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丹功经验谈(2)

(2016-02-09 08:34:39)
标签:

丹道

修真

分类: 丹道修炼

二、炼精化气

筑基功完成后,按着要炼元精化元气。(非后天之精,(《悟真篇》:「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在温养中,照视气穴(「调药」),静极窍开时,会感到会阴穴有跳动、抽动,这是元精的产出之象,就是内药产生(「药生」),必须采精归炉(「采药」)。产药而不采,就好象耕种时,有种而不用,虽运周天徒劳而无益。(张三丰《打坐歌》:「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具体采法是:急用真意提摄动处,鼻中吸气,紧摄谷道,一缩小腹,提引动处之气,沿督脉上升于脑,急开目一睁一闭,用袓窍穴聚摄天光入脑,舌顶上腭向后伸。呼气舌顶上腭向前伸,以迎甘露。闭目凝视上下二气合成一片,再用意引入口中,会同口液,用舌向后一吸,咽至脐下气穴中,收存封固(「归炉」)。这步采取法有嫩老之采,会阴穴跳动之采嫩,若会阴穴跳动时,尚未采取,又觉及他事,则药老矣。如果采药正确,以口中有甘液落入气穴中,是元精化生归炉的验证。(口中津液增多,若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口唇,咽入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如在功中有数次元精之动,要有数次采取。(《悟真篇》:「壶内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药归炉后即要进行炼药。炼药时用文火,即呼吸要平稳,用双目合一之光,寂照炉内,静候炉中火发。睁开眼皮,用真意引气后升前降转****轮九周,再紧闭耳目口鼻,凝神聚气于丹田五分钟,或转卯酉周天一遍,是为固丹封炉功,收功下坐。

卯酉周天的转法是:闭目意引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于头,从头顶百会穴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下降于会阴穴,为一周,转四个九周,计三十六周,为进阳气;再睁着眼转周天,开目用意引从头顶百会穴向身左边下降走空间到会阴穴,身右边上升走空间到头顶百会穴,为一周,转四个六周,计二十四周,为退阴气。左升右降三十六周,左降右升二十四周为一遍。

我在四十九岁时,如是练功近三个月,时刻警惕阳精走失,每晚睡时,炼固精关门法一次,以防梦中泄精。一日入静后,四肢温暖,周身似醉,小腹内渐渐发热,热力一次一次地增加,小腹中似有沸汤,气丘上下冲动,忽然眼前阳光一闪,耳际有风声。(《悟真篇》:「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又过一段时间,小腹中突然震动,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这时应以内呼吸采引气丘,吸气引至尾闾,这股热力,冲开背后脊骨末端,急缩肛门,热力过了尾闾关,如有不动时,吾之元神,一意静守,等待其出动,动则引升夹脊,热力一度一度地上升,升到夹脊关,停住不动,又静守,不动不引,用意凝神聚热,化关中阴气,热力撞过夹脊关上升,升到玉枕关又停止不动,用真意凝神聚热,化关中阴气,后脑骨震动三天,觉全头涨大,后脑骨豁然而开,真气盘旋于头顶,很用力地进入脑中,真性气与真命气合一在泥丸宫,再降至印堂,舌尖顶住上腭,静守一会儿,如呼气下放一样,降过印堂而入口中,口中化出金液,紧闭口唇,以防漏出,用舌向后一咽,金液从喉头沿任脉,汩汩有声降入腹内气穴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张三丰《七绝》:「沂流一直上蓬莱,散布甘泉润九亥。从此丹田沾涧泽,黄芽遍地一齐开。」)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功下坐。这是起小周天的火候,从此腹内觉有圆陀轻盈之象,这就是丹经说的气通小周天。(《悟真篇》:「坎电烹轰金水方,人发昆仑阴与阳。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气通小周天以后,仍要意守气海,目光凝视气海穴,鼻息也归于气海,神、意、气,三家归到一处,进行武火烧炼,形成了内气呼吸,一呼一吸,在肚脐和下班丹田中升降。下田为气根,故古人叫做「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此际练功,鼻息自断,恢复到在母腹中的呼吸,故叫做「胎息」。在胎息中,做到一念不起,万虑俱寂,静极生动,方有小周天的自然运动。自然运转周天之火,锻炼元精,后升用急意,进火采取,前降用缓意,归炉烹炼。达到三百周天数足,结成小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丹是神与气相抱相凝之产物,起始丹形弱小,必须再进行温养采炼,养成大丹。(张三丰《亲口诀》:「大丹如黍米」。)        
  
经过近半年的静坐,热力依循上述路线不断循环往复,一日夜半子时,小腹热力又复震动,右手自动捂住睾丸,中指点在会阴穴上,这股热力从丹田降入会阴穴,吸抽中指,向后进入尾闾关内,在脊骨髓内,节节上升入脑,口中又化出金液,用舌向后一咽,咽过重楼,啯啯有声地落入下丹田,这就是丹书上说的五龙捧圣髓通小周天运行景象。

从此以后终年不生疾病。此后每次入坐,用袓气照视气穴入静时,就出现真气自转****轮。吸则自尾闾至泥丸,呼则自泥丸至下丹田,督任循环,一周一周运动不停,实现了自然妙运。可是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转到口中上腭降下颗颗金液,如淋水之状,就停止不转了,味似甘露。(《抱朴子》所谓「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即此!吕洞宾《灵源大道歌》:「华池神水识者稀」)徐徐咽下重楼,以袓气光送入丹炉中,畅于四肢,美快无比。此是小坎离交姤运化元精之验。

在静坐中,发现周身如醉时,即是内气发展的动机,要运转周天,****轮愈转,感觉内气充盈旺盛;如内气停住不动,故意搬运周天,感觉内气空洞无益。若静守下丹田,不运周天,感觉内气形成了胎息,统体舒畅。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不举、马阴藏相时,(即男性生殖器缩入下腹部)忽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阳光二现」——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是功至炼精化气的阶段。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可再行周天火候了,否则伤丹。(即《悟真篇》所谓:「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我练此(步)功一年,生理上有些变化,身体上出现了轻、暖、冷、重、动、痒、涩、滑等现象,佛家称为八触,在我的体验中,这八种感觉不是同时而发的,而是有先有后,如坐久觉身轻如羽,小腹发热,轨生动力跳动,俯仰,摆动,头部扩大,身高丈余等。

三、练气化神

随着二步功的深入,元精已炼尽,小周天停止后,接着要修持练气化神功,采大药,达到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张三丰《了道歌》:「到此功夫要谨慎,采取沐浴按时节。」)

具体炼法是:入坐后,用袓气光在袓窍穴内悬照,照定在气穴虚空境界中,轻轻寂照,绵绵看守,自然呼吸。不可稍离,离则火散神弛,大药引不出来。息息归根,绵绵若存,使其不寒不热,从容涵育,任其自然运化,口中生津,咽下,如雨泽物。

用内呼吸聚散法引之,促其活动,使其愈动愈旺。具体方法是:入静后自然形成内气升降呼吸,升时意念向下丹田中心聚敛,降时意念向下丹田外围扩散,一升一降不离下丹田与肚脐之间;一敛一散,巩固丹形,使丹形越养越大,养成大丹。每天禅坐三小时,延长时间也可以,经过七日温养,等待静定,呼吸一停,大药产生,呼吸不停,大药不显。炼到虚极静笃,身如太虚,忽觉内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氤氲蓬勃之状,与平常凡气不同,这是经过神光照视,大药产生之景。此景一显,又觉内气向丹田外围扩展,充满全身;又向丹田中心聚敛成珠,一散一敛,内气成形,如火珠之形,含在丹田中,这是久积纯阳之气,自然养成的大药。忽觉眼前现出白光,这是「阳光三现——是大药养足景象,采大药之候到了。又觉大药上下涌动,上冲下奔,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丹田火炽,两肾热如汤煎,眼现金光,身涌鼻搐,口齿叩动,耳内有鸣,显此景象是六根震动,大药出炉之候到了。(张三丰《打坐歌》:「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龙又叫,虎又欢,仙乐齐鸣非等闲。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天地交泰万物生,口饮甘露似蜜甜。」)此时用吸舐摄闭之法,引大药出炉:急用心力摄谷道,守尾闾关,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引出大药,则进行过关服食。过关服食大药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大药自然冲过尾闾直升泥丸。阳气升到脑中,觉头涨大,有蚁行之状,全身有酥麻之感,急开目一睁一闭,摄天光从袓窍穴入脑,用神光凝聚脑中片刻。即行卯酉周天,闭目按眼眶周围转眼珠,从左边升,右边降,转九周一停,开目摄天光入袓窍穴凝聚一次,如此转四个九周,共开目摄天光凝聚四次,为进阳气。再睁着眼,按眼眶周围转眼珠,从左边降,右边升,转六周一停,闭目凝视袓窍一次,如此转四个六周,闭目凝聚四次,为退阴气。这样转眼珠,把大药真宝聚成一团,称为先天真种子。此时大药从脑中降入口中(丹书谓「刀圭入口」),一个圆陀之液,急用舌尖顶住上腭,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悟真篇》:「甘露降时天地合」。)用元神之光向下照视,凝神下照不动,以待真种自动下降。(《悟真篇》:「黄芽生处坎离交」。)忽觉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即黄庭、土釜)。(《悟真篇》:「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真正位产玄珠。」张三丰《道情歌》:「中悬一点先天药,远似葡萄近似金。」)真种不动,用神光照视中丹田,含育十五分钟,再徐徐运行卯酉周天一遍,封炉下坐,这是采大药过关服食炼法。(《悟真篇》:「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当。」流珠者,元神。)至此完成了大周天的运动,古人叫做「过关服食运周天」,此是过三关服食之正功。
  
采大药归炉后,要进行炼药。用双目合一之光,文火温养,轻松自如地寂照中田,永存寂照不散。从此以后,又转入温养之功,这就是丹书上说的「沐浴温养」。(《悟真篇》:「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过关服食大药后,练大周天通运:入坐之后,用神光照视中丹田为主,轻轻寂照,绵绵看守,不即不离,用文火温养大丹,呼吸合,神气交,伏气于中丹田,守中致虚,一念不生,先存后忘,神气合一,达到无极虚空之象。(《悟真篇》:「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静极生动,元气如活龙游动,从后升于脑,又从前降于下丹田,神光射入丹田,包含元气,形成胎息,此时元气与元神合一,大药之气化为元神。一点灵光升入袓窍穴中,照耀太虚之上。(《悟真篇》:「华池宴罢月澄辉,跨个金龙访紫微。」)感觉中丹田气满,一意静守时,忽觉两股元气从两脚心沿双腿外侧升至尾闾关合成一团,沿背后升到夹脊关又分开两股气,沿双上肢外侧达到双手指,停止片刻,又从双指内侧回到玉枕关合成一团,入于脑中,从脑降入口中,沿任脉落于中丹田,从中丹田下行到会阴穴,又分开两股气,沿双腿内侧降到双脚心。如是一周一周地升降转全身,口中生满津液,咽入中宫,畅于四肢,美快无比。(《悟真篇》:「本是水银一味,周流遍历诸辰。」)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丹经所说的大周天,叫做采大药,乃是炼气化神的阶段,(《道乡集》说:「小药采于外,大药采于内」,因小药生于外阳,用有为有作的小周天采之。经过小周天的采炼,大药蟠聚气穴,采而后生,用无为的大周天采之,引出气穴,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丹田)

大周天通运以后,炼还丹:仍用二目合一之光,寂照中下二田合成一个的空虚境地,寂照到极处,有天然火候自然运动,不神驭,不息吹,运转七周,丹液满口,有鹫鸣之声,咽入中田。连续转九个七周,吞咽九口丹液。炼丹已毕,自然睁开眼睛,紧接着转左升右降卯酉周天三圈,要睁着眼,不带呼吸!把丹封固于炉中收功。

这种景象保持三月之久,达到有动有静,静别忘我忘形,进入入定状态,动则真气运行于全身内外,如在云雾中一样,一日有无数次的变化,真息循环不已,此为炼气化神功夫。这步功夫,要以中田合下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仍以寂照为主,寂照到极处,自有天然的运动,如觉有大小升降、浮沉、聚散、旋转等。(《悟真篇》:「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在每次静坐中,运动的出现,都不一样,不神驭,不息吹,呼吸似有似无,神气似守非守,而有自然妙运,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悟真篇》:「牛女情缘道合,龟蛇以秉天然。蟾乌遇朔合婵娟,二气相资运转。本是乾坤妙用,谁能达此真诠?」)无为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只觉圆明不昧,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悟真篇》:「我有一轮明月,从来只为蒙昏。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昭然。」)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一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由有为过渡到无为,化气为神,久而久之,本身内气由微动到不动,身如虚穴,昏睡全无,元神炼成纯阳功夫。(《悟真篇》:「损之又损慎前功,命宝不易轻弄。」《老于.四十八章》:「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大周天虽重视无为,而在无为中尚须知有为。譬如内视寂照腹中,空洞洞地制止杂念乱生,心有专向,定于此,不外驰,这就是无为中而有为。(《悟真篇》:「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
   
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不可着相。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着相就是心生形相之念,凝滞不散,则内气不能氤氲和蔼,流通一身,这是练功的大病,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

这步功夫的火候如何运用呢?吾师说:真意于如有如无之火候中,方是大周天的真火候。如有,是神气不定;如无,是神气在定。若是用意守,便着于有,着于有即起有之妄念;任其不照,则(又)神气(分)离,就不是定了。但微有似存,若二气存。神存二气存,俱在定中,真火候定而空,定空久定神通慧,便是虚无的无上妙境,神气合一,都定入一块,进入胎息,就没有火候了,而结成玄胎,就达到养圣胎之候了。(《悟真篇》:「始觉男儿有孕。」)

修持到这一步,体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入静后有中脉升降运动,即是内丹上升于袓窍,下降于下丹田,升降十次为一轮,升降三轮,把内丹收在下丹田。再从下丹田向两腰间旋动,横行带脉,左右转各三十六圈,又从身后上前下绕圈,约转三十六圈,从大到小,最后一圈,成为一点--从上丹田降下一个气团,隆隆有声地落入中丹田中心。全身内气向中丹田聚敛,如磁石吸铁,聚成元形之物。真气离体转,左旋右转,细雨如珠,真气遍体,如痴如醉。恍惚杳冥之中,不知有人我之相,天地之形色。人天合一境,一气贯乾坤。转卯酉周天三圈收功。(张三丰《铅火歌》:「此是天然真火候,自然升降自抽添。也无弦望与晦朔,也无沐浴共长篇。」)

《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即指结胎神必须常伏气脐中,守神于脐内,神气相合而生胎神,胎神结成,乃生阳神,是道家内丹功的正途。具体炼法是:入坐后,把元神悬于袓窍穴内,用袓气灵光轻轻照视中丹田,心意系在气穴虚空中,不知有呼吸绵绵往来,身在太虚。口中上腭降下津液,咽入中丹田,以意畅送四肢。再从双足向上提缩阳关,前后各升于脑,如此一回,即行卯酉周天一遍,收固丹形,速以凝静入定,此是金液还丹之妙。如此练功三个月,自然出现神气凝定,相合相化为一,而生胎气,伏气于中丹田,进入胎息。此是初级静养功。

《胎息经》云:「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为之生,神气离形为之死。」说明神气合一,互相不离,那么怎样使神气不离散呢?具体炼法是:入坐后,用神气灵光照视中丹田虚境,守中致虚,一念不生,使灵光常觉常照,这是神气不离散,保住养胎之景。养胎全凭寂照,如失去寂照,则二气不畅旺,则不能资养胎神,所以寂照为养胎之本。胎息常住于身中,每到杳冥混沌时,天机自动,飞上泥丸,脑中生阴,化为玉液,降入口中,如冰片之香,咽入中丹田,要勒阳关,从会阴穴提入丹田,以固丹形,如此每回收功皆运卯酉周天一遍,即凝神入定,静养寂灭,守中抱一,这是养胎中级功。

高级养胎功四个月炼法:入坐之后,用袓光照视中丹田虚空境界,把元神定在胎气中,气包住神,神气相结,心意寂照不动,袓光照定胎中,要念念在胎中,非言语之念,而是息定之真念,胎中定力,在乎一念之诚,心无妄想,守中抱一,这样自然阳气日日生旺,溶化神之阴,阴气自然渐渐消灭,定功渐纯,功夫到此,神归小定,胎气伏于中丹田,达到真养胎景象。若能常寂常照,神蛰气藏,深入混沌,内气自动冲过三关,飞上泥丸,袓窍穴现出元光,化为玉液,降入口中,随觉随咽,送入丹田,如此大蛰七天咽纳不尽,这是金液玉液还丹之景,千万不可错过,每次收功,皆运卯酉周天一遍以收之。则为七返九还之丹了。

吾在修炼养胎功时,达到整夜不下座,因静定之极,内气不动,外气不入,神气合一,混沌无知。老师说:小静一日不下座,中静三日不下座,大静七日不下座,不可疑为坐化,而是神气归根复命之时,结胎养阳神之象,若不能入定归于虚无之中,永无结胎之理。

养胎的火候如何运用,神光悬于袓窍穴中,寂照中丹田虚无之后,若存若忘,不有不无,以文火温养,全在有觉无念之间。有念则火爆,无觉则火寒,火寒则有鼻流浊涕之危。总以诚意不散,含光默默,神光照定胎中,是养胎真火候,若能凝神入定,静养胎气,深入混沌,而胎气方能凝成胞胎。(《悟真篇》:「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口中生出津液,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意送中宫,急凝神入定,以引结胎之火。若不凝神入定,则胎息无主而不灵,后虽入定行火,终不得号为灵胎。或入定而定中神驰,时离时合,难得养胎果满,因此炼意还虚非常重要,把意炼成心死神活,到养胎之际,就无乍离乍合之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