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教后札记
(2012-12-09 21:40:3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后札记 |
“9的乘法口诀”教后札记——让口诀教学能深入规律本质的内核
思索:9的乘法口诀教学究竟要教什么?
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系统学习乘法口诀的终结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1~8的口诀学习中,已经对口诀的基本结构及其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和方法。他们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完全可以自主参与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活动。
9的乘法口诀在编制形式上与前面的口诀有相似之处,但它与前面内容又有所不同,9的乘法口诀句数比较多,数字大,而且得数比较容易混淆,要熟记9的乘法口诀相对前面来说困难较大。
9的乘法口诀在编排上有其特殊规律。一般的规律“相邻的每两个积都相差9”,学生在学习7、8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很容易发现得出结论。“积的个位商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每句口诀都能找到另一句相对应的口诀,这两句口诀的积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商的数字“顺序相反”的规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也比较容易发现。而“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这一规律,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单向性,受到前面乘法口诀中规律的定势影响,很难发现,而且发现后如何形象、方便地使用,需要教师能对此规律灵活运用,进行突破引导。
【教学设想】:基于9的乘法口诀在口诀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我在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时改变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传统思维模式,在大部分学生已会背诵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直接说出9的乘法口诀——以画图的方式展示每句口诀的意义,再利用大情境说出9的所有口诀,以及每句的含义——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揭示口诀中规律(突出规律的多样化)——用规律来解释实际问题——展示口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这样的教学方式,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各自想法中对口诀进行整理和提高,在发现不同规律环节中,提升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究,真正把握其思维的内核。所以,本节课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探究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规律是本节课中主要追求的目标价值。
实践:让口诀教学真正深入思维的内核
【教学再现】
一、提出问题,关注经验
1、欣赏《西游记》歌曲。介绍“七十二般变化”、“九九八十一难”。
2、创设剪纸情境。提出相关数学问题。
揭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9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情境感受、发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这样的设计,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唤醒已有经验为新知展开铺垫。)
二、自主探索,深入理解口诀意义
1、收集9的乘法口诀。
根据前面学习口诀的经验,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哪9句?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前基础,直接揭示出9的乘法口诀,初步体会这9句口诀。)
2、深入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释每句口诀的含义。
比如:二九十八
○○○○○○○○○
……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爱的画图形式沟通了每句口诀、加法乘法算式、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从形象到抽象深入地理解每句口诀的真正含义。在多样的图式表达中,让学生体会出数学符号的简洁性,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引领作用。)
三、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出示1~90的数表。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把9的乘法口诀得数圈出来,读一读你圈出的数,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发现规律,集体汇报。
发现1:相邻两句口诀积相差9。
发现2: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9。
发现3:积的个位商的数逐渐少1,十位上的数逐渐多1。
发现4: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了位置。(对称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一张数表的探索,结合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不仅真正了解、发现了规律,而且让学生给规律起名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规律的本质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引导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积和整十数的距离,差等关系。
10―1=9;
20―2=18;
30―3=27;
40―4=36;
50―5=45;
60―6=54;
70―7=63;
80―8=72;
90―9=81;
(设计意图:在引导观察乘积特点的过程中,独立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再通过积与整十数之间的微妙关系,初步探索几个9的得数的特殊性,让学生感知几个9就是几十减去几。这样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从多维度感受9的乘法口诀中蕴含的内在规律,更为深入理解口诀的意义埋下了思考的种子。)
四、应用口诀,拓展延伸
1、巧用规律来找口诀。
如果忘记五九是多少,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想到吗?
2、用规律来判断。
问:27是哪句口诀的积?那45、62呢?为什么62不是9的乘法口诀?
3、手指记忆法。
用肢体语言讲解手指记忆法。再次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神奇、有趣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巧妙运用规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数学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利用低年级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介绍手指记忆法,激发学生玩手指游戏的兴趣,发展手脑并用的能力,更让学生加深对口诀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思索一:在口诀教学中组构相似经验块,形成结构化教学。
本节课是口诀教学的最后一个内容,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2~8的口诀学习过程的编制口诀经验、口诀中规律能内容,有效转化成9的乘法口诀学习的经验块,充分利用这样的经验块,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理解、解释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内涵。打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找到生长点,真正实现口诀教学的组块结构。
思索二:在口诀教学中探求规律的本质,抵触思维的内核。
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9句乘法口诀的编制上,那是远远没有实现其内在价值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究欲望应该是在探究其口诀的规律上。本节课上让学生在9的乘法口诀得数中进行充分挖掘、自主探究,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多个视角进行发现,每个规律的发现都是对其口诀深入认识的一步,学生也在多元的探究中感受到9的乘法口诀的奇妙、神奇之处,更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九九乘法口诀表”中数学蕴藏的内涵和无穷魅力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