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雪白衣
风雪白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16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奥尼尔看当下戏剧

(2020-08-30 17:09:34)

     奥尼尔是当代戏剧的一座高峰,

    他是戏剧史上第一流的剧作家,他晚年的剧作达到了他创作的最高峰。

    我们一提到奥尼尔,常常会说到《天边外》,《琼斯皇》等,但奥尼尔自认为他最好的剧本是他晚年写的《漫长的旅程》,晚年,他还有〈送冰的人来了〉独幕剧《休伊》,(四十年代)和《奇异的插曲》〈悲悼三部曲〉〈大神布朗〉〈琼斯皇〉《毛猿》《天使》(三十年代中期)《榆树下的欲望》《天边外》(早期,二十年代)等剧作一起,构成了一个奥尼尔的戏剧世界。

    奥尼尔的伟大还在于他一生的创作风格多样,形式多样,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创作时期,创作了大小四十多部剧本,尝试过多种创作方法,影响了整个美国戏剧和世界戏剧,在他之前美国戏剧很弱小,商业,业余,他出现后才有了真正意义的美国戏剧,美国戏剧界称他是美国戏剧之王,美国戏剧之父。

    奥尼尔还有一个特点:他一直反感美国当时一味追求娱乐性,重复,模式化的商业戏剧,始终在和美国式的商业戏剧抗争,他认为优秀的艺术都是逆时尚而行的。

 

    奥尼尔是戏剧史上写人性,用戏剧探索人性最执着,最专注,最沉迷,也是写得最深入的一位剧作家。他一生主要精力都放在体验悲剧性的人生,研究人性,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困惑与生命的苦难。

    他这样表述:“今天的剧作家必须对他所认为的时代弊端刨根寻源,旧的上帝已经死去,而科学与物质主义又不能成为新的上帝来满足人们保留下来的原始的宗教本能,使人们找到生活的意义,在我看来,现在任何作家,如想写出有份量的作品,必须在他的剧本或小说的小主题后边蕴含这样一个大主题,要不他只是隔靴搔痒,做表面文章”。

      他还说他想“通过剧中人物的不同生活,成功地表达人生的悲剧性,神秘性和戏剧性”,表达“我对蕴藏在生活后面那股强劲而又无形的力量的感受,我的创作抱负就是至少要在我的剧本中能多多少少地显示出这股无形的力量所起的作用”他提出“要回到戏剧的宗教意义”他引用过圣经里的话“如果人将得到整个世界,但却失去了他自已的灵魂,这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研究奥尼尔的全部作品时有一点很有意思,他很少写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事件,所有他时代的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事件发生着,如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政界,军界,社会生活中出现过许多重大事件,却没有一件正面进入到他的笔下。他也很少写大资产阶级,政客,皇帝这类社会高层的权势显贵,(社会地位最高的也就是琼斯,也不过是个土著人中的皇帝),他从出道开始到晚年,一直都是在专注于生活中的普通人,小人物,底层人,(水手海员,庄园主,中等家庭的夫妇,子女,寒酸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专注于他内心深刻体验过的生活和人性。

    他的戏主要是写人物,写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

    他很重视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这种重视超过了通常戏剧家们对情节的关心,他说过,他的剧本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情节,因为我不需要情节,我有足够的人物。

    他很重视表现人性的复杂性,打开人的内心世界是他的拿手好戏,有一个阶段,他不停地尝试用面具,内心独白,梦境等各种方法,手段,全部都是在探索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他的戏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是写家庭,写亲人之间的故事,很多戏是写他的人生,特别是他最亲的人。包括很多戏里的原型都有他自已的影子,这个特点几乎贯穿他的一生的创作,早年的成名作《天边外》里你能找到年青时他自已的影子,《毛猿》写的是他当海员时的生活,晚年《漫长的旅程》更是他和他的亲人的传记性的作品。《送冰的人来了》也是他以前在旅馆,酒店的生活,《奇异的插曲》《悲悼三部曲》《大神布朗》等成名作都是家庭戏情感戏


    奥尼尔的作品非常注重体验,非常有质感,扑面而来的是人的痛苦,灵魂的精神的痛苦,人对人的扭曲,压迫,亲人与亲人之间无尽无休的煎熬和战争,他的戏悲剧居多,他一生写喜剧很有限,始终都沉迷于现代悲剧的写作和探索,以至于人们觉得他的戏阴郁,但他说“对我说来,只有悲剧才是真实,才有意义,才算是美,悲剧是人生的意义,生活的希望,最高尚的永远是最悲的”“悲剧使生活变得高尚”“一部真正的悲剧要比所有以幸福结尾的剧本加在一起所包含的幸福还要多”“现代人没有宗教,无法用以躲避生活”,“在戏剧中找回宗教的唯一方法就歌颂事实”,“面对现实,面对我们的内心生活,从中激发出热情”

    最可贵和最难得的还在于他总能写出极真实的人性,有概括力地表达出了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存困境,总能抵达人生命的深处,使人思索整个社会,历史和人生,让我们看到我们自身生存的巨大困境,看到自已的灵魂也被裸现在舞台上。


    《漫长的旅程》是他写的最好的一部剧本,也是理解和解读奥尼尔的最好范本。这部剧基本就是他家庭的历史和真实情况的戏剧性表达,带有很强的自传体,以至于他希望剧本要在剧中原型死后再上演。他称这部剧本是“用血泪写成的”,“是关于旧日辛酸的剧本”,还说这部剧本是“母亲的故事和我的自传”。

       这部剧中从写作技法上看可以说达到非常高的水准,你已看不到奥尼尔太多使用编剧技巧,极少人为痕迹,十分自然,自然,简洁,严谨,奥尼尔曾说过他的创作方向“更高层次的古典式的简洁,严谨,与最大程度的自由、灵活相结合,就是我的创作方向”,谈到他的戏剧理想时他说“我在努力使自已成为所有创作方法的熔炉,我发现每一种方法都具备有利于我达到目标的可取之处,因此,我若能有足够的火力,就要把它们都熔化成我自已的手法”这部剧进入了这样的境界,

  《旅程》的写法非常要功力。表面看似不着痕迹,内里却充满悬念,紧张和冲突,危机,激变都很充分,让人跟着剧情走,关注剧中人物的人性,关注人物的命运,


  剧中人物就是蒂龙一家人,丈夫蒂龙,妻子玛丽,二个儿子杰米和埃德蒙,时间空间高度集中,就是一堂景,这个家庭一天时间里的日常生活,随着剧情的进展,作家于不动声色中,十分自然、十分真实、十分老道地把每个出埸人物的历史,性情,成长史,人物间复杂的爱恨仇怨,人物的灵魂写得极为鲜明,深切和透彻,外部冲突和内心冲突很充分。老蒂龙的自私,吝啬,偏狭,暴戾,令每个家庭成员窒息,直接造成了全家的悲剧,而造就他的正是美国社会和艰苦的人生经历,生活在他身边一辈子的妻子玛丽是最不幸的,她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一直偷偷吸毒,双手在发抖,二个儿子都不幸福,互相煎熬,具有诗人气质的小儿子身上有奥尼尔本人的影子,他的痛苦与挣扎,他对母亲的爱和对父亲的仇恨,他在生活中的无奈无助无望都写得很真切,这几个人物都很复杂,都纠缠在一张挣不开的命运与情感的大网里,你能深切感受到人生的悲剧性,无奈,深受震撼。

    全剧总体上是写实的,但剧中的雾具有很强的悲剧象征意味。一个雾升华了全剧。

    这种直面人生的创作和奥尼尔的生活经历有关,也和他的艺术信仰有很大关系,

    这种写作对于写作者来说是很残酷的,他必须要近距离地面对非常残酷的人性真实境况,这是要有非常大的勇气的,解剖自我和解剖最亲近最熟悉的人的灵魂,艺术家的精神力要很强,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东西总是很有力度,很有感情。


    ——当下中国戏剧看上去很热闹,但内里很空,很弱,这些年剧本创作已经呈明显的下滑态势,数量少,质量不高,有限的作家写有限的剧本,

    现代中国话剧最缺的是什么?缺少奥尼尔式的真实,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人性。缺少被艺术家深切体验的社会人的生命状态,人性情状。而剧作家直接面对自已的灵魂,面对自已真实的生活和人生经历,以此为题材进行写作的国内尤其缺少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奥尼尔那样的切入生活的作品会这么少?

             艺术史上往往写自已的人生的作品是能写出大作力作来的。国外这类作品,这样的作家也很多,加缪《局外人》,萨特《恶心》等,在中国,曹雪芹正是因为带着血和泪写了自已的人生才有了《红楼梦》的伟大和深刻。当年鲁迅,巴金也是这样写出来的。

    对于写作者来说,真正熟悉的是你的生活,你的亲人,你的人生,你的亲历亲为亲身体验,你有过的痛苦和欢乐,梦想和渴望,本是写作者最大最近的财富

       国内缺少这类作品的原因,与体制,国情,意识形态保守,文艺政策上不允许,有禁区有关,也有艺术家的懦弱,逃避的问题,也有能力上的缺陷,但究其根本是我们戏剧家的艺术信仰,写作的根本态度上出了问题。艺术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写作”和“写什么”的问题,萨特等很多人都论述过。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剧作家不敢直面,不愿直面,不能直面。绕着写,躲着写,至多是具体写作中渗入一些自已的人生零碎,而不是整体的直面。这种写作态度使得我们的舞台上没有了真实而有深度的人性,缺少能唤起人深切体验和共鸣的现实人性和人物,也就丧失了和观众交流的前提,这使得我们一直缺少大作力作,我们写作的着力点关注点首先存在问题,出了偏差,咋写也白搭。其次我们找到一个点深入得不够,深不进去,浮在表面滑过去了,份量力度不行。

           国内戏剧写群体多,社会剧居多,缺少深刻的人生剧,家庭剧,非常狠地解剖一个人,解剖一个家庭,解剖一个家庭中父与子,夫与妻,兄弟,姐妹之间的人际关系里蕴藏的人性内容——个体人和家庭是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细胞,里边蕴藏的东西极丰富,易卜生,曹禺都是家庭剧高手。斯特林堡,契诃夫等都是写过非常好的家庭剧。这是戏剧传统之一,

    家庭戏近年来很弱,不理想。我们不一定象奥尼尔那样忧郁和冷硬,但不能少深刻和真实

       想起巴金的《随想录》,晚年的他呼唤两个东西,一是要说真话,勇敢地直面真实的东西,表达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二是要独立思考,这两样东西对于说空话套话假话违心话说惯了的社会,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对从事艺术的人更是至为关键,没有这两个前提,中国戏剧永远进入不了世界一流,永远没出息。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九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