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随义//二月二的回忆(散文)

(2019-03-06 20:42:37)
标签:

甘建华

衡岳湘水

茅洞桥

晴好居

西部之西

分类: 西部之西/柴达木文事/青海册页

二月二的回忆

 

文 / 曹随义(北京)


曹随义//二月二的回忆(散文)

 

 

二月二,龙抬头。小时候,每当这一天,天还不大亮,便听到院子里呼呼啦啦的响声。赶忙起床,到院子里一看,原来是父亲在“撒麦囤”。他端着一木铣草木灰,将铣把伸直,原地转圈,让木铣跟着转。转滿一圈,草木灰撒在地上,成了一个灰色的大圆。撒了一个,再撒一个,一直从院子里撒到东边的大路上。然后,在每个圆的中间放几粒小麦,上面压一块砖头,这就叫“麦囤"。用这满院子一个连一个的“麦囤",祈求当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好年景。天近中午,父亲会把压在“麦囤”上的砖头一块块拿掉,让家里的鸡把压在砖头下的麦粒吃掉。

早饭后,母亲就忙着蒸馍。那天蒸的馍,必须有“布袋”,即馍的形状为实心的圆筒形,一端还要系一根“绳子”,“绳子”是用面搓一根细圆条,围着那个筒状馍的一端绕一圈,象征把“布袋”口扎紧了。这种“布袋”馍,男孩子必须吃,意思是吃了这种馍会变得身体壮实,力气大,长大了好干农活,把庄稼种好。

傍晚,我会带领一帮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每人两只手里各抓一块瓦片,然后绕着房子转圈,一边转,一边拍瓦片,还要走着喊着:“二月二,拍瓦子,蝎子蚰蜓没爪子。”转了这家的房子,再转那家的房子,半个村子都是我们的喊叫声和拍瓦片的声音。似乎觉得我们这么一拍一喊,就真的把蝎子、蚰蜓一类毒虫吓得不敢爬出来咬人了。

如今,住在城里,这种景象再也见不到了,而且即便是农村也恐怕很少见了。然而,每当这天,父亲“撒麦囤”和母亲蒸“布袋”馍的情景便会浮现在眼前,情不自禁地流出思念父母亲的眼泪。

再有几天就到“二月二”了,我准备那天清晨用小米在院子里撒一个圆,让过了一个冬天的麻雀好好地改善一下生活。再和老伴一起,蒸几个“布袋”馍。依旧像当年父亲、母亲那样,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作者简介] 曹随义,笔名路雨,生于1940年7月3日,河南扶沟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分配到青海石油管理局工作,先后任局办公室主任、青海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秘书长、青海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正厅级)等职务。1960年在《河南日报》开始发表诗歌。近年在《秘书工作》《青海日报》《柴达木日报》《格尔木日报》《中国石油报》《青海石油报》《巴音河》《驼影》等报刊发表数十篇散文,其中《冷湖十五年》《寻找刘秀娥》入选《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我心中的圣地》入选《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冷湖十五年》获“我的冷湖情结”征文特殊贡献奖。现居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