熥与馏
(2015-03-26 20:31:02)
标签:
美食拨烂子辞书方言小店 |
分类: 方言 |
熥与馏
“熥”与“馏”这两个字,普通话中,读音不同,意义相近,小店方言与普通话则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的地方,需要一一对应解释。
“熥”辞书上的注音有二,一为(tēng),二为(tōng),但意思却是一样的,都是“把已熟的冷食物再蒸热”。小店方言的读音与辞书上的第一项一样,为(tēng)。但是用在“把已熟的冷食物再蒸热”的这个意思的时候却很少,而是成为制作这样两种食物的专用词:一是“熥疙瘩”,锅里炖一锅大烩菜,上面放上用高粱面捏的象小鱼一样的生面疙瘩,炖熟烩菜的同时,“熥”熟面疙瘩。其做法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焖面,但上面的主食材不是面条而是疙瘩。二是做拨烂子,拨烂子是太原地区的特色食品,拨烂子虽然是放在笼里蒸熟的,但老一代人把做拨烂子的过程不叫作“蒸拨烂子”,而叫作“熥拨烂子”。在“把已熟的冷食物再蒸热”的这个意义上,也是把冷食物放在锅里炖着的菜上热时才叫作“熥”,如果是把冷食物放在笼上热时,那就该用“馏”了。
“馏”辞书上的注音为(liù),释意为:“蒸饭,把凉了的熟食品再蒸热 ”。这个字小店方言的读音与辞书上所注的一样,辞书上的这个注释,小店方言也用,人们经常说“把凉饭馏一馏”“把馒头馏热”等等。但馏字在小店方言中还有一个用法是辞书上所没有的,即“馏米”。“馏米”也是太原农村的传统特色食品,是人们家办红白喜事时的早餐主食,它不是把熟的冷米饭加热,而是把泡好的江米或软黄米加上红枣,放在特制的劑盔儿里面蒸上四五个小时才能做好的。蒸馍馍时叫蒸,蒸软米饭时却叫做馏了。语言就是这样,没有一定规律,全在约定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