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理财品的那些“囧”事:工建邮储行陷飞单风波

(2013-01-01 09:46:57)
标签:

储行陷

方式

股吧

收益

黄姓

财经

2012年12月30日 凤凰财经 作者:杨晓薇

编者按:2012年是理财产品火爆发展的一年。央行数据显示,到2012年三季度底,理财产品规模已经扩大到八至九万亿元,几乎占到银行体系存款总量的10%。理财业务的崛起让那些正在被金融托媒和利率市场化折磨得焦头烂额的银行家们重新看到了曙光。

2012年也是理财产品风险集中显露的一年,从华夏银行理财品“兑付”事件开始,一系列的“飞单”事件让人们在感叹真假难辨的同时也对崭露头角的各种理财产品心生怀疑,甚至让银行这个存在于老百姓心中多年的“金字招牌”摇摇欲坠。站在2012年的尾巴上,小编认为有必要为读者梳理一下2012年内银行理财业发生的几大重点事件,看看风险集中爆发在哪些产品身上,找找银行自身和这些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之间的关系。

 

http://img.ifeng.com/tres/finance/10/2012/1226/258_11052281112_20121226151814.jpg

华夏银行陷入理财品“兑付门”

涉事产品:

2011年11月起,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嘉定支行理财经理售出了四款名为“中鼎财富*号股权投资计划”的理财产品,均由通商国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企业做为管理人募集。

这四期产品历时半年,总募集额1。19亿元人民币,涉及人数已有500余人(多以凑单购买),资金分别投向了河南省一家典当公司、两家汽车销售公司的股权、一家娱乐投资公司的装修。而最终资金的去向均直指河南新通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辰阳,目前该人已被刑拘。

事件进展:

2011年11月:通商国银发行了四期股权投资计划,名称分别为中鼎财富一号二号、中鼎财富通航、中鼎迅捷。预期收益率在11%-13%之间,认购门槛50万。

2012年11月25日:中鼎财富系列产品第一期到期,无法正常兑付。华夏银行否认牵涉其中。

11月26日:华夏官网客服人员承认,中鼎相关理财产品“是我行代销的”。

11月30日:微博爆料投资者营业部维权

11月30日中午: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官方微博回应未代销该产品

12月1日:投资者连续多日聚集到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门前要求兑付,嘉定支行贴出暂停营业公告

12月2日晚间:华夏银行公告回应乃员工私售,公安部门介入,员工濮婷婷已被经侦立案。她本人已被拘留。濮婷婷的家人称,她已向银监会递交举报。

12月3日:数十名投资者包车前往位于陆家嘴[11.90 -1.24% 股吧 研报]的华夏银行上海分行门前抗议。下午上海分行召开紧急会议,随后以总行副行长李翔为代表在嘉定支行与投资者沟通协商。谈判最终无果。

12月4日:晚上,华夏银行与投资者在嘉定支行进行第二次谈判,投资者要求拿回本金,而银行方面则坚持等调查结束,再确定所需承担责任。谈判崩盘。

 

http://img.ifeng.com/tres/finance/10/2012/1226/258_11052281111_20121226151814.jpg

建行陷入违规代销理财产品风波 7客户诉至银监会

涉事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东北证券[16.70 1.03% 股吧 研报]3号2010年11月10日起在东北证券、建设银行[4.60 1.55% 股吧 研报]相关代销网点推广发行,推广期的参与金额为28.35亿元,集合计划合计份额为28.35亿份,有效参与户数为1.37万户,认购金额从10万元起。

12月25日,东北证券3号可显示的最近净值为每股0.679元 (12月21日净值),亏损达32%以上。

事件进展:

2011年,宁女士为代表的7名投资者到建行海明支行办理存款业务时,经张娜推荐购买了东北证券3号。购买时每份净值为1.036元。

7个月后的2011年10月,宁女士被告知已经亏损,此时才知自己当时买的理财品属于集合理财计划,并非大额银行存款。

12月24日,北京律师张远忠将投诉信分别发往中国证监会及中国银监会,要求两监管机构对建行海明路支行进行查处。【详细】

12月25日,上述7名投资者委托律师,向银监会、证监会递交了投诉书。【详细】

 

http://img.ifeng.com/tres/finance/10/2012/1226/258_11052281113_20121226151814.jpg

中信银行前员工私售假产品 客户要求归还2400万元

涉事产品:

此款名为“中信投资宝”的理财产品,称预期收益率在7%左右,比存定期收益高。

事件进展:

客户黄女士从2011年11月14日至2012年8月29日,分12次将2400万元现金通过网银转至该员工的私人账户。每次转完钱后,客户再去银行理财室签订合同。

9月5日,黄女士接到中信银行方面的电话,才知道自己购买的“中信投资宝”这个理财产品是假的,合同文本是假的,公章也是假的。

9月12日,这名员工向公安机关自首。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12月20日,媒体称客户已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归还2400万元资金。中信银行无回应。

 

http://img.ifeng.com/tres/finance/10/2012/1226/258_11052281110_20121226151814.jpg

银行误导农民购理财品 通过存单质押方式套走1200万

事件进展:

 

http://img.ifeng.com/tres/finance/10/2012/1226/258_11052281114_20121226151814.jpg

 

http://img.ifeng.com/tres/finance/10/2012/1227/258_11052326110_20121227153457.jpg

邮储员工擅自将客户8万存款买理财品 年亏2千

事件进展:

去年9月,原本要结婚的儿子推迟了婚期,她便把手里辛苦积攒的钱凑齐8万元,想存一个1年定期。

9月初,程姨的儿子通过电话与邮储银行翠馨华庭支行的黄姓行长进行了交涉。该行长称已经向程姨承诺3个月后将代其赎回5.1万元的理财,并按照7.1万元的金额(扣除了9000元的定期存款)支付1年期的定期存款本金和利息。

11月底,程女士再次前往邮储翠馨华庭支行时,该行长却否认之前的承诺。 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