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园日记》

(2011-05-25 22:58:20)
标签:

文化

原创文学

读后感

分类: 阅读人生

    读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园日记》,令我颇感错谔的是季羡林竟然也会骂人!

    提到骂人,最易让人联想到的非《水浒传》莫属。而《水浒传》中,骂人最多的大概要数黑旋风李逵了。一旦惹急了,李逵“鸟”字连篇,实在是一个粗人也。而温文尔雅、满腹诗书如季羡林者也会似市井之徒般粗俗鄙陋,破口大骂?骂!而且是不止一次,骂的对象也不止一人,骂的事由也不止一件。试以《清华园日记》予以佐证。

    1934年1月26日,季先生记到:“分数差不多全出来了,真使我生气,有几门我简直想不到我能得那样坏的分数。这些教授,真是浑蛋,随意乱来。”如同现在学子一样,季羡林同样不喜欢考试。他在3月13日写到:“妈的,这些浑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他认为“考试总是个讨厌的事”(1934年1月9日记)。为了考试成绩,他还甚至点名骂人。在2月8日的日记中,对吴宓先生破口大骂,“吴宓把中西诗文比较paper发还,居然给我I,真浑天下之大蛋!我的paper实在值I,但有比我还坏的,也竟然拿E拿S。一晚上心里不痛快,我觉得是个侮辱。”可见,他对吴教授给的分数是那样耿耿于怀。被他骂到不止吴宓先生一人,至少还有叶公超。他曾写了一篇《我怎样写起文章来》,自己颇为满意,逐拿给叶公超看。谁知之后叶公超当着他的面说,那篇东西一个字也没看。这令季羡林顿感灰头土脸,懊丧不已。他在3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心里老想着昨天晚上叶公超对我的态度(指没看那篇文章)——妈的,只要老子写出好文章来,怕什么鸟?”甚至下定决心“以后不理他的了”。还是那个叶公超先生。1934年1月18日晚上,他同几个人去访叶公超,因叶明明在家,却说出去了,而感到愤愤然,一夜气未消。在19日的日记中,把这股气出到了天气上,看到天刮起了大风,就写道“妈的,真讨厌,大风呼呼地直刮了一天。”由此可见,季羡林先生的骂人是随性而起,甚至于有时状如李逵,然而也许这正是他率性的表现。

    写到这里,大家会以为季先生对老师总有些抱怨,甚至是有点刻薄、有点恶语相加的味道。其实非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于老师的恩情,季先生是铭心刻骨的。尤其是进入耄耋之年,青春不在,桀骜不再,岁月蹉跎,激起了季羡林先生对老师的深切而又真诚的怀念之情。他曾专门写过一组对老师的记念文章,让人读来感慨万端。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季先生在《回忆雨僧先生》(吴宓,字雨僧)一文中,对这位知名西洋文学教授、曾与陈寅格和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的吴宓教授有着情真意切的表述——“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而在《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中,对于叶公超先生把他的一篇散文《年》推荐到《学文》一事,感激之情亦跃然纸上。

    人难免会有缺点,不事遮掩自己缺点的人,更能显得真诚而不虚假。季羡林当数是这样的人。

    在《清华园日记》出版之初,季羡林采用的是原文照相影印版的方式,使他的日记“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真正的“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要知道,“七十年后”,季先生已是一名博古通今、声望显赫的“学界泰斗了”。但他坚持认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由此,我对季先生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当然,我无猎奇之趣。写季羡林先生在《清华园日记》中骂人,并无“名人骂人,而况我辈凡夫俗子夫”的感觉。骂人总不是好事。令我相当钦佩的是,通过读《清华园日记》,使我看到了一个率真的、质朴的、毫无掩饰的季羡林,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读季先生文章的缘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