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宋大城东门城楼和东关街

标签:
草木谷子历史文化扬州宋大城东门城楼东关街 |
分类: 历史文化 |
宋大城东门双瓮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草木谷子摄)
宋大城东门,始建于唐代中期。五代、两宋、明、清等代均曾在此修缮城门、城墙。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宋高祖赵构以扬州为“行在”,次年昭命“扬州浚隍修城”,史称“宋大城”,东西约2200米,南北约3000米,设有四门,东为康海,西为通泗,南为安江,北为迎恩。
东门遗址在2000年以来的三次考古发掘中,发现唐、五代、北宋、南宋时期的城门遗存叠压关系清晰。北宋州城的门道东西两侧宽度各为5.07米和6.09米,城墙墙基底宽13.5米,城门为砖券门洞,这在古代城市考古中是首次发现,在此之前的城门多为木结构。已发现的宋大城南门、西门遗址,均为单瓮。东门临水而建,除主门外,还有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瓮城结构。正门向东通向城外,直至当时的古运河边,双瓮城的发现在我国考古史上独一无二,其在城市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扬州2009年建东门遗址公园,2009年参照宋代《营造法式》,复建城墙及重檐歇山顶门楼,以再现宋代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的雄姿。
连接东门的是东关街,这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宽约5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清代扬州曾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东关街上,也不乏扬州园林的身影。其中个园作为扬州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园林,早已名声在外,还有壶园、逸圃等也都可算是园林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