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一通”不能预防脑梗塞

标签:
养生保健脑梗塞血粘度脑血管健康 |
分类: 健康养生 |
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
秋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认为每年这时候通通血管,静点一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或复发。其实“临阵磨枪”并不能防病,预防工作应放在平时进行。
定期输液,脑梗塞仍会复发
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血管本身的病变,造成管腔逐渐狭窄或者闭塞,其主要原因是血脂在血管壁上沉积,或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其次是心脏或其他脏器脱落的栓子堵塞脑血管造成管腔闭塞。
通血管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扩张血管或降低血粘度,它们虽有稀释作用,但会随着代谢排出体外,发挥作用的时间很短暂,并没有长期降稠的作用。
此外,对于梗死、缺血的脑组织,在发病3-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是最好。但脑梗死一天以后,输液既不能使梗死的脑组织恢复功能,也不能把已经堵死的血管打通。所以,定期“通一通”对脑梗塞的预防作用其实微不足道。
发病半年内康复训练最有效
脑梗塞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常见的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大量吸烟、饮酒等。预防脑梗塞应该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入手,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戒酒。
脑梗死急性期后,应积极坚持康复锻炼。因为发病后半年内,康复锻炼的效果最好。
睡前、晨起一杯水
此外,在这个季节要注重养生之道。
秋季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大,易造成脑血管痉挛,脑缺血。所以在早晚温度低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在清晨剧烈活动,以散步、做操或打太极拳为宜。
人在夜间血粘度增高,血液浓缩,血压下降,易形成脑血栓。所以提倡在睡前和晨起时饮一杯白开水,以降低血粘度,预防脑血栓发生。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是应辩证施治,不能盲目进补。
老年人要保持大小便要通畅,有便秘习惯的人要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通便。
3-6小时内治疗最有效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去就医呢?一旦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笨拙,头晕,视物旋转,走路不稳,或者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的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上述症状多是急性脑卒中的表现。脑梗塞的治疗“贵在早期”,尤其是在发病3-6小时之内及时就医,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