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标签:
育儿读书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王志艳 杨波 编著
听到从洗手间传来的歌声,我跟老公相视一笑,说,他好开心啊!子健边洗澡边大声唱歌,陶醉在其中。这绝对是他洗澡时最大的乐趣,真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生活呢?那天老公刚刚跟我讲,他们一个客户的小孩,也不知为什么(不好仔细去问),小时候不停地转学,大了以后送出国再接回国,得了厌食症和抑郁症。孩子爸爸怨孩子妈妈太溺爱又不肯生二胎,如果孩子多了可能不会只盯着这一个宠爱。我问,父母怎么不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呢?老公说,怎么不沟通,心理医生都不知道看了多少回。不能否认心理医生的专业知识,但总觉得那代替不了父母对孩子的真心与正确的关心和帮助,有些道理大家都懂,可实际做起来比登天还难。唉,孩子变成这样,有再多钱又管什么用呢,不如把他送到偏远艰苦的地方去劳动,那时候饭都吃不饱,累得筋骨疼,哪还有心思厌食和抑郁。
老公是不会看这书的,就算我每天摆在他眼皮底下,他也不会看。但是正像书中所列举的那样,他无意中的某些行为,反倒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比如懒,哈哈,换个好听的词叫“放手”。他不但自己放手,也鼓励我放手,总让我少管一点。举个例子,平时都是我拖地,周末了嘛,让儿子去干!平时的早餐都是姥爷准备,周末了嘛,让儿子去买!平时忙着上班上学,周末了嘛,带儿子玩去!儿子不去,那我们俩去!这样一来,儿子学会了拖地,尽管拖不干净,有时候还要讨价还价。儿子学会了花钱,尽管有时候不懂节制,每天放学都买点小零食。我悄悄跟老公讲,他说这是儿子的乐趣,你不要干涉。儿子学会了自己做作业,偶尔想去看他一下,他说不要,说你看书的时候都不让我打扰,所以你也别来打扰我。尽管有时候会开小差,惦记看游戏玩游戏,作业做得马马虎虎。不过,独立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还比如不溺爱。虽然子健是我们这个家族和他们那个家族这一辈里唯一的男孩,但是我们从来没想过要给他特殊的爱。以前听同事讲,他们家三个孩子,爸爸对儿子和女儿就是有差别,还很明显,女儿让做的事只当没听见,儿子一开口,乖乖不得了,言听计从。老公不会这样,一方面他很少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另一方面他也从没想过要溺爱孩子。反而是我跟子健会为了某件事达成个小协议,瞒着爸爸,因为爸爸不同意他那样做,他就向我保证如果怎样就会怎样。
再比如狠心,这个“狠”绝对要打引号,不是真得狠心,而是放心。子健小时候摔倒了我们从来不扶,习惯了就会自己爬起来,不哭。三岁时他执意自己去幼儿园,我俩说好,去吧。尽管在老师和老人的干涉下没坚持几天,但也让小小年纪的他尝试了一把独立的滋味。允许八岁的他跟几个同学去欢乐谷,没有大人陪同的孩子都很强。老爸老妈都说我俩对孩子太大意了,每次子健发生点什么事,老爸批评我们时就说,小孩知道什么,大人要操心啊。我可不想像他那样事事操心,吃饭时我指使子健去拿个勺子、碗筷什么的,他都着急忙慌地阻拦,说我来我来,让子健都不耐烦了。我现在什么都不会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太能干了,哈哈!
这样的爸爸不代表他不爱孩子,如果正常下班,回到家包还没放下就去子健房间,摸摸他的头跟他说几句话。有时候我压不住怒火对子健大吼大叫,他也会说,别吼,有话好好说。子健虽然很少和爸爸交流,你说他不喜欢爸爸吧,却不是,他不允许我跟爸爸吵架,看到我们俩吵架,要么说你们怎么跟姥姥姥爷一样了(
),要么小声对我说,妈妈,你别说老爸了好吗?每次问他更喜欢谁的时候,他都做沉思状,谨慎地回答,两个都喜欢。因为他知道在这世上除了妈妈,爸爸也是他最亲的人。
书上所有的教育方法,把“爸爸”两个字换成“妈妈”,一样适用。比如“爸爸要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面对孩子的叛逆,爸爸要恰当引导”、“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爱是爸爸最好的教育方式”、“爸爸要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个性”等等。比如在我们家,子健从小到大对我比较依赖,相对来说,在教育孩子时我的责任就更重大一点,如果我做好了,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榜样。说爸爸才能培养孩子勇敢、独立的性格,其实不尽然。妈妈适当的放手,适当的示弱,更能让孩子独立。子健做任何冒险的事,不但有爸爸的鼓励,也有我的怂恿。比如在珠海长隆,他第一次坐过山车,尽管我怕得要死,还是陪他上去了。恐高的爸爸打死都不可能去的,他只会鼓励孩子自己去。
要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在一个家庭里不管是爸爸或是妈妈做主导,另一个人都要好好地配合。爸爸的很多习惯子健都看在眼里,不管好坏,他都会学。爸爸吃辣椒,他也要吃,爸爸玩游戏,他也要玩,爸爸脾气暴躁,他会变本加厉。老公有一点最让我深恶痛绝,我说你哪怕装也要在孩子面前装着爱看书,不要一回来就玩游戏好吗?可他只当没听见,要不就给我个白眼。因为他觉得自己累了一定要玩会儿游戏才能缓解,这时候他眼里没有别人。他的这一做法,比我说多少话都管用(反过来说就是不管我说多少话也不管用
),所以,我尽量在他玩游戏的时候看书,不多说啥了。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的习惯都会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只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健会有自己的判断力,明辨是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其说我们在教育他,不如说我们是在陪伴他,毕竟人生是自己的,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学习和进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