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国看山西——雁门关

标签:
旅游 |
分类: 走南闯北 |
昨日食宿的阴山县城,应该属于边关之外。今天奔赴雁门关,向关内行进。
一早从山阴县城出发到达雁门关用时不到一个小时,途径一段残垣断壁的明长城遗址,停车下来拍摄了几张野长城及周边村舍的照片。

有些凄凉荒芜的古长城及周边零星的村庄,让人体味到一点古人诗句的味道:“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到达雁门关后寒风凛冽,气温比山下低了5、6度。2018年从西藏返回北京途径代县时计划到雁门关,由于降雨冲毁了道路,雁门关景区关闭,只好从代县顺路去浏览了平型关。今天是国庆和中秋双节,估计这么早到此旅游的人还不会太多。虽然降温,这里比山下更冷一些,但我们赶上了一个明媚晴朗的好天。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自古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历史名人壁位于雁门关景区明月楼广场,是一堵长63米、高28米的浮雕墙。浮雕中有战国时期镇守雁门关的大将李牧,汉高祖刘邦,以及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汉朝名将。

搭乘景区游览车进入雁门关主景区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24位杨家将人物雕塑。西侧是11位杨家男将,东侧是13位杨家女将,这些雕像向人们诉说着杨家将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的久远历史。


走过“通南江”的牌楼,就来到雁门关下了。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李牧、蒙恬、刘邦、卫青、霍去病、李广、隋炀帝、薛仁贵、杨家将等先辈们的足迹。

“铁打的雁门关,流水的王朝”。雁门关从古至今发生过一千七百多次大大小小,荡气回肠的征战。

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雁门关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是“雁门山东西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故名雁门关”,其二是“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而得名的雁门关,被长城专家舆为“万里长城第一关”,扼守着山西北部重要的战略通道,其得失对于中原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被当之无愧地誉为“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


雁门关并非单一的一座关隘,而是由“双关四四口十八隘”和长城共同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最为庞大完整、严密、复杂的军事防御工程。

登上雁门关,望长城内外,崇山峻岭,气势磅礴,感慨万分。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从这个角度看上去,雁门关长城屏障形似大雁展翅。

雁塔原建筑已毁于1937年,现存主体为1989年重建,2010年补建。历史上的主要功能是供兵丁巡查,瞭望,现为雁门关古建筑博馆。


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雁门关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历史的帷幕已经落下,血与火的碰撞,刀枪剑影的厮杀如今已化成一个遥远的过去。


作为古代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雁门关见证了民族的融合;作为千古商道,雁门关成就了晋商的辉煌。

位于雁门关风景区镇边祠内的偃公堂是纪念幸氏始祖幸偃公的宗祠。自偃公始,幸氏家族先后有6代先祖镇守过雁门关,幸氏家族与雁门关源远流长。


武安堂里面供奉着自战国以来7位李姓将军,其中最有名是战国赵将李牧汉朝大将李广。

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在雁门关留下动人的业绩,传奇的故事,豪迈的人生经历。


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初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雁门关内外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周幽王巡边、三家分晋、李牧镇边、秦太子守边、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武则天筑关、浴血奋战精忠报国的杨家英烈、宋钦北掳等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

“西风吹散旧时香,收起宫装换北装。绒帽貂裘同锦绮,翠眉蝉鬓怯风霜。草白云黄金勒短,旧愁新恨玉鞭长。一天怨在琵琶上,试请征鸿问汉皇。”吟着元代诗人高克恭的这首《昭君出塞》,让人似乎又看到了二千多年前那位在雁门关上一步三叹的柔情女子。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将士们的身后是边贸街,这里可谓关里关外,更可能就是厮杀的战场,是生死两茫茫之地。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有史学家说过:如果把漠北草原比作中国历史演变的大后台,那么雁门关就是演绎一幕幕波澜壮阔、金戈铁马历史剧的出场门。
前一篇: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应县木塔
后一篇: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老牛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