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传统佩饰之美

标签:
转载 |
万历皇帝随葬品——金善翼冠
这件金翼善冠,是在十三陵的定陵出土的。出土时装在一个圆型木盒内,放置在万历皇帝头部北侧。金冠全部用极其纤细的金丝编结而成,采用了掐丝、累丝、码丝、焊接等多种方法。其形制由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部分组成,前屋部分是用极细的金丝编成“灯笼空儿”花纹,空档均匀,疏密一致,无接头,无断丝。后山部分是采用纍丝錾金工艺而成的二龙戏珠图案,龙的造型雄猛威严,具有强烈的艺术装饰效果。工艺技巧可谓是登峰造极,充分反映了明代金细工艺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万历皇帝到了阴间也要统治天下的至高无上的皇权。(摘自首都博物馆网站)
清
高2厘米 直径18厘米
正中为錾花金什件
明
通长52厘米
北京右安门外万贵墓出土
什件由荷叶形牌饰与下缀七物组成,牌饰上部为相对的二只鸳鸯立于荷叶上,荷叶下有七环,连缀七条金链,每链下各缀一物,分别是:剪、袋、剑、罐、盒、瓶、觿。每件小缀物都极精巧,尤其是罐、瓶、袋、盒通体錾刻精美纹饰,极富装饰性。(摘自首都博物馆网站)
左上为金臂钏
商
周长分别为39厘米、38.1厘米 外径12.4厘米 环截面直径0.4厘米
北京市平谷刘家河出土
臂钏即臂环,古代称臂环为钏。《正字通·金部》上说“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饰有之”,《南史·王玄象传》中也讲“女臂有玉钏”;由此可以看出,臂钏在早期是男女都佩带的饰物,以后才成为女性特有的一种装饰品。臂钏种类很多。此臂钏用直径0.4厘米的金条相对弯成环形,环两端锤扁呈扇形,整体光素无纹饰,造型简洁明快。与此同出的还有扁喇叭形金耳环、金笄等饰物,这批金器经测定含金量为百分之八十五,其它为少量的银和微量的铜。刘家河商墓从出土的铜器分析属于商代中期,该墓出土的金器地方色彩十分鲜明,极有可能是商朝周边少数民族制造的饰品;这些器物与北京、河北、辽宁等地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金或铜质饰件形制相同,说明商代贵金属工艺的发生和发展与夏家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器物形体完整,而且集中了发饰、耳饰、臂饰等系列饰物于一体,是研究中国早期金制品与装饰观念的珍贵实物。(摘自首都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