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之殇 ,高校沦为艾滋病重灾区

(2016-09-22 16:49:05)

http://s6/mw690/001zHai5zy7532iS0Gpb5&690,高校沦为艾滋病重灾区" TITLE="青春之殇 ,高校沦为艾滋病重灾区" />


 

                                青 春 之 殇

                                                          ——  高校何以成艾滋病重灾区

 

                                                                         东方云子

                                                                      20160921匆草)

 

教育部有新动静,却不是我期待的。920日,以央视为龙头,全国全媒体全方位在报道教育部出台的中考改革方案。我瞎想,或许,这个方案实施下来,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发展是有益的,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信仰的培育、情商的提升会有多大的帮助?几年后,看方案改革的“受益者”进入高校和走向社会的表现就明了,目前还不能下定论。

 

许多年来,教育部门的教育改革一直没断过,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主旨当然围绕素质教育展开,结果如何呢?教育部门自身的工作总结和主流媒体的报道肯定是赞歌如潮。教育部长换了几个,高考升学率之高、出国留学人数之多,前所未有,举世瞩目。这是智商教育的完胜,而伴随这“凯歌”猛进的则是日益增多的大中学生杀人事件、因精神抑郁自杀及同性恋现象和艾滋病在高校的蔓延,相当多的学生找不到北,迷失自我,信仰缺失,功利意识超强,这些都表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机制内容模式和结果让人揪心。

 

高校学子负面问题多多,折射出向高校输送“人才”的中学之教育弊端和隐患到了坠入深渊的边缘,却被常态的大面积“智胜”的表象所掩盖和包装。

 

914日,江西省南昌市疾控中心发布通告称,至20168月底,南昌全市已有37所高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共报告存活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35例,死亡7例。2011~2015年新发学生病例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83.61%918日,多家媒体对此作了报道。最具影响力的新浪微博则以“高校艾滋病疫情报告”为题推向微博热门话题榜单,引发海内外关注和讨论。一位网友说按照南昌这个比例,武汉上海北京的人数只会多不会少。

 

为求证,我发信息向上海一所隶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请教。她说“上海领风气之先,早已不容乐观。我的学生中同性恋亦有一定比例。中秋节前还和校办医院的中医师聊到艾滋,尤其是她针灸接触病人,好在用的是一次性针。”

 

早在20141128日,实名认证为“西安校园”的微博置顶发布来自华商网的消息称:从2007年至2014年,西安市学生中感染艾滋病者逐年增多,学生病例多分布于大中专院校,其中同性传播的病例占70%以上,基本都是男同性恋,目前本地报告最小患者为15岁。

 

类似的报道还有广州等城市的高校学生,纵观全国,已呈燎原之势。总之,艾滋病“入住”校园,纷纷和莘莘学子“结伴生活”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建议教育部联合卫计委对国内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及高中、高职进行一次艾滋病普查(学生的具体检查结果和隐私当然要严格保密),以“白皮书”的形式如实客观向社会发布,提醒广大家长、学生和全社会高度重视艾滋病在学生中高发和蔓延的严重后果。提请社会和学校善待学生中的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通过央视等主流媒体的积极引导和科普宣传,让艾滋病远离象牙塔。

 

对高校已然高发的艾滋病问题,教育部和中央主流媒体不必担心因报道导致公众恐慌,毕竟今天的人承受能力很强,相反,遮遮掩掩,或默不作声,只会加剧艾滋病在校园的传播速度和泛滥程度,是极为危险和不负责任的不作为的态度。九月开学季,我期待教育部门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不是诸如中考改革、调整和修改教科书,而是针对时弊,为本国学生开设涵盖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社会责任、法制常识和国粹知识等内容的生命教育课。这比单一的学科学习更为迫切和重要,因为它关乎着亿万国民的身体健康、精神素质和祖国的未来。

 

大中学生,青春飞扬,前途无量。莫让艾滋病无孔不入,吞噬学子们的美丽生命。如若对此熟视无睹,将是国家之痛,青春之殇,中华之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