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茂陵石刻精品赏析

(2014-05-02 11:17:50)
标签:

杂谈

http://s6/mw690/001zJ4sjty6IyCHuahLf5

位于陕西兴平茂陵·霍去病墓前的十七件大型石刻,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格的一批成组石刻艺术杰作。1995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霍去病墓纪念碑式的巨石群雕进行鉴定和审评,依其每件石雕文物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鉴定为国宝的有12件,分别是:马踏匈奴、伏虎、卧牛、卧马、跃马、石人、人与熊、怪兽吃羊、野猪、卧象、蛙、蟾。其余石鱼两件、石刻题记三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石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汉武帝刘彻为纪念时任的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战功而雕刻。

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期杰出的青年军事家,公元前140年出生长安城,18岁领兵作战,先后6次出击打败匈奴,没有一次战败,后人尊称为长胜将军,19岁封为冠军侯(冠军一词由此而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病逝。为了纪念霍去病的赫赫战功绩,汉武帝特为他在茂陵东约一公里处修建了一座形式象征祁连山的墓冢,并雕刻各种巨型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以显坚实稳固,威严壮观。这些大型石刻尤以马踏匈奴最为有名。笔者介绍其中的三件精品,以供大家赏析。

http://s6/mw690/001zJ4sjty6IyCIKML335

马踏匈奴,17件石刻中的主体雕刻,灵魂之作,可以说没有了马踏匈奴,其余的石刻存在毫无意义。马踏匈奴是一件大型复合式雕刻,长1.92米,高1.70米,利用天然巨石,融圆雕、浮雕和线刻等各种雕塑技法为一体,立意含蓄,意境博大。作品表现一匹昂首屹立、与真马大小相仿佛的战马,马腹下踏着一名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以战马象征西汉政权的声威和霍去病的战功,群雕中没有出现霍去病的形象,却更加强了象征性和纪念意义。战马既警惕又安详,既善良又含讽刺的神情,似乎在讥笑被踩的失败者;仰卧马下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情,反衬出马的英雄气概,构图别具匠心,造型特征鲜明。马的腿粗而坚实,犹如四根巨大石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构成永久性的柱石建筑感。它整体造型的棱面刚硬明朗,而最为成功的是对它开张口鼻的刻画,细腻而生动,仿佛它在有力地呼吸,又仿佛即将放声嘶鸣,整匹骏马洋溢着壮美而富于时代气息的激情。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使它具备了浪漫的特色,使观者联想的领域更加开阔。

伏虎,作品中以线刻为主的代表性石刻,长2米,宽0.84米。作品刻画出猛虎机警凶猛,随机捕获猎物的形象。全身刻有条纹,充分突出老虎皮肤毛茸茸的感觉,显示了皮毛的丰满、轻柔和斑烂,尾粗有力,卷曲在背上,更增添了其咄咄逼人的威猛气势,展示出霍去病墓形似祁连山的险象环生之感。也让我们想到了唐代诗人卢纶五言绝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通过描写飞将军李广夜巡射虎,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该作品1997年12月8日到美国参展一年之久。

卧牛,作品中最为形象、逼真的石刻,长2.60米,宽1.60米。成功地表现了牛的驯顺、粗壮而有力的特点。圆睁的眼睛,肥大喘息的鼻孔和宽厚的嘴,使牛的形象显得真实而生动。石牛意态盎然,由那对凝睇远眺的双睛,传递出和煦,宁静的辽阔绿野背景,它感染观者遐想,超越时空去领略西汉的艺术境界,感受那自然的和谐风韵。同时,雕刻家通过牛的逼真形象,从侧面赞颂祁连山战役的胜利和霍去病的功绩。这正是“归马于南山之阳,放牛于排林之野”的写照。郭沫诺先生称其为地地道道的关中“秦川牛”。

另有十四件,特点鲜明,气势恢宏,写实写意并重,非常具有观赏价值,也陈列于陕西茂陵博物馆(霍去病墓前)。它们均以花岗岩雕成,借石拟形,形神兼备,烘托出霍去病生前艰苦战斗的生涯,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是整个墓冢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打破了汉代以前旧的雕刻模式,建立了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纪念碑雕刻风格,开创了用石刻纪念将军战功的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鲁迅先生曾评价:“惟汉人石雕,气魄深沉雄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