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2015-01-28 21:13:40)
标签:

转载

    明朝时南京人的金属用具,多数从出土文物中可以得到了解。

    洪武,铁八面锤(中央门外康茂才墓出土),这当然是男人的挚爱。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康茂才(1313-1369),蕲县(今安徽今安徽宿州南蕲县镇,秦统一六国时于本地置蕲县)人,字寿卿。明朝开国大将。

  元末明初,他联结义兵保卫家乡,并以功授都元帅。朱元璋克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后,他率部起义,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后为都水营田使,督修水利,迁将士屯田,兼帐前副总亲兵左副指挥使。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后,并谋取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他奉朱元璋之命诈降,约以“老康”为号命,诱陈友谅轻进,结果陈友谅大败于龙湾。

  此后,追随朱元璋破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并攻占蕲(蕲春县)、黄(黄岗县),战鄱阳湖,因功进大都督府副使,又从灭张士诚,迁同知大都督府事。1368年(太祖洪武元年),从徐达经略中原,攻取汴(今河南省开封市)、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后留守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二年,继续从征定西(今甘肃省定西县,位兰州市东南),进取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后病死于归途中,追封蕲国公。

 

    洪武,铁铠甲残片(太平门外岗子村吴忠墓出土),吴忠墓现在是在新世界花园小区里面。铁铠甲这是男人的装饰。

    1957年清理的吴忠墓(M1)和1965年清理的吴良墓(M2),位于紫金山阴的西北麓,在岗子村东南约400米的地方,两墓相距约80米左右,都是明代早期的墓葬。靖海侯吴忠和海国公吴桢是什么关系?吴桢长子为庶出,由嫡出次子吴忠袭靖海侯。

    解放后因建设工程需要,发掘了吴良墓,又新发现了吴祯之子靖海侯吴忠墓,两墓均系用城砖砌成的前后室券顶墓,皆出有墓志。吴良墓随葬有象牙笏板、玉带饰、铜器等,吴忠墓随葬有玉带、金饰、陶器和铜、锡质的明器等。这两座墓和吴祯墓(吴祯为吴良之弟)同葬一地,距离大平门约1公里左右。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洪武,金碗(左, 中央门外康茂才墓出土)

         银碗(右, 中央门外张家洼汪兴祖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汪兴祖(?-1371年),巢(今安徽巢湖)人,张德胜养子,明朝初期军事人物。其跟随朱元璋攻破安庆江州南昌等地,大败张士诚部队。后在泾江口击败陈友谅部队,升任湖广行省参政。后跟随大军平定武昌、庐州,升任大都督府佥事。后跟徐达下淮东、浙西等地,升任同知大都督府事。后大军北征,攻破徐州等地,招降元参政陈璧五万余人。后孔子五十六世孙孔希举亲临军营,汪兴祖重礼招待。后兖东各县知道此事后,纷纷投靠明军,于是顺利拿下济宁济南

    洪武元年,以都督兼右率府使身份,进攻乐安,攻克汴梁洛阳等地。后跟随徐达进攻德州元大都。之后攻下永平大同等地,任晋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佥事。后与傅友德进攻四川时候中飞石身亡。后封东胜侯。

    1970年10月由南京市文管会在南京中央门外一小土山南麓,西距张家洼0.5公里,南距中央门2.5公里,清理发掘的明代洪武四年汪兴祖墓。

    出土文物有宋、元官窑和哥窑瓷、金器、银器和镶金托云龙纹玉带。这副玉带共十四块,是用纯洁滋润、白如凝脂的和田白玉雕刻而成。玉带采用镂空雕法雕琢出灵芝状祥云和穿越于云层间的五爪龙,层次分明,做工精细,形制特殊,纹饰精美,饱满而不失玲珑,留有宋元时期的玉雕遗风,玉带用金托镶包,显得异常精美。堪称中国古代玉雕工艺之杰作。这是迄今为止,所见明代职官最高规格的赐授玉带。
    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纹印花龙纹高足碗,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高足碗高11、口径12.9、足径4厘米。 它虽然出土于明代洪武四年墓葬,但是其造型和纹样具有元青花的典型特征——胎质坚致,胎体比较轻薄。撇口,弧腹,竹节形高圈足。白釉泛青,肥腴,青花发色微微泛青灰色,外壁绘云龙纹,小头细颈,斜方格纹龙鳞,三爪,内壁口沿绘卷草纹,碗心饰一朵菊花纹,碗壁饰印花龙纹。
    哥窑的盘子出土了11件。其中有两件拨给故宫。一件釉水稍微好的定为一级乙等,另外一件在地底下受到腐蚀釉面失光。
 

    宣德,云托日形金饰件(左, 中华门外小行明蔡国公徐忠夫人武妙顺墓出土),2001年3月发掘于雨花台区小行村地铁工地。

    洪武,牡丹纹金饰件(右, 雨花台刘家村张赫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蔡国公张德胜乃明初大将,封地在河南省上蔡、新蔡等县一带。

据《明史》卷142列传第二十一记载:张德胜(1328—1360),字仁辅,明朝开国名将,原为巢湖水师大帅廖永安部下一员大将,其早期在巢县和俞通海归顺朱元璋,后渡江跟随大军攻破采石、太平,并和汤和一同活捉陈野先,任太平兴国翼总管。后攻破海牙水寨,擒陈兆先。后攻下集庆、镇江、常州、宁国、太湖、宜兴,升任佥枢密院事。后收复池州。与陈友谅大军作战,并攻破。后在采石大战中战亡追封蔡国公,谥忠毅。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亲定功臣位次,命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立功臣庙,共得21人,徐达为首,张德胜名列第九;配享太届时,廖永安为首,张德胜名列第三。

据说,张德胜死后葬于合肥的大兴集,修筑铁路时墓被毁。蔡国公张德胜夫人名卢氏,生卒不详,去世时葬于何处,无文字记载

《明史》卷155列传第记载:

徐忠(1362-1413年),明朝军事将领、永康侯。其早年继承父亲爵为河南卫副千户,屡次跟从大军北征,晋升为济阳卫指挥佥事。洪武末年,镇守开平。燕王朱棣起兵后,攻破居庸关、怀来,徐忠于是归顺朱棣。之后跟从进攻滦河。当时李景隆攻北平时,燕军从大宁返回。到会州时,设置五军:张玉率领中军,朱能统领左军,李彬统领右军,房宽统领后军,而因徐忠勇敢,命使率领前军。徐忠率众在白河之役攻破陈晖、在郑村坝击败李景隆。白沟河之战时,其一指中箭,未有空拔去箭头,而急抽刀切断手指,并率众猛攻殊死拼搏。朱棣看到后对左右说:“他真是壮士啊!”之后徐忠率领大军进攻济南,攻破沧州,并在东昌、夹河大战中央军。之后攻破彰德、西水寨、东阿、东平、汶上、灵璧,与大军一同进入南京,累至都督佥事。之后封永康侯,俸禄为一千一百石,予世代铁券永乐十一年,去世。赠蔡国公,谥忠烈。

据朱契《金陵古迹图考》记载,在天隆寺西南王家牌坊有蔡国公徐忠墓,当时尚存两块石碑,皆已残破,仅余巅质,神道侧有石坊残石,额曰:“蔡国公墓道。”又据2001年3月有关媒体的披露,在安德门小行地铁车辆段施工工地发现一座明朝墓,从墓门上两块墓志得知,墓系明宣德年间蔡国公徐忠夫人武妙顺的单室墓。墓建在岩石间由封墙、甬道、墓门、砖砌拱顶墓室等部分组成,墓室中造型考究的石质棺床和壁龛等均完好无损。发掘出土保存完好的金凤冠和镶有红蓝宝石的金戒指、金耳环、锡器和大批金冥钱、银元宝

据此史料,邓府山上“明蔡国公夫人石棺床”曾经的主人,最有可能的是武妙顺。理由很简单,一是张德胜常年在外征战,后死于战场,而当时正是明王朝建基之时,估计夫人无论在世或故去,已失去享受较高待遇的条件,也就不可能拥有如此精美的石棺床,这也是查不到这位张夫人相关文字记忆的缘故;二是徐忠早期曾驻守东北部要塞唐山开平,举兵归顺朱棣,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为朱棣称帝立下汗马功劳徐忠故去时,正是朱棣朝代鼎盛时期,无论从国力、官爵和感情,还是政治的需要,收买人心安抚下属,徐忠家人都能从中得到厚待,如北京的一条胡同,因徐忠府邸在此而得名永康侯胡同。徐夫人故去,得到厚葬,情理之中。三是武妙顺墓遗址与邓府山石片告知的发掘地址吻合,况且墓志也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这是举证徐忠夫人是“明蔡公国夫人石棺床”唯一拥有者,最有说服力的回答。

    张赫(1324年-1390年),临淮(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军事将领。

    其早年率众捍卫乡里,后跟从朱元璋渡江,任常春翼元帅,守卫常州。后跟从攻占潘阳、武昌,与张士诚交战。之后攻下庆元,洪武元年,升任福州卫都指挥副使,晋本卫同知,后改任署都指挥使司事。因为沿海屡受日倭骚扰,后出兵攻至琉球。之后负责运送粮草到辽东,后因其善于海事,被命为督海运事,封航海侯。后病终,追认恩国公,谥庄简。

 

    宣德,嵌宝石金戒指(中华门外小行明蔡国公夫人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绿松石金耳坠(中华门外小行明蔡国公夫人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永乐 花形金簪(左, 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夫人叶氏墓出土. 右, 丁墙村水库郢国公夫人樊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宋晟(?-1407年),字景阳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名将。

    宋晟从小跟着父亲宋朝用、长兄宋国兴,投效朱元璋,后袭父职,累功至都指挥同知,镇守江西、大同、陕西等地。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事被贬为凉州卫指挥使。十七年(1384年),讨伐西番叛酋,生擒元海道千户也先帖木儿、国公吴把都剌赤等人,因功被召还,恢复都指挥职,之后晋升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仍镇凉州。二十五年,随蓝玉出征罕东,因功调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二十九年,拜征南右副将军,讨广西帡幪诸苗寨,擒斩七千余人。三十一年,出镇开平,跟从燕王朱棣出塞。
    建文改元后,仍镇凉州。成祖即位后,宋晟入朝,晋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拜平羌将军,遣还凉州。永乐三年,招降把都帖木儿、伦都儿灰等部落五千余人,并获马驼牛羊一万六千。封西宁侯,俸禄一千一百石,世袭指挥使
    宋晟四次镇守凉州,前后有二十余年,在边疆威信极大,对保卫明初西北边疆做出了杰出贡献。朱棣以其为旧臣,有大将材,专任以边事,奏上的请求很快就获批准。当时有监察御史弹劾其自专,明成祖则表示:“任人不专则不能成功,况大将统制一边,宁能尽拘文法。”并授予宋晟在边疆方便行事的权力。
    永乐五年(1407年)病故,赐葬南京雷家山(今南京市中华门外能仁里郎宅山)西麓,1960年迁移到南京市雨花西路113号雨花中医院院内。

 

    冯国用(1323-1358),明初大将。濠州定远(属今安徽)人,汉族。元末与弟冯胜组织武装,继投朱元璋,典亲兵,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丹阳、宁国等地,累建军功。后从征金华、绍兴。擢升亲军都指挥使。不久死于军中。追封郢国公。
  元末时,天下大乱,各地农民义军蜂起,反抗元朝政权族的压迫,冯国用与其弟冯国胜也组织农民武装,结寨自保。朱元璋率军至定远妙山时,冯国用兄弟二人率部归顺。朱元璋留之于幕府。从克滁(今安徽省滁州市)、和(今安徽省和县)。寻渡江南下,克太平(今安徽省太平县)。
  朱元璋将冯国用视为心腹,后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市);下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征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攻绍兴(今浙江省绍兴市),皆有功,擢亲军都指挥。卒于军。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次第八。

 

    永乐金镶玉带板(太平门外板仓徐钦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徐钦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军事将领、魏国公,父亲是徐达长子徐辉祖

    徐辉祖因追随建文帝被朱棣所杀,死后一个多月,明成祖仍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为理由,由其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永乐九年,以纵恣为言官所劾。永乐十九年来朝请求辞职,明成祖大怒,罢其为民。明仁宗继位后,恢复爵位。

 

    从《明史·沐英传》中的记载看出端倪。《明史》上说,当朱元璋的马皇后死时,沐英伤心痛哭,直到咯出血来。而当从南京传来太子噩耗,沐英更是急出病来,不久死在云南任所,年仅48岁。在满朝文武中正值壮年的沐英,是唯一一个为朱标和马皇后而死的。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不用说统领三军的大将军。即便是故作姿态,也没必要哭死,显然沐英是真的伤心了。

  原来沐英父亲早逝,8岁时母亲又亡故,成了流浪儿。朱元璋行军打仗,遇到了他,收交马皇后抚养,成为义子,给他取名朱文英。在朱元璋的20多个义子中,沐英和马皇后及太子朱标是最亲的。当年远征云南,就是因为马皇后力荐,才让沐英以副将军的身份出征。

  朱元璋和义子们的关系非同寻常,在大杀功臣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义子遭到直接杀戮,而委派其中最亲的沐英独当云南也就在情理之中。张先生说,当年朱元璋要给朱文英改回原姓,他只是不断磕头说“沐陛下母后圣恩如天地”,因此朱元璋亲赐沐姓。

    洪武沐英玉印(江宁将军山沐英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中华门外戚家山俞通源墓出土的白玉腰带,长10.7—0.8厘米,宽1.3—6.7厘米,由21块玉片组成,晶莹剔透,美观大气,显示出古代制玉工艺的精湛。

    这是沐昌祚的雕花玉带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沐昌祚,黔宁王沐英八世孙,黔国公沐朝弼子,定远人。初以都督佥事总兵官镇守,久之嗣公爵。万历元年,姚安蛮罗思等叛,杀郡守。昌祚与都御史邹应龙发土、汉兵讨之,破向宁、鲊摩等十余寨,犁其巢,尽得思等。十一年,陇川贼岳凤叛附缅甸,挟其兵侵旁近土司。昌祚壁洱海,督裨将邓子龙刘綎等斩木邦叛酋罕虔,以暑瘴退师。明年复攻罕虔故巢,三道并入,擒其酋罕招等,又破缅兵于猛脸。岳凤降。论功加太子太保,悉食故禄。复以次平罗雄诸叛蛮,再赐银币。缅兵攻猛广,昌祚会师壁永昌,缅人遁,追击至那莫江,瘴作而还。二十一年,缅人复入寇,昌祚逐之。连战俱捷,遂傅于缅,会群蛮内乱乃还。
    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昌祚出,佥事杨寅秋不避道,昌祚笞其舆人。寅秋诉于朝,下诏切责。已,以病,命子叡代镇。武定土酋阿克叛,攻会城,胁府印去。叡被逮下狱,昌祚复理镇事。卒,孙启元嗣。

    云龙纹金带:明(公元1368-1644年)。198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出土。金质。共二十块,均用锤碟方法做出云龙纹,并在细部用錾刻方法做出云龙纹。龙张口吐舌,身躯弯曲转折,游动于火焰形云纹之中。其中两块为正面龙形象,形神威武。这条金带为南京明朝考古发现的最精美的一副。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狮蛮纹琥珀带板(太平门外板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狮蛮纹琥珀带:明(公元1368-1644年)。198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出土。琥珀质。共二十块,采用减地浮雕方法雕出狮蛮纹,每块带板上的图案均不相同。狮子张口瞪目,或踞或跃,身体两侧绕以火焰形云纹,威风凛凛。蛮王头顶小髻,身着左衽短衣,足蹬短靴,手持火珠,身姿灵活,戏舞狮子。在狮蛮主体纹样之外,还雕有火珠,宝锭、珊瑚等杂宝辅助纹样。这条狮蛮纹琥珀带在明朝考古中极为罕见。

 

    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1970年南京中央门外张家哇汪兴祖墓出土。玉质。选用新疆和阗玉雕琢而成,质地坚硬,色白如凝脂。共十四块均用透雕技法调出云龙纹。每块玉带板均镶包金托,金托背有穿孔,可缝缀在革带上。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秋葵纹玉带: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长方形,长6.7厘米,宽4.1厘米,长条形,长4.3厘米,宽1.8厘米,桃形,长4.1厘米,宽4.2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墓出土。玉质。呈青白色。共二十块带版。采用透雕手法作秋葵纹,花叶相映,层次分明。按《明史。舆服志》载,“凡束带,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与一品同。”徐世袭魏国公,可享用玉带。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天启渔翁戏荷琥珀杯(江宁将军山沐叡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正面中刻;黔宁王遗记,左刻;印绶带之,右刻;此牌须用.

    反面刻:凡我子孙,务要忠心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黔宁王遗记金牌(江宁将军山沐叡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渔樵耕读纹金戒指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蛾形金饰件(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蝴蝶形金饰件(南京太平门外尧化门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花蝶形金饰件:明(公元1368-1644年)。长7.3厘米,宽4.4厘米。1975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金质。由数朵牡丹花叶及蝴蝶组成。用扁金片制成托,可镶嵌宝石,焊接在牡丹华叶中,似作为花蕊,计九个,宝石有遗失。用金丝做成花的枝杈,用花丝工艺制成蝴蝶和牡丹花朵,形成一幅蝶恋花的图案。从饰物背后的管状插孔来看,应为头上的饰物。

 

    蝴蝶形金饰件(南京太平门外岗子村吴忠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红蓝宝石蜘蛛形金簪(南京邓府山佟卜年妻陈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因辽东战事紧急,起用罢职的熊廷弼为经略.廷弼举包括知县佟卜年在内的教人,明廷遂擢卜年为登莱监军道,用以招抚辽人.然此时明朝内部党争激烈,排熊者以卜年与投靠建州之佟养性同族而攻廷弼,迫解卜年任.二年(1622年),卜年被罗织罪名投入圈圈,后虽审无"通逆"实据.仍系于牢狱.五年(1625年),廷弼因失广宁而弃命,旬日后卜年亦被处死,成为党争的牺牲品.由此可知.明末党争摧抑人才,丧失人心.

 

    嵌绿松石金耳坠(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夫人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金扣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叶形金扣(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瓚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蛾形金扣(南京雨花台区福清公主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福清公主(14世纪-1417年2月28日),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女,母为郑安妃

    洪武十八年三月十七日(1385年4月26日),下嫁凤翔侯张龙之子张麟,后张麟早逝。永乐十五年二月十二日(1417年2月28日),福清公主去世。

 

    方胜形金饰件(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汪兴祖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云托日字形金饰件(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汪兴祖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云托“日”字纹金饰件: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高4.5厘米,宽3.6厘米。1970年南京中央门外张家洼汪兴祖幕出土。金质。锤碟云头托日的图案,下端祥云弯曲缭绕,线条流畅细腻,上托一轮太阳,太阳中心锤碟一“日”字,四周压出均匀的短直线纹。 

 

    云纹金束发冠(南京中华门外将军山沐晟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杂宝纹金包髻(南京邓府山佟卜年妻陈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婴戏莲纹金饰件(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夫人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婴戏莲纹金饰件: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高2.9厘米,宽4.2厘米。1960年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墓出土。金质。同墓出土三件,一件残。用锤碟工艺制作如意云状,其上锤碟一孩童。孩童眉清目秀,长群曳地,披锦缠绕,与云形饰件线条相应,如有动感,衣纹自然飘逸。采用浇铸,锤碟,簪刻,焊接等工艺制成。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婴戏莲纹金饰件(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夫人墓出土)2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婴戏莲纹金饰件(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夫人墓出土)3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金头面(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金头面(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金头面(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金头面(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金头面(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金镯(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童子捧花形银扣(左)童子捧花形金扣(右)叶形金扣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蝴蝶形金扣(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徐俌,字公辅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军事将领、魏国公

    徐俌为明初开国功臣徐达的五世孙,徐承宗去世后,成化元年,徐俌继承魏国公,担任南京守备,因怀柔伯施鉴以协同守备为上位,徐俌感到不平,于是上奏,诏书令以爵为序,遂成法律。弘治十二年,给事中胡易、御史胡献因上奏而下诏狱,徐俌上章论救。正德年间,上书反对明武宗郊游。徐俌曾经与无锡百姓争田,贿刘瑾,为时论所讥嘲。徐俌死后赠太傅,谥庄靖

 

    童子捧花形银扣童子捧花形金扣(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镶玉金配饰(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琥珀束发冠(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花形金饰件(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花叶形金冠饰:明。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高7.7厘米,宽6.7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人墓出土。金质。呈三角形,下端边缘弧形。以三出长叶为主,作为饰件的主要构教,周围衬以缠枝叶。在镂孔的缠枝叶上,嵌有红宝石两粒,蓝宝石两粒,绿松石和茶晶各一粒,均用金托托住。各宝石之间又有四个空缺的金托,为镶嵌珍珠之用,珍珠已朽。主要采用锤碟,簪刻,垒丝,焊接等工艺。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猫眼石金簪(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猫睛石花形金簪: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长11.5厘米,簪首直径3.8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辅夫人墓出土。金质,簪针呈圆形,用金丝烧出六个花瓣,中间有一圆形金托,金托,金托周围以金丝做成花蕊,托内嵌一黄色猫睛石。猫睛石又称“猫儿眼”,经光照射可在宝石中央形成一道细长的线柱,极似猫的眼睛。史书记载这种宝石产自南亚诸国,因其罕见而益显贵重。

 

嵌绿松石金簪(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绿松石花形金簪:明,正德十二年(公园1517年)长11.5厘米,簪首直径3.8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辅夫人墓出土。金质。簪针呈圆形。簪顶作花形,用近似绕出六个花瓣,中间有一圆形金托,金托周围以金丝做出花蕊,托内嵌一绿松石。

 

嵌宝石云形金簪:明(公元1368-1644)长16厘米,簪首长5.6厘米,宽3.7厘米;长16.2厘米,簪首长5.7厘米,宽3.7厘米。1982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金质。两件,形状对称。簪针呈扁平装,簪首以舒展自如的云朵构成图案,依宝石形状做成八个圆托,托边缘用金丝织成花瓣一周,托内嵌红宝石,绿松石,水晶和碧玺等宝石,色彩纷呈,富丽华贵。嵌物有遗失。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刻牡丹莲纹金钏(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牡丹凤凰纹金簪(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凤凰牡丹纹金簪: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长18.4厘米,簪首长8厘米,宽1.5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辅夫人墓出土。金质。簪针呈扁平状,簪首用垒丝工艺作出朵朵牡丹,一只凤凰栖息于牡丹丛中。采用盘丝,垒丝,刻丝,焊接等工艺,重重叠叠,极为精细。“凤栖牡丹”隐喻荣华富贵。

云凤纹金簪: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长15.3厘米,簪首长6厘米,宽2.4厘米。1982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膺绪墓出土。金质。簪顶用金丝盘成立体的如意云纹,一只凤凰翱翔其间。云纹用细如发丝的金丝垒成,凤凰身体用状如谷子的金粒交错排列而成,边缘用金丝盘出卷草纹图案。工艺极为讲究。

 

菊花凤凰纹金簪(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红蓝宝石金耳坠(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嵌宝石金耳坠: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长4.3厘米,坠首长3.2厘米,宽1.2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浦墓出土。金质。同出土一对,形制相同。耳坠呈滴水状,上置金托,内嵌一颗椭圆形蓝宝石。蓝宝石上有金花叶纹为带,其上又有金托,内嵌一颗红宝石。

 

药神形金耳坠(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药神形金耳坠:明(公元1368-1644年)长10.3厘米,药神高5厘米,宽1.8厘米。1975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金质。同出土一对,形制相同。耳坠的造型为药神形象,其上部是一朵六瓣莲花,花上有镶嵌物。莲花下是一荷锄背篓的女子,头挽高髻,颈戴项圈,飘带环绕其身。身后的背篓中露出一枝刚采摘来的灵芝。药神立于莲花座上,耳坠采用花丝,镶嵌,锤碟,焊接等工艺制成。

 

葫芦形金耳坠(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葫芦形金耳环: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长6厘米,葫芦长3.2厘米,宽1.3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浦墓出土。金质。同出土一对,形制相同。耳坠作葫芦形,一锤碟。錾花,焊接等工艺制成。葫芦空心,棱角突出,上端有五个圆珠组成的花瓣。再通过缠绕的金丝连接五片蕉叶,葫芦底作钱纹。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宫灯形耳坠:明(公元1368-1644年)长6.2厘米,高7厘米,坠首宽1.8厘米。1963年南京鼓楼区出土。金质。同出土一对,形制相同。耳坠用金丝编结成镂空的宫灯形状,宫灯六角形,棱角突出,花纹精细。上端用花丝工艺制成盾形小金牌饰,下端用金丝编结成灯座。宫灯上嵌有极小的红,蓝宝石,大部分遗失。

 

凤凰形金插饰(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凤凰形金插饰(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俌夫妇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凤凰形金插饰:明(公元1368-1644)。长18厘米,簪首长6.2厘米,宽4厘米。长17.6厘米,簪首长6.1厘米,宽4.1厘米。1981年南京郊区出土。金质。共出土两件。形制相同,插戴在凤冠马的左右两侧。簪针扁平,近簪顶处弯曲。簪首为一昂首展翅伫立云端的凤凰。采用掐丝,垒丝,焊接等多种分段制成。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凤凰形金簪: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长22.3厘米,簪首长9.2厘米,宽6.1厘米;长22.5厘米,簪首长8.9厘米,宽6.2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浦夫人墓出土。金质。共出土一对,系凤冠商的插饰。簪针扁平,弯曲呈勾状,上端弯曲连接簪首。簪首饰凤凰。尖啄,羽冠,丹凤眼,昂首挺胸,两翼外张,振翅欲飞,羽毛层层叠叠,长长的尾羽向上翻飞,双爪伫立祥云之上。云作如意形,其工艺非凡,用细如毫发的金丝和谷粒大的金珠,根据凤凰的各部位特征分段制成。完美地展现了凤凰地造型,代表了明代金银细工的高超水平。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牡丹形金饰件(南京中华门外将军山沐昌祚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明 云纹金冠 南京中华门外小行明蔡国公夫人墓出土 国家一级文物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牡丹花纹金簪 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母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双耳金杯南京韦牧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日”“月”银饰件 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徐俌墓,徐俌是中山王徐达五世孙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金冠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双龙首金镯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镶宝石叶形金饰件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明代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叡墓出土

蘑菇头琥珀簪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金条脱南京太平门外曹国山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金束发冠碧玉簪(南京中华门外将军山沐昌祚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金多宝串(南京中华门外将军山沐叡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瑶池春熟铭金链琥珀挂件(南京中华门外将军山沐叡墓出土)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金链琥珀坠:明,天启七年(西元1627年)通长36.4厘米,琥珀长3.9厘米,宽2.5厘米。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琥珀质。一条金链系一块水滴状琥珀,琥珀色泽鲜红,透明度强,可见内部有二气泡,匠师在琥珀外壁依气泡之形阴线勾出两只仙桃,衬以枝叶。另一面则阴刻行书“瑶池春熟”四字,笔触潇洒飘逸。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金花枝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转载]明朝时南京人的首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