门),一路走下来,基本都看了——虎丘山并不太大,像试剑石、生公讲台(点头石)、二仙亭、千人石、枕头石、真娘墓什么的其实都在剑池外面的一片小平台上——一个小时足够了,走马观花,只有剑池和斜塔印象颇深。
出门天已经很黑了,幸好门口就是山塘河游船的码头。直接买票上船,“姑苏水上游”——虎丘上船,山塘街入口处下船,票价30元。http://s3/middle/561aa59fhaa216c1a1692&690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
虎丘上船后,不大的电瓶“画舫”在山塘河里不紧不慢地走着,两岸都是民居,临水而建的白墙黑瓦隐藏在夜色里,又被几乎家家窗外都挂着的一串串火红灯笼暴露了所在,与沿河上的一座座精致小桥的射光交映生辉,把水声荡漾的夜晚衬托得越发淡泊。水面上不停有船驶过,向着相反的方向,他们应该是逛完山塘街以后上的船,但再往西已经是茫茫夜色了——所以,逛完虎丘乘船东行往山塘街才是合理的线路安排!http://s1/bmiddle/561aa59fhaa21d1d3ff80&690
好了,静静地坐在小船的甲板上享受古城和水声带来的半个小时的静谧吧,山塘街必然是热闹非凡的!
到半渡桥就是山塘街的繁华所在了。我们弃舟登岸,不由自主地被人声携裹进山塘街的热闹喧嚣中去了。也许在你看风景的时候希望人越少越好,希望有一个安静的氛围静静欣赏,但其实无论如何幽密的所在都不能少了人的存在,人最终是组成风景的一个部分。没有一个人的心灵不需要其他同类的抚慰,单纯的自然存在不能给我们的内心带来持久的温暖——梭罗最终还是要回归原有的社会生活,瓦尔登湖只能是一次外遇——不论是两年,还是更久。
山塘街的繁华已历千年,它是世俗的,也是超脱的。而它的超脱就来自它的世俗,或者说它的超脱恰恰就是其世俗。在窄窄的山塘河两岸,林立的店铺仿佛沉默的老人,不,其实更像成熟稳重的中年人——喧嚣的其实是我们。http://s11/bmiddle/561aa59fhaa21d639e83a&690
虽然天色很黑了,但婚纱摄影的“团队”随处可遇,这已经成为山塘街的一道风景。听说好多都是从网上预约前来的,而一个摄影工作室每天要排得很满,所以夜晚也要充分利用。当然,夜晚的山塘街更有韵致。
山塘街上的玉涵堂、泉州会馆、绍兴会馆、古戏台、山塘阁、安泰救火会、江南成衣馆等七个景点,是收费的,所以当我们到那里的时候,他们都已经关门谢客了。商店则以卖服装、丝绸、小纪念品的居多。
在山塘街逛了一个小时——其实是走走停停的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渡僧桥,也就是山塘街的东入口处。有大石坊为证,正书“山塘胜迹”,背书“路接阊阖”。走出这个石坊,就结束了七里山塘的行程。
出来在路旁的一家餐馆吃了饭,再往东行则是阊门遗址。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自古为苏州繁华商区,从穿门而过的那条路的名字就能窥见端倪:西中市。市者,繁华贸易之所在也。明代大才子唐寅《阊门即事》诗云: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现在的阊门当然是新建的,自然更加气象恢弘。在夜晚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端正庄严。阊门内外现在仍然是繁华热闹的夜市,遥想千年以来,这里都是商品物流繁盛之地,应该古今无不同。http://s3/small/561aa59fhaa21d8314ff2&690
阊门以内西中市路两侧都是二层、三层商住一体的小房子,白墙灰瓦,质朴自然。这里很少高楼大厦,但也比阊门以外少了热闹与喧嚣。已经是夜里9点多钟,两旁商铺、人家早已闭户上板,只从门的缝隙或二楼的窗户里透出一丝光亮,大街上也少行人,只有偶尔的便利店还开着门,有三三两两的人出入,而且许多地方正在整修。我们问了路,知道一直向东行走就会到达人民路,但有一点远。而这条路正在改造,也没有公交车经过(即使有也已经过了末班车的时间),出租车轻易也不来。想要返回山塘街又不甘心,于是决定一直往前走,可能会碰到出租车也说不定。
就这么一直走,一直走到夜里10点多,路是越走越宽,但也越冷清了,终于到了路上只剩下路灯和随风起舞的旧报纸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人民路的路牌,并拦到了出租车回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