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女孩”——新加坡航空制服设计

标签:
新加坡航空制服制服制服设计时尚 |
分类: 民航制服设计 |
新加坡空姐的制服与众不同,有浓厚的马来风味,宝蓝色蜡染布料,以金丝彩线为绣,下身的裙装齐脚踝。(清华大学制服设计工作室www.zhifusheji.com)
1972年,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没有国内航线,因此一开始就要开拓国际航班,这逼着新加坡航空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差异化几乎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在新航飞速发展壮大的同时,新航制服在过去近40年时间里却于延续中追求永恒,以其优雅不变的形象赢得了众多乘客的青睐,在乘客心目中建立的品牌形象及声誉。(清华大学制服设计工作室www.zhifusheji.com)
马来沙笼柯芭雅样式成为新航空乘制服的主基调,使新航空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行销标识,也成为航空业认知度最高的形象之一。从1974年至今,新航空姐制服,这套制服的背景颜色几经变换,用以代表女空乘的职位级别,但整体的设计、款式没有做过任何改变。这是品牌符号固化和强化的有效手段。其实无论是在业界还是在消费者看来,“Singapore Girl”这个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浓郁东南亚气息的新航空乘制服不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同时也帮助新航空姐成为航空业认知度最高的形象之一。(清华大学制服设计工作室www.zhifusheji.com)
1974年,独立运作的新航邀请巴尔曼女士对制服进行了设计修改,之前比较板正的领口在修改后更加圆润,符合亚洲人柔和的面部线条,展现出独特的东南亚风情。自那时起,新航空姐被人们称做穿着沙笼柯芭雅服饰的“新加坡女孩”。(清华大学制服设计工作室www.zhifusheji.com)
与大多数航空公司标准正式的简单色西式套裙不同,新航空乘制服大胆采用了宝蓝背景蜡染彩花面料,这种相对柔软的传统面料于不经意间巧妙地勾勒出女性的柔美线条;长及脚踝的长裙则完全突破了西式短裙或是长裤传达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完美沿袭并发扬了东南亚传统服饰的独特气质,“不是制服、胜似制服”的独特创意让新航从众多航空公司脱颖而出。
1993年,新航空姐的蜡像进驻世界著名的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成为馆中展出的第一个商业人像。杜莎夫人蜡像馆表示,新航空姐中选的原因是“反映日渐普及的国际旅游趋势”,并纪念新航和新航空姐诞生21周年。新航制服的品牌效应由此可见一斑。“新加坡空姐”策略是个非常聪明的想法,近乎神话光环围绕着的她已经成为新航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象征。
备注:
1968-1974年的制服是由Pierre Balmain设计,延用1968年马星航空公司时代的制服;1974-1988年由Pierre Balmain设计,茄红色系制服;1988-1999年由爱马仕设计的女性深米黄色套装系列;1999-2011年是Pierre Balmain设计的湛蓝上衣、海军蓝窄裙造型;2011年目前最新的制服则由Pacific Brands公司与地勤代表合作设计。
新加坡航空2011年7月起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的地勤人员同步换上新装,这也是新航自1972年成立以来的第五次换装。2011年7月推出的新制服。
(清华大学制服设计工作室www.zhifushe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