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神舟

(2008-09-29 22:12:42)
标签:

文化

清晰的记得,当年我高三的时候,全国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初赛有一个填空,内容是哪天我国发射了一个飞船,名字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答案是神舟号,目的是载人航天。

 

我当时就是在报纸上随意留意了一下而已,当时仅仅在脑子里演绎了一下美国、前苏联人类探索太空的经典镜头和经典人物:加加林、阿姆斯特朗……还有人类在月球上的那个脚印。

 

2003年,杨立伟这个名字比脑白金出现在电视上的还频繁。他是一个象征,象征中国的航天技术。

 

前苏联和美国是早就把人送上了太空,但并不等于这件事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中国如果不靠自己,是决不可能从中取得任何利益的。如果说40年前已经作过的事就不能再做的话,我倒要请问一句:“是不是你自己娶了媳妇别人就不能再娶媳妇了?别人再娶媳妇是不是就不能高兴了?”的确,欧洲人不用开发载人航天,因为美国和俄罗斯愿意带他们玩,可中国是无法插上一脚的。所以,为了航天事业的长久发展,我们必须有载人航天的阶段。

 

的确,我们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但从无到有的过程会给我们的科技发展带来很大的发展。毕竟,迟到要比不到好。

 

把人送入太空,从世界范围上已不具有多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为什么世界的反映,包括美俄法德日,这么强烈呢?因为我们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什么年代的技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有多少人掌握,特别是我们是否掌握。再有,发达国家反映强烈的原因还在于,从此以后,中国为自主的开发和利用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几天的神七,显然不是终点,我们的目标至少是空间站。

 

航天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和两弹一星的性质相似。可能由于一共11名“两弹一星元勋”有7名出自北大物理,可能我年少的时代也梦想过参与这样的工程,我现在对这种事情还是很有兴趣的。

 

从经济的角度,作为整个产业“顶端”的航天,1份的投入,可以拉动上游产业10份的生产。所以这绝对不是浪费。

 

而且这种工程的研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旦停止,以后想继续,就只能从头开始了。这个巨大的固定投入可不是随意想开始就开始的。

 

科技,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果我们科技在世界上没有地位,我们国家GDP再大也是空中楼阁。因为科技通俗的说就是我有的并且别人没有的,这是绝对具有垄断能力的,经济中,垄断的一方是最能长久稳定攫取超额价值的。

 

其实,最近了解了一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那个艰辛真是让我们领略了前辈们的精神。这对我的冲击比什么政治经济影响更加深入我的内心。其实,这种精神是推动整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也是推动做科研的人的力量,也是推动我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