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引关注 保代自曝住200元酒店未坐过头等舱
(2012-08-10 21:53:51)
标签:
南京保代头等舱招股说明书证监会健康 |
2012年8月7日,国信证券一位还不满33岁的保荐代表人郭熙敏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曾做过慈星股份等首发项目。这条消息让证券业界唏嘘同情,也让人们格外关注保代这一表面光鲜、实则压力巨大的行业。作为投行"金字塔尖"上的保代连续加班一两月是常事,最忙时一天睡三四小时.国内保荐代表人主要承担了包括企业法务、财务、行业分析、发行申请和股票发行等在内的很多工作。 "就以一个典型的项目申报周期为例,一般在客户的年报出来后,也就是每年底到次年初,我们要根据会计师的财务审计报告做招股说明书和全套申报材料。先在客户现场加班,晚上晚时要忙到一两点。然后到证券公司申请内核,再到北京去,招股书材料打印和制作有很高要求,我们在证监会附近找那家知名的荣大快印,它是24小时营业的,先制作一份出来,一般是好几千页,再对着修改,短则两三天,长则一周,几乎是没日没夜加班",王兵说,大部分保代和项目人员这个阶段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全套材料全部修改和制作完成后,等证监会上班时早早送去。这整个过程算下来,连续加一到两个月班很正常。 保代是"金饭碗"? 5%的人年收入数百万,须项目成功才能真正"上岗" 保荐人考试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证券从业者,其实考过了试未必就能成为真正的保代。考试通过后还要担任项目协办人,"一个项目通常两个保代,一个协办人,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如果你参与的项目成功了,才能注册成真正的保荐代表人,有些人可能一个两个项目都没成功,甚至要三四个项目后才能成为保代。" 完成一个中等规模IPO,平均个人到手50万差不多,但一个项目要一两年甚至三五年,因此平均下来年收入一百到两百万"。他也听说有投行保代年收入大几百万甚至更高,但应只占整个行业5%以内。此外根据景气度,各家证券公司会对包括保荐人在内的投行人员薪资水平和薪酬结构进行调整,这在行业中比较普遍,"业务困难的时候裁员也是不少见的"。 一个项目要跑十多个省,住两百元酒店未坐过头等舱 出差坐头等舱、住五星级宾馆……笼罩着光环的保代们,辛酸甘苦自知,一保代说,其实保代身上的"小光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误解。 "我们确实要经常出差,有人说保代工作就是一个人脑加电脑,不需要到办公室也能完成工作,有一部分人有较强的职业自豪感。但其实,像我这么多年出差还从来没坐过头等舱",他说,确实也有住高级酒店的时候,但那可能是出于方便及时赶往证监会而住在金融街附近、对客户的尊重、与客户住一起方便沟通等原因。他在北京申报材料期间,总是尽可能住得离证监会或者荣大快印近些,两百多元一天的宾馆也住过,"在南京估计就相当于一百多元的。"外资投行延续了国外的待遇标准,会更好一些。 他认为,除了经常出差外,脑力劳动强度、面临的审核压力和工作压力大是劳累的很大一部分。那位去世的保代人,也是长期劳累积累所致。"现在证监会对业务要求越来越严格",一个招股说明书的工作底稿就有二三十本甚至四五十本。自从苏州恒久、胜景山河等IPO企业出现虚假信息披露等情况以来,证监会开始要求保代人要到企业的客户、供应商、各类政府监管部门处进行现场核查或者访谈确认,"对于有些客户或供应商集中度较低的企业,我们跑一圈核查,常常要十几个省跑下来。" 身边常带运动服,但为保"金饭碗"没时间锻炼 对于有保代人突然去世,一保代很有感触,"我们行李里都会放一套运动服,但出差工作期间几乎从没时间锻炼",近年来,企业上市需求的扩大;监管层也在引导业务往优秀保荐机构和保荐人集中,从而淘汰那些能力不足、不尽职的保荐机构和保荐人。"按现在的规定,一个保代可同时在主板和创业板各负责两个项目,也就是一共可负责四个项目",有些保代人也常"一身多用"。 希望大家在关注保代的同时,改变一些误解。不少人认为保代除了过硬的业务素质,关系是更重要的方面,甚至认为部分保代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保护者。"其实,现在这个行业越来越透明,监督越来越严格,所有的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就是招股说明书,而这个文件是向全社会公开的,要经得起各路'火眼金睛'的审核和监督,保代也并非是个金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