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齐烟九点的家园
齐烟九点的家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71
  • 关注人气:3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华外国人不满潜规则盛行等逐渐离开中国

(2012-08-29 07:10:35)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听途说

旅华外国人不满潜规则盛行等逐渐离开中国

来源:环球网 
    前不久,一位长期居住在中国,娶了中国太太,并在中国生意很成功的英国人Mark Kitto在英文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人——为什么我要离开我热爱的中国?》的文章。他在文中说,在中国学习工作居住了近十多年后,中国的变化让他最终决定要带全家离开中国。像他这样热爱中国却要离开的洋人不止一个。

    不光“永远无法成为中国人”的老外开始考虑离开中国,就是中国人自己也纷纷开始移民海外。据胡润2011年对中国18个城市的千万富豪调查,有14%富豪目前已经移民或者正在申请中,还有46%富豪正在考虑移民。虽然不知道数据是否准确,但至少它阐述了一个趋势,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三十年的经济改革发展,使不少人得益,整体国民生活水平比三十年前大有提高。同时,原有的以国家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制度机制越来越受到各种阶层和利益集团的质疑甚至挑战。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不满,都认为政府对自己的照顾不够,不满越来越多。这不光是草根的弱势群体和城市中产阶级,甚至既得利益集团和富人们也对现有的社会契约越来越没有信心。对于前者来说,眼前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满,而表达不满的方式是个体和群体的上访、抗议。对于后者来说,最大的担忧莫过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表达没信心的一个方式是用脚投票——“跑路”。

    不确定性还在于中国社会中潜规则盛行,正式规则反而常被扭曲。政府部门行政的随意性很强。改革三十多年,行政改革也进行了很多轮,但人们还是对政府没信心,不信任。Mark Kitto在莫干山隐居,经营咖啡馆和家庭旅馆,同时也办畅销杂志。他说他每到三年更新经营许可时候都要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地方政府就会拒绝重新发证。对于生意人来说,这种费钱、费时、劳神甚至不稳定的投资经营环境是他们所头疼的。

    令人不满意甚至“跑路”的还有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社会环境。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同时带来的一个后果是一切向钱看的“唯物主义”。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里的高速发展是以环境破坏、质量低下为代价的。富于物质,贫于精神生活,缺乏道德观、价值观。

    在调查为什么中国人想移民海外时,常常提到的还有孩子的教育。这跟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受教育的机会仍然是不富足的甚至是贫乏的,还有很多孩子因为经济和体制等原因无法得到教育。学校的质量和教育方式也使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前景担忧。Kitto批评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如何考试。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切中要害。高等教育虽然经过十几年的扩招,考生每年还是要为了进大学,拼命准备高考。大学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像学生数量那样增高。这也是为什么为了孩子教育很多人宁可花大钱把孩子送到国外,甚至自己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

    此外,涉及生活品质的环境污染、食品质量、交通拥堵等等的现代化副产品也使很多中国人和在华居住的外国人产生离念。 


 

四川省自贡市网友:

不愿低三下四,想保留一点尊严人格和向往光明的人都想离开。

辽宁省沈阳市网友:

支持移民,在中国活的太憋屈,就在前段时间沈阳及四平地区,各个执法部门象日本鬼子进村,到处乱罚重罚,致使全城商店关门,连买瓶矿泉水多买不到,老百姓苦不堪言,媒体在这个时候选择集体失明,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这就是中国。

天津市网友:

我爱你,没有潜规则的,没有环境污染、食品恶质、交通拥堵的中国

陕西省网友:

其实明眼的中国人也早已看穿了这一点,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无法移民国外,这个国家的问题如何解决,谁也无能为力。

广东省江门市网友:

不适合人居住的土地,如联合国要评最不宜居国,恐怕中国是前几名。

河北省保定市网友:

寄生虫才是哪儿好,就往哪儿搬家!中国就是这样,我依然想要留下来建设中国,因为我知道中国存在,中国人才不受欺负,中国不存在,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戮我们!家园不能依靠别人,更不是跑了就能解决问题的,不好我就留下来改变他,直到他变好位置,我的付出或许我倒霉,但是我为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的同胞们带来了福祉,我的付出就没有白费!我不希望我们把国家建设好了,那些跑了的人又回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