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言之不足,歌之咏之——《赤壁》及其它

(2009-07-20 11:04:28)
标签:

京剧

赤壁

戏曲

娱乐

分类: 文艺

这里的《赤壁》,不是电影的大片,而是一出新排的京剧。我是京剧的外行,也就看看热闹。

上周末在家看电视,把台一个个换过去找东西看,跳到中央11套的时候,看到了一组群舞,舞者形象很好,配乐有明显的古风,灯光效果也不错,于是停了下来,仔细观看。
不久,群舞退去,正角登场,一看字幕,是汉献帝,胡琴响,唱腔起,原来是《赤壁》的开始。

我不是戏迷,对京剧的了解不深,也就能哼几段想当初、包龙图打坐什么的。不过,恰好知道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了一出牛逼的新京剧《赤壁》,于是便饶有兴致地看了下去。

整段京剧分六场:铜雀兴兵、舌战群儒、结盟定计、泛舟借箭、备战借风、火烧赤壁。
连着看下来,意犹未尽,我不得不说,真好看。


言之不足,歌之咏之——《赤壁》及其它

最震撼是孟广禄的孟德出场。铜雀兴兵里曹操的扮相非常非常好,华丽的大氅,雄浑的步子,完全是我心中的枭雄丞相!后面换了大红战袍,气势反而弱了几分。还有,让我期待许久的横槊赋诗,刚唱了两句,孔明和公瑾就划着草船来借箭了。没错,是公瑾,而不是子敬。


最惊艳的,无疑是小乔了,华美的青衣,流动的秋波,婉转周正的唱腔,矜持到位的表演,让我了解了以前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去追星捧角。但是不足的地方是,剧中反复拿“揽二乔于东南兮”说事,甚至搞出了小乔自杀的情节,虽然剧情因此多了戏份,但是总觉得孟德挺冤屈的。不过话说回来,三国演义也非正史呵呵。

 

于魁智的诸葛孔明张弛有度,儒雅有礼又咄咄逼人,舌战群儒一段,大段歌词韵律优美,西皮唱腔酣畅淋漓,我这样的外行听来无疑十分受用,大呼过瘾。

周瑜,叶派小生的功夫没的说,但是扮相差了一点,大脸盘子双下巴,像个中年人,再加上小生的唱腔高尖了一点,个人觉得音乐性比不上前面几位,所以这个周瑜不太喜欢。呵呵,方家看笑话了。

后来搜索,此戏有两个版本,经典版和青春版,前者是国内名家出演,后者是新人出演。而电视转播的是经典版。国粹京剧,虽然长期以来演出持续不断,但是受众逐渐老去,新时期的年轻人一直对她提不起兴趣,长久下去,总会渐渐式微以致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而最近一系列新京剧的编排演出,正在改变这一现状。现代的舞美灯光、场景设计,无疑大大增强了传统国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看性大大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当然,也有老戏迷认为这样是失了根本,我在中国京剧艺术网http://www.jingjuok.com甚至看到这样的话:“于、李、杜、孟等虽非马、谭、杨等大家,也起码对京剧艺术有不同于一般观众的鉴赏水平,去排演这样的狗屎戏真是自甘下流。京剧再没饭吃也不能去吃屎呀。”我不知道传统的京剧是不是因着《赤壁》而遭受了侮辱,我只是知道,《赤壁》让我这样的年轻人得到了震惊,对京剧、京剧演员刮目相看,我现在才知道,中国有着不亚于欧洲的歌剧。当然,器乐和作曲弱了,但这原本便不是京剧的侧重。

古人云,言之不足,歌之咏之,意思是说,当人的情绪用言语已经不能完全表达的时候,就需要唱出来了。戏曲正堪此言,当各种喜悦和悲哀超出了语言的表现阈值,当文字在浓酽的情感面前捉襟见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旋律带来的直抒胸臆。以前不怎么看京戏,不知晓,这次的《赤壁》当真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铜雀兴兵的奸雄豪情、舌战群儒的正气凛然、小乔饮鸩的生死决别、孟德赋诗的千古悲凉,都被这西皮与二黄一声声、一句句演绎出来,或铿锵,或哀婉,或凝重,或轻快,不加旋律的语言断然没有这种效果。

 

中国有着数不清的地方戏曲,从低垂婉转的潮汕南音,到嘹亮焦亢的西北秦腔,从才子佳人的苏沪评弹,到慷慨悲歌的燕赵梆子,无不是浸透了浓浓的喜怒哀乐,浓缩了人生的愉悦和悲凉。地方的民风与传承,有很大一部分都凝聚在地方戏曲中。很遗憾,南京的地方戏略显单薄——如果白局算是的话。

 

如果你到过乡间的葬礼,你一定听过亲属哭灵那犹如唱戏的腔调,城市中人或许嗤之以鼻,但我相信这并非完全是作秀,长歌当哭,古来有之,想当年,庄周盆鼓,虽然自称为妻子喜而歌,在我看来,实是另一种大悲。

不多扯了,回到《赤壁》,我仔细想了想,这是我近几年来在电视上看过的最好的节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