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忙,很久不更新了,发篇小文章凑凑数,老师说不许超过1000字的,我一口气写了2000多,可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完整.
有点小郁闷………………
三个独立的故事,却在各自的走向中隐隐有着共通的脉络;三位迥异的女人,却在各自的悲剧中重复着相似的情感流程。
王安忆在曾在自序中说,“三恋”带有实验的动机,这实验不仅是形式上的冒险,更有着社会性的内容,这内容就是男女关系的真相。男女关系是三部小说的主题,但在小说中不同年龄和经历的女性所展现出来的相似的对于理想爱情的欲求与生命的渴望,在我看来却比男女关系更让人唏嘘感叹。《小城之恋》中的处于青春蒙昧期的她、《荒山之恋》中初为新妇的金谷巷女子还有《锦绣谷之恋》里的人到中年的女编辑,她们在爱情中所表现出的女人膨胀的欲望和对社会、理智一次次的冲击实际上正展现了一个女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里对于这一切的看法和处事的风格。
小说中,她们的爱都是真实而极富张力的。一旦发现了心中的爱,承认了这种情感,她们的所作所为和表现出来洋溢的生命力相比于男人更加外露和奔放。有人说女人为了爱是会不顾一切的。而这种“不顾一切”在三恋中显得更加突出,突出到甚至让我们看到了男人在感情上令人讶异的软弱和依赖。《荒山之恋》里的金谷巷女儿享受了多年众人的爱,却一直难以去真正爱别人,“她想找一个人让自己使劲儿爱爱,看自己究竟能够爱到什么程度”,当发现“原本逢场作戏的事,如今终于弄假成真,他们是真爱了”的时候,她对于男女关系的处理就完全变了一种方式,如果说先前她还在保持着自幼从母亲那里学得的对付男人的收放技巧和对自己丈夫的一种惯用的反抗和骄傲的话,那么在发现了对他的真爱后,她开始真正“没有了道德,没有了廉耻”,开始鼓励他去离婚,痴痴在车站等他,最终也是她带领着那个大提琴手走上殉情的路。
小说中的女子都是寻常巷陌里的她们,她们的生活中有我们的影子,虽然说把小说中的人和事同现实一一对号入座是非常荒诞的事,但小说终究不可能逃离现实的影子,而小说中的感情更是必然会存在于人心之中的。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种真实到接近抽象的爱更像是把大多数女性在生活中一些极为细微的心理现象放大并付之行动,并且那么巧合地在异性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并且再把这样的一个男人的情感细节放大,于是才有了整个故事。夸张并不是否定真实,相反,是把平常难以让人看清的事物更加真切地放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来审视,让我们难以去逃避这种往往有悖于伦理甚至“不成体统”的情感的存在,既是小说的,也是我们自己的。
她们的爱又是挣扎的,挣扎源于释放和压抑的共存。她们释放欲望是由于自我肯定的实现和自我解放的要求,她们有着原始的活力和勇气;而压抑在于这种释放处于与之有很多矛盾的社会和道德环境之下。因此,她们的无畏被划定了框框,她们释放感情和追寻满足的欲求被加上了条件。王安忆的笔终究不可能像西方女权主义思潮中的作品完全解构以男性为基础的价值体系,但她写下的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相对于偏激的女权主义而言更加温情和现实。无论是内心中道德的谴责还是人为舆论的嘲笑和破坏,“三恋”中的女人们逃不掉对于感情的怀疑,这种怀疑既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三部小说中都有这样的情节——女主人公的逃避,明明心中想着、盼着,但在表面上都会装出一副不在乎甚至是仇恨的样子。这其实都是对于感情的不信任和对压抑自己环境的一种迁就。因此她们的软弱注定了释放的不完整,和对环境的妥协。
走向悲剧正是挣扎的结果。“三恋”中的爱情都是悲剧,因为她们的爱最终都失去了生命。《小城之恋》中她在受尽了快乐和痛苦后带着两个私生的孩子独自生活下去,纵然她的生命走向平静肃穆甚至幻化为了身为母亲的神圣,但毕竟她的爱死了,或者说,被永远地埋葬了。独自承担爱情和纵欲残留下的沉重对于一个女人而言终究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荒山之恋》的殉情结局是对爱情的毁灭,金谷巷女子对现实的绝望与现实对她的挤压最终促成了她玉石俱焚、生不同床死同穴的决绝,以至于直到死也要把两人捆绑在一起。《锦绣谷之恋》里的女编辑则选择了忘却,“确实,千真万确,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她是在冻结一段回忆,让这段激起她柔情和生命活力的爱淡化出生活,爱,同样是死了。
不同的对待爱情的方式和不同的悲剧呈现的方式正体现了三位不同人生阶段女性的心理特点。年少轻狂叛逆,爱情常常被混同于是一种对肉体的释放和快乐的追求而非真正精神上的填补和需要,而当意外降临的时候,她选择的不是像金谷巷女儿一样共同面对死亡,而是自己独自默默去承受和救赎。她的爱本不是要求那种天长地久的精神相守,她这样的选择只是表现出了一个女人的走向成熟。女编辑在邂逅中获得的是一个在无爱婚姻里压抑太久的女人心灵上的填补和温情,身体上的解放对于一个已在婚姻的围城中待太久的女人而言早已不像年轻人那样的新鲜和渴求,她要的是和一个理想男人精神上的默契,仅仅是种默契,而这种默契便能填补她原本孤独粗糙的一切。中年的女人看尽世事,理性的滋长和冲动的渐失让她已没有了金谷巷女儿敢于抛弃一切的生命的张力和决绝的勇气,她只能选择遗忘,让自己继续回到原本的生活轨迹上,把一切当作梦境,可以回味,但不能再次品尝了。
“三恋”中的她们都是感情的追求者、捍卫者和牺牲者。追求和捍卫感情实际是所有女性的本能,但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要去经历牺牲和毁灭的。悲剧的魅力在于能让人在不完美中体验到生命的跌宕,从而去自己找寻更加幸福的出路。然而,对于女性来说,这种出路的寻得和自身情感的表露总会充满着矛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