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与“羖劷”
(2014-07-28 06:51:06)
标签:
绵羊方言太原羊儿公羊 |
分类: 文史 |
人们训养的家畜“羊”有两种,一种叫绵羊,一种叫山羊。在太原方言中,关于羊的分类和称谓十分却祥细繁杂,其中许多都是从古代典籍中承袭下来的。
太原方言中,绵羊叫羊儿,专门用来配种兼作羊群中头羊的公羊叫作羝羊,阄割后育肥用来宰杀食用的公羊则叫作羯羊,头年生的小羊叫作憨憨,第二年的羊儿叫作二岁岁羊(岁太原方言读作xu)。
山羊在太原方言中叫作“羖劷”。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劷”是一个借字,本字应该是左面一个“羊”,右面一个繁体“歷”,辞典上读lì的字,《康熙字典》上对这个字是这样解释的:“《廣韻》郞擊切《集韻》狼狄切,音歷。羖䍽,山羊。《爾雅·釋畜》註:黑羖䍽。”因为电脑的字库里没有这个字,打不出来,只好借用一下读音不同的“劷”,依据为《隋书.西域传.党项》中的记载“党项羌者......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织氂牛尾及羖劷毛以为尾。”
太原方言中,羖劷的“劷”不读“lì”,读为“lǜ”。阄割后育肥用来宰杀食用的公羖劷叫作羯羖劷,用来配种兼作羊群头羊的公羖劷却不叫羖劷了,而被叫作“骚胡”。这可能是因为太原在历史上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杂居地,双方有融合亦有争战,战时你我攻城略地互相残杀,语言上肯定也互相贬低和攻击,农业文明区域的汉族人便把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人称为胡人,把爱骚扰母羖劷爱闻骚气的公羖劷称为骚胡来泄愤吧。现在郊区的农民们对那些老不正经爱调戏妇女的人也贬称为“老骚胡”。
太原人吃羊肉,以绵羊为主,尤以二岁岁的羯羊为最佳,为了催肥羯羊在宰杀以前的两个月内,便不出外放牧,关在圈里好草好料喂养。这个催肥过程,叫作“站羊儿”,催肥后用来宰杀的羊也叫作“站羊”。因此,过去人们在讽刺那些好吃好喝不劳动的人时,也会说“那人像个“站羊”一样”。
羖劷儿肉太原人吃得少,但也有关于羖劷儿的说词儿。因为羖劷儿油比绵羊的油容易凝结,常常是锅或碗里的汤温度很高还烫得不能下口时,表面的羖劷儿油就“馂”住了,就能用筷子一坨一坨地挑起来了。人们就用之来形容人的脑子不清利不活泛,骂人脑子迟钝时,就说那人“喝上羖劷儿油咧,脑子里面馂得一坨。”久而久之,推而广之,这句话成为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的一句熟语,人们用时便省掉了后半句,只需说“那人喝上羖劷儿油咧”就可以了。
太原男人的口头还经常这样一句话,叫“羯羖劷不X绵羊,各管一行”,等同于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井水不犯河水”这样的意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