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作家刘斌:选调生代言人

标签:
选调生侧身警界江西省公安厅刘斌杂谈 |
分类: 推广选调 |
警察作家刘斌:选调生题材创作第一人
2010-4-28 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
http://fa.jxcn.cn/Article/UploadFiles/201004/2010042816523030.jpg
警察作家刘斌近影
http://fa.jxcn.cn/Article/UploadFiles/201004/2010042816544450.jpg
侧身警界
刘斌,江西省泰和县人,生于七十年代初。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从教三年后考入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从事基层公安工作多年,现就职于江西省公安厅国内安全保卫总队。多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新闻、文学、学术作品数百篇,有多篇获不同奖项。参与编著《大学生活与成才》(江西高校出版社)、《大学毕业生择业指导》(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创作的长篇小说《侧身警界》,在天涯网站首发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新浪等诸多大型网站重点推荐的热门原创小说。2007年11月,该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被誉为“中国第一部选调生题材的长篇小说”。
何谓选调生?选调生是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尽管当今和选调生有关的网站、博客和QQ群越来越多,但在2007年以前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这个群体的有分量的文艺作品问世。直到该年年末,警察作家、江西省公安厅国保总队的刘斌携其刚出版的长篇小说《侧身警界》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大家才知道,刘斌开创了选调生题材小说创作的先河。
选调生活,创作的启示与源泉
文艺作品虽然高于生活,但毕竟还是来源于生活。能够首先触及选调生题材,和刘斌本人是一名警界的选调生大有关系。
生于泰和县的刘斌,经历颇为坎坷,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三年的教学生涯磨砺了他愈挫愈奋的意志。1991年,重新参加高考的他,考入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四年后的毕业前夕,为了圆从小就萌生的警察梦,品学兼优的刘斌毅然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几个机会,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江西省首批34名警界选调生之一。
和所有的警界选调生一样,刘斌一开始就被分到最基层的派出所锻炼。在吉安县的横江派出所和凤凰派出所做了近两年的外勤治安民警,后调到县局机关秘书科、政工科工作,直到从警近10年选调进江西省公安厅工作之时,他还只是一个派出所的指导员,离当初上级承诺的和自己期望的相差甚远。本省同一届的其他33名选调生,进入班子担任了局领导的寥寥无几,即便是放眼全国,真正实现了组织意图的为数不多。于是,有的人干脆脱下了警服,带着“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牢骚离开了,当然更多的是做了“留守警察”,为完成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完成的使命继续拼搏努力。
为了理想,这些选调生可以放弃留在省城的机会,来到人生地疏的基层工作;为了理想,他们可以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夫妻两地分居、生活条件差和受人排挤等重重困难,艰难地工作着和生活着。随着岁月的变迁,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日趋浓重的失落、迷茫、苦闷和惆怅,甚至开始懊悔。“锻炼期满三年后,通过考察进入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诸如此类的文件内容,当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现在却成了海市蜃楼。
是这些选调生自己“技不如人”?还是他们不努力?抑或是当年这个决策本身就有问题?……他们开始了追问,开始了审视,开始了总结,开始了反思。刘斌也是其中的一个。
能做到“不言名利”、“看清人生”和“无欲则刚”是一种人生境界,而当年那些戴着炫目光环的警界选调生很大程度就是奔着“进领导班子”去的,如果硬要求他们“逆境中俯仰人生,任庭前花开花落”,刘斌感觉有些矫情,认为这样反而不真实了。
“对于这个群体的命运,很多人不甚了解,甚至有的人都没有听说过,我觉得有必要把它展示在人们面前,这就是我在从来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的情况下敢于动笔的原因所在,我就是想真实地反映选调生的理想、追求、困惑和迷茫……”刘斌如是说。
怀着这样的想法,2005年5月,已经被选调进省公安厅国保总队工作近一年的刘斌抑制不住强烈的创作欲望,在电脑上敲下了第一个字。
“警界”和“选调”,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深圳宝安的一位警察看完《侧身警界》,在给刘斌的信中写道:“近年来公安题材的作品不少,可真正能真实描绘当前警察工作、生活状态,倾吐民警心声的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外部作家不了解,警队中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即便有,也囿于经历所限和不善思考,很难创作出你这样的作品。”
一语中的。“警察”和“选调生”既是刘斌人生经历的标签,更是他此前人生道路上两个不可分割的最重要的因子,两者缺一,就不可能诞生出如此真实生动的《侧身警界》。
刘斌在2005年5月动笔时,就定了一个原则:真实,真情,真感受;原汁,原味,原生态。既然确定是原生态的写实,那么,“警界”和“选调”是《侧身警界》中最重要的元素,从他动笔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创作这部小说,刘斌有几个优势:首先,他们这批选调生都是先下到最基层,后来又到机关,各种酸甜苦辣都经历过,这些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书;其次,刘斌以前常常根据一些案件写些侦破通讯,这些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通讯成了他书中最真实最详细的资料。
他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塑造了戈冰剑这个警界选调生的形象。以戈冰剑的经历为主线,详实地记录了一个选调生百味杂陈的成长过程。
“在我看来,当今的书籍、影视作品,只要是涉及警察的,似乎都想树立起人民警察的高大全形象,于是,虚假、空洞、过于追求完美仿佛成了这些作品的通病。绝大多数警察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同大多数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情感生活,也有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诸般困惑,也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引导人们对警察这个职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记录一个时代的一个群体为了理想(即所谓的“英雄梦”)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成为了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宗旨。”
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刘斌整个人仿佛都处于亢奋的状态。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他都用于构思和写这部小说,吃饭吃不安心,睡觉睡不安稳,有好几次半夜两三点忽然来了灵感,就爬起床拉亮灯,坐回电脑前……
由于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刘斌显得有些忐忑,照他自己的话就是“很有些像刚过门的丑媳妇,既要见公婆,又要面对丈夫一般”。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媳妇,终究还是要见公婆和丈夫的。2006年8月初,刘斌以“书生惆怅英雄梦”为网名将《侧身警界》首发于天涯社区的“舞文弄墨”栏目,始料未及的是,小说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时间好评如潮。8月底,在朋友的强烈建议下,他又将小说发表于新浪网的“读书”栏目,岂料该小说一经发表,点击量便直线飙升,一直高居新浪“读书”首页的榜首。相继,搜狐、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等诸多文学网站也陆续转载了该小说,社会反响非常大……
2006年8月,刘斌完成了《侧身警界》的初稿。一年后的6月,三稿修改后不久,《侧身警界》已被纳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在出版的过程中,公安部宣传局予以了认真审稿把关,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蔡安季亲自为该书题写书名,江西省公安厅的领导也对该书的策划和推介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2007年年底,中国第一部选调生题材的长篇小说——《侧身警界》,正式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15印张,共39万字。
众望所归:成为选调生代言人
《侧身警界》在网络上火爆后,刘斌“一不小心”成了选调生心目中的知心人。许许多多的选调生向他写信,有倾吐心声的,有想与之结交朋友的,有请求解答困惑的……甚至还有好多选调生博客群和QQ群把他奉为选调生代言人。
以下是几位选调生或者想做选调生的读者给他写的信件:
“我是吉林的选调生,比你晚一届,在公安是两进两出,今年刚转行到乡镇工作。你的文章让我回忆起了当年许多点点滴滴,你的描写非常细致,特别是对心理的描写(比如对下派三年后职位的憧憬、对警服和枪的渴望),真的是我内心的写照,谢谢你让我又回到了从前的美好时光。”
“我是山西省96年选拔的选调生,境遇和你的很相似,只是没你幸运。很想和你结识,有需要提供素材,我可以为你提供。”
“我是江西婺源的,现在在四川成都西南财经大学读书,看了你的文章感触太深了……说实在话,我想到基层做工作,接触基层的老百姓,只有选调生才是真正从基层做起的,等江西招收时,我也会报……”
“这篇小说给我们选调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你能把全国的选调生至少是一部分凝聚起来,比如建QQ群或者校友录,这也是很大的一股力量。当好这个组织者也不易,我可以在我这边倡导弟兄们共同支持你。”一位湖南的选调生说。
看了《侧身警界》的选调生,大多认为刘斌反映出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讲出了他们想说而又没说出来的心里话。所以,刘斌成为选调生的代言人众望所归也顺理成章。
无心插柳:改变许多人对警察的看法
《侧身警界》诞生至今,读者遍天下,几乎各个领域各个文化层次的都有,诸如博士、留学生、领导干部和农民工,等等。从他们的来信来电和留言中可以看出,这部书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大家认为通过阅读该书不仅扭转了对警察模糊和错误的认知,而且还对这一职业有了高度认同。
以下是来信摘登:
“谢谢作者,当铺天盖地的对警察种种偏见充斥在互联网上,可以让大家了解警察这个职业真实的一面。”
“终于看到结尾了,这是我在天涯上看到最爽的一篇文章。有内容,更新快,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基层警察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还是有一些像戈冰剑这样正直的警察的。”
甚至还有网友还直言不讳地说:“原来以为警察只会耍威风,看过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警察为我们奉献了这么多,真不容易啊。”
江西警界一位知名的作家看完《侧身警界》后由衷地对刘斌说:“有人说,最容易写的是警察文学,最难写的也是警察文学,这话不无道理。警察文学创作宗旨历来应该是以反映警察战线生活为已任,探索社会、探索人生、探索那些被扭曲的灵魂,它除了应该履行一般性的文学褒美贬丑、抑恶扬善的艺术责任外,还要强化自身所包含的警察精神和法律意识,将其成为警察文学审美份内的追求。所以当你这部引导人们客观公正地对警察这一职业重新进行评价和定位的长篇小说《侧身警界》问世时,无疑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也是一件好事。”
出现了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刘斌感到很欣慰。他说:“对于警察这门职业,我始终是情有独钟,正因为爱之深切所以也怨之深切,然而我始终无法割舍。对于还原警察的真实面目,改变大家对警察的两面性认识,我将一如既往地为这个警队鼓与呼!”
链
选调生之前世今生
1980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就开始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
1995年开始,中组部、公安部、人事部联合下文,开始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公安机关锻炼培养,文件中明确规定:锻炼三年后对其中符合条件者任命为公安局领导干部。1995至1997年,3000名高校优秀大学生分赴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2000年开始,全国又大范围地招收选调生到基层乡镇等部门工作、锻炼培养,不少省、市直单位选录公务员,都从有基层经验的选调生中予以选拔,有一部分优秀者得以提拔重用。
以下是选调生博客附加信息:
选调生博客征文
选调生咨询网址
选调生交流圈子—选调生朋友网址 http://q.sina.com.cn/xdspy
想用手机访问就去肖桂国的选调生 WAP版微博——
http://t.sina.cn/xiaoguiguo
想了解更多选调生历史资料就去选调生博客群—— http://stephon.bokee.com
【http://blog.sina.com.cn/xiaoguiguo广西选调生肖桂国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