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美学家程孟辉看世界

(2022-02-16 14:06:10)

跟美学家程孟辉看世界

东方云子 (2022年2月16日匆草于京华)


2022年2月11日,拙文“以程孟辉《目光》,致敬商务印书馆125岁生日”刊出后,引发不少网友关注,产生良好反响。因为匆匆草就上传,文中,尚有一些国家我没点名描述,感觉意犹未尽。比如,欧洲后花园、郁金香王国、风车之乡、有“海上马车夫”美誉的荷兰,“无聊”的天堂、 美丽得有些奢侈的新西兰,童话王国丹麦,“永久中立”的仙邦瑞士,年轻富饶的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等等。还有只点了名的那几个西方发达国家,其实都各有形容词送给它们:美利坚(美国),自由女神的召唤;德国,莱茵河畔的瞭望与沉思;英国,廊桥遗梦;法兰西(法国),香飘云天的浪漫国度大写意;意大利,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蓝色之邦;日本,风情千姿的东洋珍珠。

有读者希望我为《目光——美学家带你看世界》一书写一篇完整的评论,帮助未看过该书的读者和网友“先入为主”,调动他们阅读全书的求知欲。思考再三,决定把我为该书写的序言作些删改,发表在这里,姑且作为一则导读和非评论文字,供大家参考。


在引入这篇序言前,我想说的是,世界有两个,一个是纯自然的,叫自然界,一是人文的世界,两界相融相依和谐存在,才是美好的世界。从视野意识和旅游的功能和角度看,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往往指的是把我们的足迹印在国际舞台上,镌刻在他邦土地,把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等等传播和输送到异邦,增进国际间的经贸农业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等的交流和发展。回到主题“看世界”,更狭义的理解,就是走出本邦的土地和海域,在异邦落脚落目,实地见闻见证。跟美学家程孟辉看世界,说的正是沿着他用笔头和镜头记录他在异国他乡的足迹和思绪,一起领略美学家看世界后不一样的风采和思考,跟着他沉醉异邦简史,沐浴各美其美的丰盈的人文养分。

跟美学家程孟辉看世界
1987年,程孟辉首次足入异邦,到访他的“出国处女地”新加坡。

跟美学家程孟辉看世界
2005年。程孟辉故地重游,再访阔别十八载的狮城新加坡。


我们如何读世界 

——序《目光——美学家带你看世界》

东方云子

   

60年前,他眼里的世界是孩童心中以安徒生、格林童话为代表的欧洲经典文学作品 编织的童话王国。50年前,他眼里的世界是视野开阔的海军航空兵视角的海天一色。48年前,他眼里的世界是身在花城美丽学府心驰万里外的西方哲学精神殿堂。33年前,他眼里的世界不再只是华夏的土地、山川、天空、海洋和西洋人文素养,他步出国门,脚踏狮城,首次与异邦零距离。

1987年,36岁的他出访新加坡。那时的中国文化机构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才露小荷尖尖角。他自豪地说:“我来自北京的商务印书馆。”其时,中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对比较 落后,国人都以能到访“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为荣。30年后,风水转了。2017年9 月14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李显龙访华前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时,用流利的汉语说了很多话,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段:“我在中国至少坐过两次高铁......非常方便,很平稳,很舒服。” “我朋友告诉我,中国现在都已经不用现金了,都是用支付宝或者是微信支付,所以出门人 家说‘不怕口袋没钱,只怕手机没电’,这对居民来说是一个很方便的支付系统。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我们还在努力做。但是看到中国能做到这个境界,我想激励新加坡人,中国能够这么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借鉴他们的经验,应该也可以做得到。”“我走访中国已经30多年了。30多年来,我见证了中国巨大的改变,所有的城市,所有的省份,都比以前繁荣发达了许多,翻了很多倍。”“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改变了,生活方式不同了,还有中国人对未来的期望、解决问题的决心、寻求新突破的勇气,这个很难得。”

李显龙先生的话道出了很多外国政要及民众的心声,那就是中国3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日益通达强盛,令世界刮目相看。我也采访过很多外国人士,他们的赞叹,让我听到一个强音:中国在努力与各国一道推动着这个世界走向新时代。正像韩国前驻华大使金夏中用中文写作的《腾飞的龙》一书的书名一样,中国龙在腾飞。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异国外交官对中国的所见所感,中国的腾飞可谓是世界变化的晴雨表和观象台。

而上述行文一直描述的“他”,30多年间,游历亚、非、欧、美等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就是程孟辉。

“程孟辉看世界”的结晶正是读者眼前的这本书———《目光———美学家带你看世界》。本书及其承载的他的足迹和思想印记正是腾飞的中国向世界开放、走向世界舞台的最好见证。

作为知名哲学家、美学家、出版家,具有120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老字号”商务印书馆的资深编审,程孟辉曾主持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工作。


当河南省郑州市一位女教师以别致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红网络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或叫怪圈一直并悄悄在误导着亿万有条件出游的国人,那就是将“看中国、看世界”看成走出家门去旅游。怎么游呢?随团到各个景点走马观花,照照相,留留影,发发微信朋友圈,买点纪念品,购物,吃点当地小吃,集合上车,算是到此一游,不虚此行了。了解更多的人文和历史内涵?没兴趣,时间也不允许。这样的旅游和“看世界”方式占大多数。因此,我说现在大众旅游的质量并不高,付出了时间和衣食住行的经济成本、代价,推动了全 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催富了旅游目的地,但出游个体的文化收获(指的是有含金量的获得感) 实在太少,“看世界”的结果与付出极不对称。而这也是短期内无法扭转和改变的普遍现象。

一位供职于某文化事业单位的女性朋友,家境殷实,自费去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签证颇难的英国去了三次。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印度、俄罗斯、埃及去了多次,到东南亚国家就更频繁了。但问她大英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林肯纪念馆如何,都说没去,没兴趣。古寺名刹、庭园遍布的日本京都,简直就是古建筑博物馆,她也没去,只是冲着电影《非诚勿扰》去看了北海道风光。她说出国就是“三 宝”:去自然风景区看看、尝尝当地美食、购物。她几乎不接触当地人,总是花钱请华人做导游、翻译。你说她读到的世界丰富吗?她真的了解世界吗?我没去过的国家,知道的人和事儿比她还多。她真是一问三不知。这也不怪她,理念决定行动和最终结果。旅游收获的大小与人文素养有关。

现在看祖国的山川、民俗、风物都比较容易,说走就走。但出境游(除了免签的国家) 还需要办一定的手续和做必要的准备,不同的季节费用也有大差异。有的国家处于战争和恐怖威胁状态,想去也不行;有的签证门槛高,条件苛刻,被拒签也不奇怪。基于此,借助本书著者程孟辉的慧眼和文字,投入五大洲32个国家的怀抱,体验纸上“看世界”的感觉,是一切渴望了解外国历史和自然人文风貌的读者不错的选择。

当然,怎么看世界,或者说如何读世界,每个人的理念和做法是不一样的,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但最接地气的办法是找机会走出去,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人”接触一下,沟通 一下,哪怕不与当地居民直接交流,也可以见缝插针地与见多识广的当地导游有意识地聊一些问题,增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结合书本介绍的基础信息,更深地读懂所到国家和地 区。另外,多去几个地方,在不同时期去同一个地方,容易有比较,看世界的评价也相对客观一些,否则容易道听途说而“误入歧途”。比如很多人说中欧和东欧经济落后,大家都愿意去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谁知今天的中欧和东欧也不是“吃素”的,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文化活力呈现一片光亮。在2016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东欧16国为主宾国,其展示的多元、别样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讲座交流及新书故事会等,使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版商及参观者为之倾倒。这是“16+1”框架下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 本书著者程孟辉在亲访波兰、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后撰写的几篇文章中多次表达自己过去对中东欧国家的误读和偏见在亲身游历后一一破除。世间万事同理———偏听和偏见源于一叶障目、坐井观天。


世界很大,人很渺小。以小见大,人人可为。上天登月、潜深海探险不再是人类的空想和神话。抛开远方的星外世界,单说我们脚下和眼前的这个世界———人类与万物共同 生活的家园地球,它现在的样貌,是自然与人类双重力量交织叠加的结果。10万年前,天意的安排,使人类从食物链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星球最高级的动物。7万年前语言的诞生和5000年前文字的创造,又把人类送上地球生命绝对主宰者的宝座。人类依靠智慧,发明了飞机、火车、轮船、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修建了无数的高楼大厦、桥梁和铁路、公路、机场、海港码头,将苍茫无垠的地球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地球村。

有一本书叫《我们该怎样认识这个世界?》,被认为是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最好回答。著者季羡林先生说的“世界”侧重于人文的世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好书”的《世界是通的》,说的依然是以人文主导的世界。《世界听我说》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一档“全球华人辩论大会”的节目名称。2017年11月27日首播之夜,我写下这样一句话:“世界听我说,五个霸气的字,我喜欢,更希望世界听见全球华人的声音。”

2017年10月10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当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脉冲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

我们的心和视野已到达遥遥的脉冲星,浩瀚的宇宙正一步步走近人类。而我们仍然一如既往生活在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它依然是我们70多亿地球人赖以生存的家园。


中国是个标语文化的大国和强国,而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巨幅标语“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在我看来是最接地气、最具世界和平情怀和理想的温暖心灵的标语。它用一气呵成的大白话诠释了世界和平、同住地球村的村民们相安无事的无比金贵,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世界人民的大团结,没有世界人民的团结,一切和平的愿景都是美丽的泡影。它道出了几代中国领导人和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愿和梦想,也用汉字在世界最大广场的核心和平台传递了爱好和平、渴望安居乐业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天上飞,地上跑,水里游,地下钻,人们和各种人类创造的智能工具,与自然界的动物一道满世界奔跑。有几个人跳出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生生不息忙碌着,追逐着,到底为了什么?我一直在想,我们拼命去看世界、读世界、占有世界,是精神思想上为扩充视野、充实和武装自己的脑袋,还是为小家庭、家族和小利益集团的兴旺发达而出发?抑或盲目地随大流旋转在世界的舞台中央和边缘,游荡在地球村的角角落落?

如何读懂我们身处的大千世界,是一个既大又小的命题,也是难题。当我们从城际到省际、从国际到洲际再到星际,由小世界穿越到大世界,我们是变得渺小还是高大,是视界 的迷茫还是视野的澎湃?这些都是“看世界”的“困惑剂”和“提神剂”。

本书以40万字的篇幅呈现作者程孟辉到访过的40多个国家中的32篇纪行文章和见闻思考,借用北京三元西桥南侧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大门额上的8个大字概括本书恰如其分———展现世界,展示精彩。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程孟辉驻足过的国家中,不论大国强国还是弱国穷国,它们都有各自的魅力和精彩,值得我们思考、反思和借鉴。更何况作者详细描述的内容或点睛之笔都是他邦之玉,大可弥补我山之石的缺憾。这就回答了前面的问题———“看世界”的初始目的是丰富完善美化自我,更大的目标是提升我国及公众所在城市、乡村的文明水准和综合能力,激发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力。

【注:本序言刊发时有删节。原载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目光——美学家带你看世界》一书。文章作者东方云子。转发或摘用,敬请注明出处】

跟美学家程孟辉看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