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绅士[原创]

(2009-03-03 10:14:20)
标签:

文化

杂谈

英国

绅士

君子

分类: 图文互动-《西游新记》

    有朋友说,如果你在飞机上,遇到的邻座,眼睛从未离开眼前的椅背和手中的报纸、甚至不会与你目光对视,好像对整个世界没有任何的好奇心、也不会流露出任何情感。如果你向他打招呼,他只会客气对你笑笑,这个处事处事低调的人,一定是一位英国绅士。

英国绅士[原创]

英国帅哥——英国绅士的行头

    头戴礼帽、身披西服、手柱文明棍,看到女士微微点头招呼、欠身脱帽行礼,然后轻描淡写地为女士开门,并说:“Lady First!”(女士优先),这就是很多中国人印象中的英国绅士。
    这几年,遇到很多真正意义上的英国绅士,除了外在的形象,总体印象,他们为人严谨、刻板,做事小心翼翼、举止得体。品格中,他们忠诚、谦逊、怜悯、审慎、守时和守密。人际交往中,他们含蓄,尽可能避免冲突和不快、避免摩擦和冲突、避免相互间猜忌和积怨。

    温切斯特公学(Winchester College)和牛津新学院 (New College, Oxford)的创办人威廉•威克姆(William of Wykeham,1324~1404)说“举止造就男人”。1802年,汉密尔顿•摩尔(Moore, John Hamilton, 1738~1807)在他的作品《年轻绅士、淑女指南》(The Young Gentleman and Lady's Monitor)道:“仅有一两个绅士必备的条件,不能算是真正的绅士。要成为绅士,需要同时拥有很多品格。其中,谈吐优雅与良好的行为举止,都非常重要。”认为“拥有美德的人生,胜过拥有快乐的人生”。
    何为真正的绅士呢?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英国主教),对绅士的定义是:一个不给别人痛苦和麻烦的人。一位真正的绅士,应该忍耐、宽容、顺从,清除妨碍别人自由的障碍、赞同配合别人的行动,谈话不乏味无聊、从来不谈论自己、反驳别人或替自己辩解,讲事实、不听从和传播流言蜚语,不出风头。关注同伴、和蔼待人、驱除陌生感、宽厚对待别人过错。不使用卑鄙、猥琐的手段而达到目的,不说侮辱人格和激烈的言辞,或含沙射影攻击别人。不用卑鄙手段占用不该得到的利益。接受学习和训练,以避免失误。
    英国有句谚语:“It takes three generations to make a gentleman(培养一个绅士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英国人对子女绅士气质的培养,绝不是让他们欺软怕硬。1825年3月9日,斯卡伯里伯爵(Earl of Scarborough)在伊顿公学就读的13岁儿子,因学长污辱,在决斗中丧生。这位勋爵认为他儿子的死,是一种家族的荣耀,因为那场斗殴,儿子为了个人荣誉,在同比自己年长、高大的对手交锋中,表现勇敢和坚定。勇敢正是那个年代男性的美德之一。

英国绅士[原创]

“英国绅士”的摇篮——伊顿公学

    英国的绅士大约是在中世纪晚期开始出现。最早的英国绅士,有严格的外在形式上的规矩和标准。例如对于服装、皮鞋、礼仪等等有特别的要求。除外在服装和礼仪,究其内在的精神实质,与2500年前孔夫子的儒家精神所提倡的君子生活态度,出如一撤。就像前文提到的,中世纪,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上层社会,以学习中国生活方式为荣,以使用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为享受,中国的君子和儒家思想,也成为绅士们竞相模仿的最高生活境界。如前文所叙,喜欢发明创造的“英国绅士”,在借鉴中国君子和儒家理论的时候,按照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改造。最“杰出”的改造,恐怕就是把追逐金钱、财富和生活享受放在首位。为了利益,甚至可以不惜动武。
    孔夫子在《论语•季氏》有如此描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也就是说,君子,是人格高尚、有责任感、不轻易作出口头承诺、言出必行、行为不虚伪、风度凛然那种男人。君子由于在思想上的执着稳重,在行为上自然表现为待人待物常常体面得当。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深入到整个国民的骨髓里。“对不起”、“ 谢谢”和“不客气”等常挂人们嘴边。英国人自律、公德意识,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传统。不乱抛废弃物、不随地吐痰就成了大家的习惯。遵守次序和规则,成了英国人生活中的习惯。

英国绅士[原创]

冰山沉船——泰坦尼克号Titanic

    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英国绅士们,排在最后等候救生艇,以至于失去最后的机会。有位非常富商,把妻子送上救生艇后,他回到船舱,穿上自己的燕尾服,再回到甲板上,拿起烟斗,慢悠悠地吸起烟来,仿佛回到了家里,因为他要象绅士一样体面地离去。船沉没下去时,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大喊道:“男人们,别忘了我们是英国人!”
    2008年,英国人爱德华•伯曼(Edward Burman)在他的新书《象绅士一样生活》(Life Like a Gentleman)中写道:“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富人阶层正在崛起,但物质的富裕并没有迅速造就富人们合理的生活规范与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他以英国绅士的方式,将传统英国绅士与中国新富作了多个层面的比较,形象介绍了纯正英伦绅士的生活方式、精神气质、爱好时尚以及培养教育。他认为,真正的绅士品质并不取决于表面的时尚或礼貌,而取决于道德价值;并不取决于个人的财富,而取决于个人的品质。”他委婉表达了希望中国的新富们从物质富有跨越到精神高贵。说白了,骨子里,在“英国绅士们”眼里,根本瞧不起这些迅速暴富的新贵。
    早在500多年前,人们就明确抨击三种不文明行为:随地吐痰、擤鼻涕、放响屁。这些行为在今天的中国的新贵们中,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不以为然。在一位英国绅士看来,这是三种最令人憎恶的行为,也是那些渴望拥有绅士风度的人应该完全摈弃的。
    有些爆发户,文明程度极低,甚至一些电视剧中,将他们的不文明和丑陋行为,作为光荣的“气质”,于是乎,出口粗话、脏话成了这些人中的流行时尚。
    长期以来,中国人并不缺乏绅士气派,某种意义上,中国君子风度内涵,甚至远超英国绅士精神。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太宗李世民以一首《芳兰》的诗歌,来吟颂兰花。中国历来以兰花形容君子,以“君子如兰”来形容一个完美的人。兰花则象征着胸襟坦荡、不媚俗、心存大志的人品。
    可惜的是,社会剧烈震荡和变革,中国的君子风度,被自己抛弃了。反过头来,被别人指责我们没有绅士风度,反而要向西方学习。而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正是来自被我们自己抛弃的传统文化,呜呼哀哉。
    很多中国新贵,开始注意到学习绅士气派,但细究,很多人在表象上,就令人发笑:比如,有的男士穿着昂贵的名牌皮鞋,却永远不擦干净。衣着考究的英国绅士,很少会连续两天穿同一双鞋子,即使他只有两双鞋子也会轮换着穿,鞋子也许很旧,但一定保持干干净净。有时,你可以看到这些新富,穿着全身名牌,但是却不知道,白袜子、黑皮鞋与深色裤子搭配着穿,会显得不伦不类,滑稽不堪。在汽车、金表、项链、名牌服装、昂贵皮鞋上他们可以一掷千金,但是,名贵的西装内,却穿着厚厚的毛衣,显得臃肿不堪。这些现象,都成为英国的绅士们饭后的笑料,被贻笑大方。
    很多向英国绅士的外表和行为举止的学习,在伯曼的《象绅士一样生活》已经介绍很多。笔者觉得除这些表象外,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更应该学习的是绅士的内涵。首先,最迫切要学的,就是英国绅士推崇的首要美德“诚信”。在很多现代新贵一族中,“诚信”二字,越来越难找到了。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新贵缺乏诚信的行为:对外以次充好,欺骗顾客。对内拖欠工资。出口的产品,展览会的样品间里的陈列品是完美无缺,一旦订单下去,批量生产产品质量问题暴露出来。更有甚者,偷梁换柱,挂羊头、卖狗肉。猪肉可以注水、甚至为提高蛋白含量,可以往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我们的文化中,到底缺失了什么?
    尽管很多时候,这种缺德的行为,是少数人的作为,但是,影响到的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声望。现在国家逐渐富裕了,要成为一个让世界尊敬的民族,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整个民族绅士风度、君子风格的培养,提高对人们自律的教育。

 

《西游新记》第四十一回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点石斋博客。转载注明:摘自点石斋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geogoa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