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淘书(七)

(2023-09-07 22:49:19)
分类: 闲话闲说
闲话淘书(七)
封面·淘到的西方间谍小说

有朋友说,他到书摊贩家中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书,包括武侠小说之类。其实我也淘这一类闲书,它包括几种类型。一种是口口将近结束时候出版的内部书籍,比如《第三口口的兴亡》、《基辛格》、《巴顿将军》、《苏联是口口口口国家吗》等,算是比较高雅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后来出版的西方惊险小说,很多是间谍小说,比如《五狮谷争雄》、《火狐》、《雪球》、《金卷蛇之谜》。也有阿加莎·克里斯蒂、乔治·西默农、艾勒里·奎恩的侦探小说,有一段时间也到处淘找谢尔顿的社会小说、或者说通俗小说来看。等而下之的就是日本西村寿行、盗版大薮春彦的大彦春树的黑社会推理小说,充满口口和口口的那种。最糟糕的即盗版的、冒充名家的一些武侠小说,有金童、全庸、仝庸的武侠。当然,也有港台其他武侠小说家,比如陈青云、东方玉、萧逸、云中岳、柳残阳的小说,品质也不太高,和金庸那一拨人差距很大。

说它们是闲书,是因为其中的有一些是厕所书和饭桌书。厕所书不言自明,说饭桌书是指我吃晚饭常常和家人不太同步,一个人慢慢喝酒,慢慢吃饭,然后拿一本书随便看看,看完不看完亦不可惜,反正总是闲书,可看可不看的那种。那天到文化宫后门,一个老太婆在那里卖旧书,我看中一本1980年的《文史知识》和1950年代的中学语文教材,问她多少钱,她两手一比划说,5元钱一本。我扭头就走。老太婆在后面喊,你说多少钱嘛。我说,一元钱一本,两本两元钱。被她叫了好多次,最后还是一元一本买下来。我说,这种书可有可不有,淘来好玩而已。看闲书也是这样,可看可不看,看了好玩而已。

现在不怎么看书了,因为它的动作既多,还得找一镇纸把书压着,而且也占了吃饭的地儿,所以现在选择的是找国产口口、间谍电视剧来看,抱一个大碗,菜饭两分,坐在电脑前吃喝,总是无事,从哪一集插进去都可以一路看下去,同时从哪里截断也没有遗憾。反正都是编了,你别当真,拿它当动作片,甚至体育片来看也挺过瘾的。

不过我觉得阅读西方的间谍小说还是很有收获。当年我们处在一个极端封闭的环境之中,绝大多数人对外面的世界简直一无所知,即使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很多信息还是被屏蔽了的。我大概在1970年代末期和1980年代初期阅读过很多西方间谍小说,《雪球》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还没有引进詹姆斯·邦德,小说中讲到口口国家的事情常令我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比如大反派往往是克格勃身份的俄国上校,他们对于金钱的贪婪,享乐主义的追求,对于自己信仰的背叛,以及对于人命的漠视,都可以让我在心惊肉跳之后重新审视一些问题。

当然,这些小说也让我很早就知道了阿富汗以及伊朗的一些事件,从这些小说中你可以知道沙俄、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与伊朗若即若离的关系。虽然它不是历史,但也可以传达出一些历史的信息。

英国通俗小说大师肯·福莱特的《五狮谷争雄》和美国的沃伦·摩菲的《金卷蛇之谜》就是以阿富汗与伊朗事件为背景的,虽然它们是西方视角的描述。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小说就是《金卷蛇之谜》,每次拿到它,非得看下去不可。这部小说让我知道了瑜伽原来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比如说龟息术,比如口口口,口口口,前世今生……国内最早推介的茨威格的小说是《象棋的故事》,写了一个坐牢靠阅读棋谱打发时间的囚犯,最后变成了国际象棋大师的故事。而《金卷蛇之谜》小说中却有一个美国间谍,以国际象棋大师的身份作为掩护,到处活动,口口口口,奇幻无比。在那一段时间之前,我阅读过阿城的《棋王》,三个下棋的人在我的脑海中转来转去,仔细想想,彼此之间又有一些特别的交集,似乎都和口口,和口口口口有关。

又比如一本叫做《火狐》的小说,是英国的小说家克雷格·托马斯在1977年写的。小说讲述前苏联在米格25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一款全新的战斗机,即米格31。这款战斗机最先进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接受飞行员的脑电波的控制来完成各种动作,包括翻滚和发射导弹。北约认为它给西方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于是,口战中的空中英雄甘德受命去偷窃这架被北约称之为“火狐”的战斗机。小说写得非常精彩,后来好莱坞将它改编成了电影,却不怎么卖座。我比较好奇的是,人的脑电波是不是真的能控制机器或者电脑。假如能够,那就好了,你坐在电脑前控制PS,说,我要将自己的照片处理成为某一种风格,比如说黑金风格吧,或者我将要写作一组《闲话淘书》。然后电脑上就将任务给完成了。

不过,后一类杂书流失得非常多,我这人基本上不向别人借书,也不怎么借书给人。我对女儿,对学生有一句话,让他们永远铭记,并作为人生格言,那就是,不要向别人借钱,也不要借钱给别人。放到书籍上来说,同样如此,不要向别人借书,也不要借书给别人。因为但凡借出去的书,通常收不回。不过这类闲书,我可以允许人家随便拿取,毕竟这些小说看完了就没啥意义了。有一天,某朋友说老婆孩子出门去了,一个人在家无聊,找我借小说看。那天抱了将近20本惊险小说离开,鸿飞渺渺,它们再也没有回到我这里来,《火狐》也在其中。

我的这样的朋友不止一个,因此我丢失的这类书岂止三、五十本。写这个帖子的时候,发现《第三口口的兴亡》和《巴顿将军》也找不到了。话说我读《苏联是口口口口国家吗》和《第三口口的兴亡》还是在1970年代的中期读到的,内部发行,父亲农场图书室借来。当时看过许多这类书,比如《丘吉尔传》等。《巴顿将军》是大学读到,后来才淘到的。我的书柜太多,包括几个封闭式的书柜,翻书很不容易,但它们一定在某个地方。

上次有朋友说,发几幅你的绘画作品来看看。那就发几幅后来画的石膏像和一个速写吧,这已经是1990年代初的事情了,女儿要学画画,临时画来给她做样本的,早期的画都被弟弟给弄丢了。


闲话淘书(七)

闲话淘书(七)

闲话淘书(七)

闲话淘书(七)

闲话淘书(七)

闲话淘书(七)

闲话淘书(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