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蛾

标签:
葫芦呼噜人们嗓子乡村医生 |
分类: 方言 |
蛾子,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个大户,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但村里的人们能叫上名来的只有两种,一种是人们家居室中常见的由米面蛀虫所变的扑灯蛾,还有一种就是葫芦蛾了。
小店方言中所说的葫芦蛾是偶然会闯入人们居室的一种大飞蛾,笨笨的身体有一寸多长,小孩子的指头粗细,翅膀呈淡淡的棕色,进了屋子后便扑棱棱地四处乱飞,不知道它想干什么。这时,家里的老年人便会说,快把它逮住,这是葫芦蛾。若问逮住葫芦蛾有什么用呢?老人便会告你说,逮住葫芦蛾包在纸里,放在灶台上焙干,研成面面。小娃娃们受了风寒咳嗽起来,嗓子里呼噜呼噜地响时,喝上些就好了。母亲告我说,她小时候就喝过葫芦蛾面面,还说是挺顶事的。
农耕时代,农村缺医少药,人们有了病,多用土办法笨办法自疗,而这些办法大部分神秘古怪,用现在人的眼光看来真有些不可思议。“谐音疗法”便是其中的一大“门派”,某种植物或某种动物,甚或某种矿物,因与人身上的某个器官或某种病痛名称相同,古时人们便认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克,可以用来强壮人的器官或治疗人的疾病。葫芦蛾的“葫芦”,因与小孩嗓子呼噜的“呼噜”,在小店方言里读音相同,于是人们便认为此“葫芦”可以攻克彼“呼噜”,认为“葫芦蛾”可以治小孩嗓子“呼噜”的毛病。可究竟是因为它能治小孩的“呼噜”而最早被命名为“呼噜蛾”,后来被讹读成“葫芦蛾”了呢?还是因为它名叫“葫芦蛾”,人们就认为它能治“呼噜”呢?这可实在是一个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复杂问题,恐怕一时半会儿搞不清楚。不过,农耕时代,缺医少药且落后愚昧的农民就认这个理儿,就认为葫芦蛾能治病。不管是碰巧也好,不管是真的有效也好,还真有喝上葫芦蛾那“呼噜”病就好了的案例,于是“葫芦蛾”便成了中医药典中的一个“偏方”,便成了农村人心目中的一个“常识”。
我小时候,就在家里捉到过好几次葫芦蛾,每次都要交给母亲保存起来,不过没有派上过用场,究竟疗效如何,不得而知。因为我记事时,已是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虽然那时农村的卫生条件远不如现在好,但比起父母那一代人的小时候已经强得多了,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公社保健站就在村里,农妇口中已经会说盘尼西林、阿斯匹林、红霉素、四环素等洋药品的名字,小孩子们有了病,还是请乡村医生看得多,那些神神秘秘的老办法人们已经用得较少了。现在就更不用说了,不光医疗条件好了,交通也方便了,孩子们一有点儿头疼脑热,大人就急得抱上找医生,又是打针又是输液,有的还嫌乡村医生不放心,开车往市里的大医院找专家找教授。你若说葫芦蛾能治病,怕是没人信,更没人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