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淘书(五)

分类: 闲话闲说 |

封面·上海章福记书局印刷的线装新辑尺牍合璧
先有一个更正,上一篇说“1970年代中期及其以后出生的同学”一段有误,应该是“1950年代中期”。本来可以在文章中更正,但“头条”一修改就得审核,昨天一篇修改后审核了足有9个小时也没见动静,索性删掉了重新发更快。待到后来文章冷却后再修改吧。下面继续谈淘书。
我还有一批更为古老的书籍藏品,比如民国时期出的一套《辞源》,这是哥哥淘到的书,我恶要过来的。另外有线装的《新辑尺牍合璧》,民国四年上海章福记书局印制版。这个书局光绪年间开设,说起来也很有历史故事,和我这组文字没什么关系,不提也罢。我这本书的品相很差,估摸着换不了几个钱。但当初淘来的时候也不过一元二元钱而已。还有一本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教育处编印的《国文》,是工科高职临时教材。东北人民政府建立于1949年的8月,1954年8月撤销,成为了我们现在的东三省。我淘到的这本教材没有出版事项,其中有一篇郭沫若在世界和平大会上的讲话,这是1950年的事情。又有华罗庚写的《美帝是怎样对待科学家的》。这篇文章我在网络上找不到,估计教材的编写大约在1952年前后。
1955年开始的反胡风运动,1957年的反右,59年的反右倾,1963年的社教运动等等,我都淘到了一批资料,其中很重要的是华中师范学院编写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参考资料》两册,这是我在汉口泰宁街淘到的。它是为配合反右运动而仓促印刷而成的一本书,其中既有华师之外的右派言论,也有不少华师本校的教授的言论。因为有限定性,所以比较珍贵,尤其是对于华师出来的老师和学生而言。所以我读它觉得“不隔”,有一种接近感。
我淘书的另一个专注点是样板戏,它有几种形态:剧本,唱腔选,主旋律乐谱和评论集。曾经淘到早期的《红灯记》和《沙家浜》的演出本,大16开本,白版封面,用红色的线条印刷着李玉和、郭建光的木刻造型半身像,永远的道具:号志灯与驳壳枪。而且,这是我到今天也没有弄明白的事情,郭建光的枪为什么总是放在腰间,击发也从腰间横着打出去,仿佛羽毛球运动员发球。李向阳也是这样子,几乎所有的八路军新四军都这么打枪。
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同学擅长扔手榴弹,那时候扔手榴弹是学生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他的姿势非常特别,不是从头顶上扔,而是如同打水漂一样,从膝盖处发力,斜着向上飘出。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同学不仅是我们学校运动会的当然的冠军,而且是我市青少年运动会的手榴弹蝉联冠军和记录保持者。我一直没有好意思问他,这个是不是学郭建光或者李向阳的。
平心而论,《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在技术上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关目的构思安排,科范的设置调度以及唱腔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京剧的原来味道,也更加能让一般受众容易接受和理解。我从前有一个看法,今天也没变,就是,中国的文学艺术,总是从民间而来,到了文学艺术家的手中,侍弄得很精致了,最后也就把它给折腾死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无一不是如此。我看过一则资料,说一段时间倡导艺术家们搞京剧改革,某一剧目,主角过一条河,加了一个踏石险些摔倒的动作,这就是大改革了。所以,京剧到了梅兰芳这一代伟大艺术家们的手上,已经成为了死亡的艺术,它的拥趸也是一些行将就木的票友。站在这个角度上说,样板戏让京剧多活了10多年,居功甚伟。虽然,就表达方式和思想意识而言,它的那一套恰恰是我所不太愿意接受的。
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演样板戏。最高端的角色是郭建光,李玉和,最低端的角色是小常宝她爹,常猎户不多的台词中有一句很经典:八年了,别提它了。当时刚到黄石,在一个农场的戴帽子学校,高年级的学生有点欺生,他们把持了所有的主要演出角色,然后就剩常宝她爹给我。演小常宝的是一位漂亮女孩,长得有些像《南江村的妇女》中的女游击队长,也是高我一届的,我说了那句经典台词之后,小常宝大叫一声“爹”,不哑巴了,嘤咛一声就扑到我怀里。我那个时候已经十五六岁,不说情窦初开吧,倒也还有几分明白男女之事。突然一个大美女软玉温香抱满怀,我几曾见过这等激烈的阵仗,脑袋顿时“轰”的一下就懵了,几欲发足狂奔而去。倒是小常宝比我见多识广,一甩手站起来说,这怎么演,这怎么演!暗恋小常宝的“杨子荣”则站在旁边“嘿嘿”发一声冷笑,场景竟然十分地尴尬。
要说样板戏,不光是养活了许多人,也培养了许多人。高中时候开门办学,到江对面的江北农场住了足有一个多月,有一次我们寝室来了一位帅哥知青,会吹口琴。当时想,吹口琴有什么了不起,上不了台面的乐器,纯粹自娱自乐罢了。却不料,他第一下来了一曲《打虎上山》。要知道,《打虎上山》是典型的紧拉慢唱,唱的不去说,过门的“拉”便非常难以掌握,即是京胡,拉起来也很不容易。吹口琴全凭一口气在那里吊着,嘴巴要找吹孔,既无法控制气息的吞吐,也很难适应快速的音节变化。我这样说可能表达得不够清楚,有口琴的可以用《打虎上山》一试,仅仅只是它的前奏,一套16分音符吹下来,呵呵,不容易。我这人平生理想颇多,其中一个就是用口琴吹奏打虎上山,至今信念俱失,理想破灭,三观尽碎。
它太难了。
前一篇:我亲历的那个特殊年代丨番外(五)
后一篇:闲话淘书(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