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大量吃钙片作用不大

标签:
孙淑芝新西兰骨质疏松钙片中老年人健康 |
分类: 健康养生 |
“中国人缺钙是事实,但在35岁之后才选择大量吃钙片补钙,则作用不大,甚至有副作用。”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孙淑芝指出,补钙应该从小补起,如果年纪大了,最好还是通过食补来补钙。
中老年人大量吃钙片作用不大
大家都知道,缺钙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绝经后的女性三个中就有一个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带来的后果,包括骨痛、骨折和老年退行性变化。统计数字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中近1/3伴有一处或多处椎体骨折;50岁以上的男性约1/5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总人数已经超过7500万。
一、35岁前应存够骨量
孙淑芝教授指出,很多人认为年纪大了才需要补钙,这是个错误的想法。预防骨质疏松,必须从小开始补钙,在35岁之后才选择大量吃钙片补钙,则作用不大。
孙教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补钙像存钱一样,存得越多今后可用的就越多”。资料显示,35岁以前人的骨量是一直在增长的,并会达到一个高峰值,但35岁以后,人的骨量就一直处于减少状态了。而且,骨量90%在20岁以前积聚,10%在21-35岁积聚,在这段时期注意合理饮食、积极锻炼,争取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也就是钱存得特别多,在此基础上,使骨峰值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样就可在骨量丢失的年龄段,延缓骨量的流失速度,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老年人补钙没有用。35岁以后,钙的储存能力减弱,相当于“存款”不再上涨,但通过补钙还是可以让钙流失得不要太快。所以,合理地补钙,对防骨质疏松还是会有帮助。
二、过量吃钙片反小心副作用
过了35岁靠吃钙片过量补钙,不但作用不大,甚至还会引起便秘、结石、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副作用。
有些人大量服用钙片,但身体只吸收了很小一部分,补进去的钙大部分通过肠道排出,还造成了大便干燥。还有的人补钙后钙吸收得很好,但钙并没有如预期地进入骨头来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而是从肾脏、胆囊排出,这导致个别老人补钙后出现泌尿感染甚至肾结石。
此外,2010年,新西兰科学家在《英国医学杂志》撰文指出,根据研究数据分析,长期补钙或将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项调查历经20年,涉及12000人。研究负责人表示,数据表明,补钙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了30%,而在食物中摄入的钙却无此影响,由此他建议人们需谨慎对待各类钙补充剂。
三、中老年补钙应以食补为主
膳食是钙的最佳来源,要是能从食物中摄入充足的钙,就无需另外补钙。
孙淑芝教授指出,多摄入含钙高的食品是预防缺钙的根本措施。牛奶和豆制品是钙质的良好来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喝牛奶、豆浆,多吃豆腐等大豆制品。一些海产品的补钙效果也不错,如虾皮、海带、紫菜等含钙量都很丰富。蔬菜、蛋类、坚果含钙也较多。
除了注意饮食,还应多晒太阳。孙教授指出,现在是我市最好的季节,建议中老年人养成每天晒太阳的好习惯,最好每天能晒半个小时。
此外,还要坚持户外锻炼、戒烟戒酒,养成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少吃糖和盐的生活习惯,以消除钙吸收过程中的障碍因素。
如果骨质疏松很严重,通过药物补钙也是需要的。但是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选择钙制剂的时候也要考虑吸收的问题,要注意钙片中的钙磷比例,最好选择含有维生素D3的钙片。此外,补钙也不应过量。以碳酸钙为例,如需每日服一片,不妨将钙片分成两半,早晚各服一半,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