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书不一定都养生
标签:
养生保健西医经络理论中医学健康 |
分类: 健康养生 |
一、养生书籍乱花渐欲迷人眼
近几年来,健康养生类图书成为图书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一块蛋糕,长期稳居销量排行榜前列,成为图书市场的亮点。统计显示,健康养生类图书的同比增长率超过32%,远远超过整体图书零售市场水平14.23%。
养生书的蛋糕做大了,但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养生书籍的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追求轰动效应,抛出一些新、奇、特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甚至观点相互矛盾。
对此,相关专家指出:这类书的热销,是因为它们击中了大家的阅读软肋。老百姓怕生病,我就出本书告诉你怎样才能不生病,老百姓喜欢看那种生动的、好看的、甚至另类的、颠覆传统的书,那我就把书做得非常通俗……结果传播效果虽然很好,但老百姓却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境地。
二、中医的养生智慧:治生病的人
目前很多养生书以中医类居多。对于中医,有的人特别信,而有的人则认为只有西医才是科学的,中医只是经验学科,甚至是精神疗法、骗人的。其实,中医跟西医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中医是看生病的人,而西医是看人生的病。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按五脏六腑、经络理论进行疾病的诊治。注重功能,强调整体观念。西医是实验室医学,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它理论的形成是开放的,是不断走向微观的,它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走向细化和分支。
中医注重自身内在机能状态的纠治与调整,而西方医学更醉心于病因性治疗。因此有人简略地总结为: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西医着重治病,中医着重治病人。中医学是把人放在首位,根据宏观理论把人放在天地人群之间进行观察、诊断与治疗的。中医学受中华文化“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如果要找个中医学模式的话,应是“天人相应”观。即把人放在时间、地域、人群、个体中,进行健康保健预防与治疗的观察研究。
中医诊治疾病,不单单在追求“病”上,而是按“时、地、人”把大环境乃至个体的整体进行辨证论治与预防。
有些养生书打出“求医不如求己”的旗号,事实上,这并不容易实现。
对于普通病人来讲,对照养生书做自我诊断非常难。这是因为,中医讲究辨证、“因人治宜”。虽然很多疾患在西医诊断都相同,但中医则要根据每个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进行分析,分别用药。即使读者了解这些情况,还要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否则依然容易出现问题。
四、支招:选择临床专家、权威出版社
归根结底,养生保健类书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医理,也就是将深邃的养生理论进行通俗化的讲解,让读者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气血、经脉、穴位、五脏六腑、以及情志、衣食住行,怎样决定健康。另一类是讲方法,也就是告诉你一些实用的保健方法。
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养生保健书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就内容而言,先看理论后看方法。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周易》、《黄帝内经》等通俗化讲解的书籍。因为《周易》、《黄帝内经》等书中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理解医理就可洞悉天下,掌握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才能辨证论治,因人而异,选择适于自己的养生方法。具体养生方法可选择操作性比较强的经络、穴位按摩等类书籍。
其次,书籍作者的情况。作者最好是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尽量选择知名专家,作者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越高,写书时越会慎重,书的内容可信度也越高。
第三,是出版社的资质。专业的医学类出版社都有医学编辑,因此内容有所保障,更值得读者信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