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控”也是一种网络病

(2011-08-24 16:38:57)
标签:

少儿

微博

网络成瘾

人际沟通

家庭关系

健康

分类: 健康养生

“微博控”也是一种网络病

 

一、“微博控”的深层心理动力
从心理角度分析,首先人们通常都会有一种被关注,被认可,体现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满足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采取自我激励、自我安慰等心理防卫形式满足或者通过网络渠道等其他途径获得满足。写微博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关注自己的人越多,越爱写,越有成就感”。他们享受并体验的是一种坐在云端被人关注的感觉,恰如新浪微博创始人任向晖所说:“当你的一个思维成为社会事件,你就会开始欣赏自己、崇拜自己”。
其二,就是情感和信息沟通的需要。新浪发起的“您为什么玩微博”网络多选项投票显示,个人感情发泄的占53%。通过微博释放负面情绪,可以对情绪起到调节作用。但别忘了,情绪也具有发酵、传染或传播的特性,那些围观微博的“沉默大多数”,你的情绪可能被微博控制哦。
二、玩微博不能偏废现实的人际交往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人际沟通不但是信息的表达也是情感的表达,沟通方式上有言语的也有非言语的表达,总之是真实的,具体的,丰富的,这是网际沟通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如果处理不好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网际沟通与人际沟通的关系,就有可能沉溺网络,导致网络依赖甚至网络成瘾。
有的超级博友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写微博,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写微博,平日经常毫无原因地反复打开、刷新微博,表现为对微博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写微薄时,会觉得无所事事,产生空虚感;甚至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反应。这实际是一种网络成瘾的表现,如果长期迷恋网络会进一步危害身心健康,影响社会交往和工作学习。
三、如何健康使用微博?
    30岁以下成年人和青少年是当下玩微博的主流,成年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加以自我控制。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泉灵8月2日发微博:“我想试试,几天不上微博,能怎么着。”停了两天后,8月4日,她再次出现在微博上:“两日不上微博,只觉心情也不压抑了,脖子也不酸疼了,书也有时间看了,觉也睡得着了”。
青少年玩微博,家长要加以引导和沟通。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很在乎别人是如何看自己的,对于批评和否定反应特别强烈,因此迷恋微博可以理解。对此家长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对沉迷微博的行为加以引导、控制。“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家庭作为一个小系统,小单元,如果家庭关系紧张,情感沟通不畅,孩子缺少关注,那么他们通常会在别的地方寻求关注。这类“微博控”的青少年问题不单单是孩子们的问题,背后是家庭关系问题,家长需要反省,与孩子进行沟通,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要加强时间管理,有的博友突然停止上网会产生戒断反应,表现情绪焦虑,周身不适等症状,以致更加沉迷,建议逐渐减少上网时间。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多跟亲人、朋友联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感情,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体育锻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