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伍卫军散文《酒熟茶温犹相忆——回忆欧阳爱春先生》

(2023-02-18 11:01:01)
标签:

甘建华

衡岳湘水

湖湘文化

晴好居

西部之西

分类: 蓝墨水的上游(湖湘文化)

酒熟茶温犹相忆

 ——回忆欧阳爱春先生


伍卫军(北京)


伍卫军散文《酒熟茶温犹相忆——回忆欧阳爱春先生》
上图:2023年2月10日《衡阳晚报》副刊


————————————————

 

家乡一位故友的冥诞是216日,他曾在衡阳城里经营有名的丹茗居茶艺馆。早起醒来手机提示其生日,意识到他的电话号码还没有删除,心里顿时生出无限感慨:多么好的一个人啊!说没就没了。想起他的拙诚端庄与急公好义,想起我们曾在一起聚会的点点滴滴,也想起他的硕大头颅与宽肩厚背。这个出自衡东县吴集镇乡下的小木匠,靠着提篮小卖起家,并无多少文化根柢,却通过不断的勤学好问,成为博闻强识、腹有诗书的高级茶艺师。他罹患甲状腺癌恶性肿瘤病变身故后,家乡的政商文化界名流与亲朋好友,两百余人冒雨自发聚齐殡仪馆,向其致以深切的哀思,那样的情景至今感人泪目。

那天是2015107日,我们共同的挚友、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甘建华,为欧阳爱春先生亲自主持追悼会并致悼词,真是使其身后倍享哀荣。甘兄受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以及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陟、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所长罗玉成的委托,向这位海内知名书画收藏家、湖南当代著名茶商暨茶文化研究者及推动者,表示沉痛的哀悼与崇高的敬意,并向其家人亲友致以亲切的慰问。

原来早在十多年前,欧阳爱春就已涉足书画收藏,与衡阳当地书画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利用自己开办的丹茗居茶楼,为书画家提供各类无偿服务。2011年之后,他在甘建华老师的引荐下,与湖南书画家及收藏爱好者有了广泛的交往,积极参加省内外书画拍卖会,组织各种笔会活动,收购了大批书画精品,推动了衡阳书画收藏事业的发展和进步。2012年,他参与创办衡阳市书画收藏家协会并任常务副会长。201321日,他成为衡阳市第五个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

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茶叶主要出产地。湖南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衡阳作为湘茶主要产区,新世纪前后在欧阳爱春等大批有志者的鼎力推动下,不但使茶文化得到发扬光大,而且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欧阳爱春创办的丹茗居联锁店,成为衡阳茶业的形象窗口,进入“全国百佳茶馆”“湖南省十大特色茶馆”“影响衡阳市民生活100品牌”的行列。他不但是中国茶叶协会会员,湖南及衡阳市茶叶协会副会长,也是湘派茶馆创始人。2014年秋天,他撰写的《突出湖南地域特色,做好湘派茶馆文化》的专论,在报刊、网络、微信到处流传并被推广,2015年元旦被特聘为南华大学衡湘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他曾发愿撰写一本《衡阳茶事》,可惜天不假年,遂成终生憾事。

“酒熟茶温犹相忆,天高人远情何堪。”我至今记得甘兄在其遗体前的嚎啕大哭,在悼词中对他的高度评价:做人谦和有礼,雍容大度,对待友人真挚关心,对待客人一视同仁,对待同行常施援手,对待员工如同己出。他是民建衡阳市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慧眼识英雄,交游遍天下,口碑好到同行羡慕嫉妒恨。其62载春秋一如其名,可用“爱国爱人,春风春雨”八个字盖棺定论。

我们习惯于沉浸在各式各样以今生为主题的系列琐事中消磨时间,习惯于用各式各样与生死无关的不急之务来掩盖活着的意义。我们稀里糊涂地活着,不知活着干什么;稀里糊涂地死去,不知死后去哪里。忽然冥想,我们一生要见识多少人、经历多少事,我们又多么的习惯性忘记,忘记自己认为无关紧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记住一个人呢?是他的美好,他的真诚,他的善良,他的含蓄与幽默?还是基于生活的密切交往,或者人格上的魅力?我想都有一些,但最关键的还是他曾经对你的好,这大概就是普罗大众存在于世的意义。

已经故去七八年的欧阳爱春,我却从未忘记这位忠厚长者。那些一起经历过的书画笔会,一起参加过的文化活动,一起聊天喝茶谈古论今,还有一起散步走过的路,相约一起吃过的土菜馆子,仿佛是在昨天不曾远去。想起曾经听到友人们的沉痛诉说,有些在欧阳爱春生前受其特别照拂的“书画家”,平时没有接到邀请参加茶文化活动之类的通知,也会不请自来“恭逢其盛”,笑呵呵地领取纪念品或红包,然后酒肉穿肠大快朵颐。有的甚至打着协会的旗号,周末周日包揽茶室,写写画画,不亦乐乎。他们在丹茗居喝茶打牌,连茶钱都没有付过,欧阳老板还要管酒管饭,生怕他们嘴巴一抹,嚷嚷着“今天的菜不好吃”。然而,在他病中及殁后,有人连个电话问候都没有,甚至收到报丧的短信也假装不知情。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以至如此,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以至于这些年衡阳绝少书画笔会不是没有道理的。

欧阳爱春遽然弃世,转眼间冰山下的债务浮现,红红火火的生意土崩瓦解,艰辛创立的丹茗居茶楼接连易主,家人官司缠身,其遗孀唯一的住房也被债权人通过法院判决强制执行。就连洛夫先生留存衡阳尺幅最大的书法精品:“荷花的升起是一种欲望,也是一种禅。”据说也被强梁者掠去抵债。当然,许多事情现在已经无从证实,许多的话自然也无法分说。

人生无常,斯人已逝。唏嘘之余,如梗在喉。曾经那样受人尊敬的湘茶大佬,南岳祭茶大典的司祭,走得实在是太早了,也太匆忙了。倘若他不死的话,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然而,世事从来没有也许,更没有假如,有的只是不可逆转的现实。无论你是谁,死生契阔,都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多年以后,是否会有人如我和甘先生,仍然记得那个曾经鲜活的生命,那个惠及无数人的茶馆老板。被人铭记或许是生而为人的荣光,我们终究得接受没有返程的人生。

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张扬,今日华丽风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悲伤,今日愁云惨淡,明日可能满天阳光。当你明白无常,得,有什么喜;失,有什么伤,得失也不过空花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一切都觉得正常,只有尽可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安详。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因为在世间有未了的情缘,说到底我们是来了缘的。当我们缘分走到尽头的时候,有些人、有些事注定会走散,前世不欠,今生难以相遇。相遇注定就是来了缘的,无缘不会相见,前世的因缘注定会在今生结束。所以说,下辈子你我还会相见,似乎不太可能。你我或许会有下辈子,但是注定不会再见了,每一次来到人间都是为了了却一段缘。人生不长,生活也不会很苦,一切都在定数中,不管今生你走的是什么路,遇到的是什么人。

电视剧《庆余年》里林婉儿有一句念白:“时光如河,浮生为鱼,在暗流湍急中相会,总是命里该遇,就算那日不见,终会路左相逢。”都是世上客,归去分早迟。欧阳爱春先生,感谢今生我们曾为好友。孔子曾经说过:“人有三死而非命。”我的理解是,人的死亡分三次,第一次是生物意义上的死亡,你的肺不再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肉体僵硬;第二次是你的家人、朋友,你认识的人们来参加你的葬礼,自此之后你在人类社会永恒地消失;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当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去,也就是说你被所有人遗忘,没有人再记得你,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关于你的任何痕迹,你仿佛不曾来过这个世界,你就真正的死亡了。我没有去穷究是否就是这个意思,猜测这是说人在离世后留存世间的三种状态。

衡阳少了一个好人,天上多了一颗星星。斯人已长逝,我却还惦记着他——欧阳爱春先生!

(原载2023210日《衡阳晚报》副刊,入选中华文脉出版社《祖先的山水清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