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名医故居之九——施锡恩故居

标签:
五大道睦南道名医故居施锡恩泌尿外科天津医学院 |
分类: 风土人情 |
建筑特色:
建于二十世纪30年代,折衷主义三层楼房。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四坡瓦顶,大屋檐。室内设施完善,菲律宾木地板和楼梯,有欧式壁炉,天花板有灯光灰线,三槽窗,房屋规整,环境幽静。
施锡恩生平:
1904年施锡恩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医生之家。他的父亲施亦临是一位基督教徒,在家乡跟随教会里的外国传教士学习西医,之后就在苏州、无锡等地行医。父亲希望施锡恩能够继承他的衣钵,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1921年,施锡恩不负众望,考上了中国医学最高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
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每年报考协和医学院的学生都很多,但是被录取的名额每年都不超过25人。入学考试十分严格,在进入本科之前,必须先进入医预科学习生物、物理、化学和中文、外语,打好自然科学和语文的基础才能保证以后医学本科的学习。协和的根本办学思想是“高标准、少而精”,因此不仅招生人数少,学生入学后还有严格的“淘汰制”筛选。施锡恩在协和攻读了8年(3年预科、5年本科),与他同时入学的同班25人,至毕业时还剩下16人,而这其中有9人是陆续插班的学生,真正坚持8年学习的只有7人。
二十世纪40年代初,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施锡恩与北京协和众多名医一起来到天津。他们落脚在黄家花园附近的恩光医院,由于这些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生医术高明,恩光医院一时间誉满津门。
天津解放初期,施锡恩参加了天津医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天津医学院外科学教授,还先后任天津市第三、第四医院、解放军254医院以及中纺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前身)顾问,指导临床工作。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立后,施锡恩被评定为一级教授。1956年,在施锡恩的努力下,我国第一个具有相当医疗水平的泌尿专科在一中心成立了,他出任首任主任。此后,他的学生欧阳乾、范玉玲教授现后担任科主任。
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