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凝神入气穴”要旨探析

(2013-04-27 07:49:55)
标签:

文化

凝神入气穴

盛克琦

金丹

分类: 西派丹道

凝神入气穴要旨探析

盛克琦

 

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

                 ——
薛道光《还丹复命篇》

 

  自南派内丹学大师薛道光(10781191)提出内丹功法只要凝神入气穴以来,凝神入气穴即成为了内丹修炼千古不易的要领。修炼者大多认为凝神入气穴意守丹田相类似或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实则两者之间差别甚大。意守丹田主要是将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部位,一意不外驰,静心守候丹田中的动机,久久生出一股暖气,被称为真气。其气具有冲瘀荡滞、却病强身的作用。但是,由于意念是后天思虑识神的作用,属于阴神,故而产生的中夹杂阴气,不能结丹,难成乾体,亦无法达到遍身纯阳的地步。凝神入气穴属于丹法正宗功夫,正确运用则纯阴之下一阳来复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采而结丹,返归于乾体,为高层次修炼创造良好的基础。因此,简单地将凝神入气穴理解为意守丹田是不正确的。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凝神入气穴的理法要旨进行探讨,望丹道大德予以斧正。 

  首先,将凝神入气穴一句逐字进行分析一下:凝者,凝聚、聚集的意思;神者,性也,先天本体之元神。张紫阳(9841082)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因此,意念是后天思虑的识神,元神则是先天自然所赋之本体,丹法所用之即是元神。功中自大静真空中得来的正念灵光,静为元神本体,动则化出真意。识神属后天之残渣,元神是先天清净之宝,二者截然不同。丹法最贵先天而贱后天,用气(无形)不用质(有形),所以丹法中的精气神都是先天清灵之精微,非后天重浊的残渣,切不可混为一谈。气穴,指腹部脐下丹田中的内窍,又叫做窍中窍(按:此为北派所解,南派及三丰一派另有所解,此不赘述。可参考拙作《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净丹法口诀探要》所述。)。《性命圭旨》云:劈开窍中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又说:气穴者,内窍也。清柳华阳(1736-?)《金仙证论图说》云:八脉凑成,共拱一穴,为造化之枢纽,名曰气穴。又谓: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金仙证论风火经》)。此气穴,气机发动时则成窍,机息时则渺茫,所以惟气机发动时才能得知气穴的具体部位。柳华阳告诫说:黄庭、金鼎、气穴、关元四穴,俱是无形,若执形求之,则谬矣。又说:其穴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金仙证论图说》)。我人身内先天元始祖气根于气穴之中,神息在气穴中相依,子母在此相会,俟神息相依则真气发动而一阳来复,是为阳生药产,真阳生矣(按:著名学者、丹道专 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谓丹田气穴得铅定律的重要部位)。字的含义,就是进入,从一个方位或部位进入到另一个方位或部位的意思,这正是破译凝神入气穴真实含义的关键所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凝神入气穴的修炼包含两个过程。首先是凝神,为第一层次,聚集先天元性之灵光,斩却后天思虑之杂念,降伏躁动的心猿和意马,静中得到元神的本体,由静生动化出真意来,为下一个层次的修炼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入气穴,为第二层次,着重于字,将培出的正念(真意)伏藏于气穴之中,使得到的真意灵光在气穴中与元始祖气结合起来,是为神气合一而成就圣胎,呼为内丹。现将凝神入气穴的具体方法简述于下。 

  一、凝神。 

  盘膝静坐,头正身直,全身放松,两手互握成练功手势,两目轻闭垂帘,留一线微光注视鼻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渐已安静的意念逐渐集中于祖窍(两目之间鼻梁骨上端的山根穴,是两目神光会聚交并之所,古称为外日月交光。)。两目内视寂照祖窍(两眼球须平视向内寂照,稍如对眼之状,古称双瞳抱睛之术,又谓对合同,一定要自然,切勿僵执拘紧,否则易生弊端。内视眼球切勿向上,时间稍长就会引发眼痛头昏的偏差。内视寂照,用意也要轻重适度,总的原则是用意越轻越妙,是为自然文火。据报道,意守印堂、山根等穴窍可使血压升高,宜注意,此或以用意轻重有关。),两耳内听祖窍内动机,舌尖上抵对准祖窍,鼻息调匀归并于祖窍。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听心息,是为和合四象。这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子,是斩伏识神杂念的有效手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念无念之间,息息自然归根,气沉丹田,绵绵不绝,上下之间自然相顾牵持也。张三丰(1247—?)《注吕祖〈百字碑〉》中说: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心、神、意三者集中于一处,则两目神光渐渐合一。神光是两目之光与真意合一的结合体。道家内丹学说认为,人一身属阴,惟两目之中一点真阳独存。两目之阳与真意相结合,则阳性之质已潜于真意之中,谓之阳神(按:此处所言阳神,非日后能飞升出壳的阳神,惟于此时的心神性质属阳,不再沉沦被阴气所侵扰耳,切不可二者混淆不清。下所言阴神也同此,不赘述)。两目神光内照眼前的虚空幽深玄远大境(宜内照眼前一寸至一尺范围,另尚有推拉神光之法,亦是权法),初时眼前一片黑暗,持之以恒,待之以诚(丹经谓虚寂恒诚),日久神不外驰(驰于声色,丹经谓神不外驰气自回),后天自然返先天,两目中的阳火自然化去目前的阴神,阴气渐除,阳神渐显,眼前会显出无数星光(小亮点)。《阴符经》中谓:机在目。继续凝神不动,虚寂恒诚,静坐之际眼前可一片光明,幽深玄远,或有可能看见各种彩光,或有一点亮光超然跃出,称为粟(黍)米(按:此光被内丹家称为性光。性光与静定成正比关系,性光定则心静,性光动则心摇,性光隐则心躁,越静定性光越明亮。得机理,按现代生理学来讲或许与开发脑内松果体有关,松果体内遗存有退化的感光细胞。)白玉蟾(11941289?)谓:大道不离方寸地,工夫细密有行持(《大道歌》)。渐而功深,大定之中现出一轮中秋圆月如象,叫作元性。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盖自太极既分,禀得这一点灵光,乃元性也(《气为用说》)。又说:性之初,如星大,圆陀陀,光烁烁,未足言见性,但气质之性稍息,而元性略见。……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三阳生者,则光不在内,不在外,但觉此身如在虚空,亦无身,亦无虚空,亦无日,亦无月,常能如此,则大定也(《蟾光论》)。又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气交感,凝结不散,遂生玄珠如黍米(《交会论》)。因此说,粟(黍)米玄珠是坎中真阳气与离中真阴气发动而结合现出的灵光。 

  识神不静,元神不显。玄珠亦难以产生。故降住心猿,伏住意马,识神渐静则元神渐凝,大静真空之时真阴真阳在祖窍中结合得此玄珠,则凝神已得大验。元性现出,不以有意求,不以无意守,有意无意之间,罔象中常得玄珠不离。斯时得全身上下氤氲和暖,如沐春风,酥软快乐。脐下丹田中亦有一知觉,如蚁爬行,痒痒洽洽,又似有一股祥烟冲上心口绛宫,复回旋于下,妙不可言,是为气生景象。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而元精产矣(《精从气说》)。李涵虚(18061856)在《道情》诗曰:钻杳冥,引生祥烟,冲得我绛宫痒痒,醉得我四体绵绵。此气机升降起始之处即是气穴真实部位,古云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柳华阳在《金仙证论风火经》云:虽在脐下,犹未得其所以然,要必得其神气相投者。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 

  二、入气穴。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金丹之士,才见此物(元性)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遂因而用之。譬之见贼便捉,毋使再逸。然以之收于鼎器之中,而一点元气之真,始不可得而出矣(《蟾光论》)。上则祖窍中金木交并化出神光,下则丹田中气机发动形成气穴,则凝神之大功告成。于静中将元神动而化为真意(静为元神,动为真意,是二是一,以静为体,以动为用。),摄两目神光御此元性,灵光沿人体中线的任脉下十二重楼,降于脐下丹田气穴之中(此句为着相之言,言如是,事非真有,仅用两目神光自然地向下内照丹田而已)。用两目神光、性光及真意所化成的三昧真火烹炼气穴炉中药物真精,如太阳悬于太空,阳光普照大地,地中阴气因得阳光照射而化为阳气上升。《天仙道程宝则》中说:所谓凝者,非块然不动之谓也,乃以神入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守而不离也(《古书隐楼藏书》)。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云: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收入气穴,乃曰凝神。丹诗曰: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宋俞琰(12581314)《易外别传》中云:太阴受太阳之光以为明,人之心为太阳,气海犹太阴,心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人能凝神入于气中,则气与神合,与太阴受太阳之光无异。柳华阳在《金仙证论风火经》解曰:盖太阳喻神,月明喻气,移在者,神气相会也。神光下摄于丹田之中,刹那间丹田中金光一片,虚室生白,恍惚之间入于无我无物的混沌境中,大休息一场,此即是移神入气穴也。静定之中,朗照日久,其间精气、真息、神光三家融合归一,正所谓纯阴之下,一阳来复,自有无限生机,元气萌、真精产、小药成。元气萌动,驾自然之河车,牵上昆仑顶,复降下十二重楼归于气穴之中,氤氲回转,渐化胎息。炼气补精,精足而阳生药产。待小药生成,采摘逆返,风吹火化锻成真金,封固于炉中,炼精化气。火候足验,采完三百六十周天度数,阳光三现,大药抟成,过关服食,一点落黄庭,内丹结成,是为金液大还丹(以上炼精化气阶段仅是概括而言,具体功诀可参见《伍柳仙宗》、《性命圭旨》、《性命法诀明指》及《乐育堂语录》诸书。)。 

  总之,只有将静定中元神凝聚于祖窍之内,泰宇定者,发乎天光(《庄子》),翕聚眼前所显出的元性,灵光下照伏藏于丹田气穴之中,蜇藏使之生发,才能叫做凝神入气穴。正如尹真人《性命圭旨》中所释:此诀无他,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阳神下藏于气穴之内。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也指出:其口诀无他,将祖窍内炼出先天阳神之气光,已经收入腹中,立觉咕噜之响,即系已到海底之证,再以目光久视丹田,有股热力,漱漱动荡

按:王重阳《全真集》有《四得颂》,诗云:得汞阴消尽,得铅阳自团,得命颠倒至,得性见金丹。丹道专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称《四得颂》是丹法的总纲,凡丹道之真传无能背离者。并且提炼出得汞定律得铅定律,作为内丹修炼的基本法则。考之凝神入气穴一语,实以函盖得汞得铅两个层次。凝神得汞入气穴则为得铅,因此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高度概括所得丹诀为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又考自身阴阳清净丹法,又有先性后命先命后性两途。先性后命为先得汞而后得铅,本篇所论即是此类。先命后性为先得铅而后得汞,大抵由胎息功夫入手,是有为有作之自然的命功,并可配合服气辟谷等法促生真气,最后再用性功得汞。刘一明在《悟真直指》中云: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为修性修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无为。西派丹法以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为贯彻始终口诀,身外九还而金木交并是为乾坤交,为得汞;身内则七返而水火既济是为坎离交,为得铅,内外同时并进,则可称为性命兼修。《伍柳仙宗》一脉丹法,是先性后命的丹法,最初还虛一着功夫是入门关键,今人以《伍柳仙宗》从事丹道实践者,多忽略此着要害,故难得大效验。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错谬之处,敬请诸丹道前辈批评赐教为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