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淮安府署

标签:
草木谷子旅游文化淮安府署 |
分类: 旅游摄影 |
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至今已有640余年历史(草木谷子摄)
淮安府署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占地五万余平米(草木谷子摄)
淮安府署在明朝时辖赣榆、海州(今连云港)、邳州、沭阳、宿迁、睢宁、桃源(今泗阳)、清河、安东(今涟水)、盐城、山阳(今淮安区)等九县两州,是江苏辖区最大的府署。
淮安府署内原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府署正堂高10米,面积500余平方,气势宏大,威严壮观,为全国衙署正堂之最。淮安府署座北面南,大门临街。前有7丈长的照壁,东西牌楼各四柱,由金丝楠木制成,石础径可6尺,柱高2丈余。额曰:长淮重镇、表海名邦,极为壮观。(草木谷子摄)
整个府署分东、中、西三路而建。中路主要建有八字大门、仪门。仪门内建有庄严高矗的“圣喻戒石坊”,戒石坊南面上书春秋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公生明”三个大字,意为“公平公正方能明察事理”,北面刻有后蜀皇帝孟昶所撰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二个大字,这是告诫为官者时刻要记住你的收入都来自百姓的血汗,百姓好欺,但你的所作所为都逃不过上天的慧眼。(草木谷子摄)
仪门内两侧按文为上,武为下,左文右武的传统规制依次排列府署办事机构——六科。东面是吏科、户科、礼科,西面是兵科、刑科、工科,对应着朝廷的六部。吏科主要考察全府官员升迁、降职、调查登记在籍进士、举人、贡生等有功名人士,为朝廷网罗人才;户科负责全府人口、土地、赋税、赈灾等工作;礼科主管全府礼制、庆典、祭祀、科举等事宜;兵科负责全府征兵、训练、武考、城防等事务;刑科负责全府刑狱事务;工科负责全府营造、水利等事务。(草木谷子摄)
淮安府署正堂为全府核心机构,是封建社会权威象征,它高大威严,为知府日常办公,审理案件之场所。(草木谷子摄)
大堂后,二堂前有“三槐台”,
建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由四根高丈余、围3尺许铜柱支撑。二堂主要是知府不升堂时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二堂东、西各建有五间东、西厢房,分别为文、武官员议事之场所。
二堂后即为“官宅之门”,是知府及眷属之住室。这里花木丛生,一派休闲园林格调。正面为知府及夫人居住的上房;东厢房为知府官亲、长随等居住的场所;西厢房为知府两位重要幕僚“刑名师爷”、“钱谷师爷”居住场所。上房后面是青玉堂,青玉堂为二层楼房,是知府小妾及子女居住场所。
淮安府署东路为迎宾、宴客场所。首先是祭祀、招待来宾娱乐之所——古戏台、祠堂;后为宝翰堂,是知府用来和来宾交流诗、书、画的专门场所;再往北则是藤花厅和集贤堂,是知府宴客场所;最后是后花园。后花园曲径通幽,是知府及宾客们赏花赏月、游玩之处。
后花园原名“偷乐园”,意为:“水亦忧,旱亦忧,太守之乐偷矣”,为明代知府张敦仁所取。天启年淮安知府宋祖舜认为“偷”字不雅,改为“余乐园”,意为空余找乐之园。
军捕厅署职能为审理淮安府署辖区州、县送审的各类疑难案件;钱、粮收缴;公文、密令、军政机要传递等。
目前,淮安府衙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草木谷子摄)
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淮安府署(草木谷子摄)
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淮安府署(草木谷子摄)
我们都生活在太阳刚好能照射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