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婉容追逐时尚的8件趣事(图文)
前不久的英国皇家婚礼使我不禁想起中国的末代皇室,特别是想起末代皇后婉容,想起她的不幸命运,更想起她的天生丽质和聪颖时尚。大概同是女人,惺惺相惜吧。
郭布罗.婉容出生于清朝内务府大臣荣源府内,17岁时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婉容不仅相貌娇美、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仪态不凡,而且她曾就读于美国教会学校,学英语,弹钢琴,喜欢爵士音乐,看外国电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一个很时尚、很前卫、很有教养的摩登才女。尽管有些人说她贪慕虚荣、任性跋扈、甚至品行不端,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考量这个人物,真正去了解和理解她,其实她的地位形象类似于英国王妃,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有西方思想倾向的明星皇后。
翻阅历史,末代皇后婉容有许多追逐时尚的新鲜趣事:
一、学英语

婉容与英语老师伊莎贝尔·任萨姆和庄士敦合影
婉容在天津教会学校上学时就学过英语,入宫不久溥仪便给她延聘了两位老师,一位是美国费城牧师的女儿马修容,另一位名叫英格兰木,都与婉容在天津念书的教会学校有关,是婉容自己物色的人选。以后又改聘美国女教师伊莎贝尔·任萨姆,也是婉容的旧相识。她们不但教授婉容英文,也讲授文学、历史、艺术及世界各地风物知识。婉容的英文学得很不错,不但能用英语讲话,而且能用英文写信。她在宫中用英文给溥仪写过大量的短信,落款总是用溥仪给她取的、与英国女王相同的名字伊丽莎白。同处皇宫,每天见面,却还要用英文通信,其学习外语的热情以及当时的夫妻情感可想而知。

印度诗圣泰戈尔与溥仪合影
溥仪和婉容的老师庄士敦和任萨姆经常扮演中介人的角色,把一批又一批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带进紫禁城,介绍给溥仪和婉容,包括把著名诗人泰戈尔介绍进皇宫,与溥仪会面。溥仪在宫内曾专注地吟诵泰戈尔的著名诗句:“如果所有人都害怕而离开了你,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就敞开心扉,孤军前进!如果无人在狂风暴雨的茫茫黑夜里高举火把,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让痛苦点燃你心中的明灯,让它成为你惟一的光明。”婉容经常会参加一些正式与非正式的“外事活动”,这些“外事活动”更促进了婉容思想的进一步开放。
二、搞摄影

婉容在摆弄照相机
婉容很喜欢照相,这成为她生活里的一大乐趣,因此,留下了大量宫内生活的靓照倩影。除了让别人给自己拍照,摆各种时尚的position外,她还要亲自学习拍照,掌握摄影技术。婉容学习摄影的照片,有她自己专注地摆弄照相机的,也有与溥仪一同去拍照的,还有在院子里为端康太后拍照的,可见当时学习摄影的热情之高。
三、骑自行车

婉容保持着少女天真活泼的天性,她大婚前不会骑自行车,但入宫后,看到溥仪买了很多自行车,婉容便兴高采烈地开始学习。她骑的是一辆一般的自行车,是从国内买的,很快学会了便在宫里到处跑,并带动了宫内很多人跟着学,在宫里形成了学自行车的风气,就连穿着厚跟鞋的端康太妃也要学。为此,宫里特地为端康太妃做了一辆三个轱辘的自行车,还要有人跟在后面保护。为了骑自行车,溥仪下令把故宫大殿的门槛都给锯了,这成为故宫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四、做慈善
虽然帝制被推翻,婉容已成为毫无实际地位的皇后,但她仍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有着清醒的认识,且婉容心地善良,她常常会去做一些扶贫济困的慈善义举。1923年12月13日北京《事实白话报》便刊出短文《帝后之善举》,报道了婉容与溥仪为慈善组织“北京临时窝窝头会”捐助大洋六百元,救助灾区贫民的事情。为赈灾,婉容还捐献了花1千多元购买的珍珠项链。婉容每天阅读报纸,留心时事,见有登载贫民求助,或因贫无米为炊,或因病无钱就医,或因丧无力安葬的事,她一定要派人送去捐洋五元、十元或二十元,以接济穷人。
五、穿洋装

婉容出身名门,且养母爱新觉罗·恒馨也是大家闺秀,生活时尚前卫,在与婉容一起游北海时还佩戴着当时女性身上很少见的墨镜。受其熏陶,婉容喜欢穿洋装,也学带墨镜,时常做摩登女郎的打扮,且做派十分新潮,俨然一个明星皇后的气派。
六、吃西餐
婉容比较西化,不仅自己喜欢吃西餐,入宫后还教会了溥仪吃西餐。她笑话溥仪把西餐当中餐吃“太老赶了”,告诉溥仪西餐应当每人一份地分盛在盘子里吃,还极富自信地亲自示范如何分盛汤菜,如何使用刀叉,直到把溥仪从不喜欢西餐教到会吃,爱吃,能够体会西餐其中的奥妙,学会吃西餐的全套本领的程度。清朝被推翻后在天津期间,婉容还经常会跑到起士林去吃西餐和吃冰激凌。
七、抽洋烟
婉容喜欢抽烟,且有在手里把玩洋烟的习惯。她的照片中有穿着西装抽烟的照片,有溥仪为她点烟的场景,也有手上夹着香烟照相的影像,很有点反叛的味道。
八、养宠物
现代人喜欢养猫、狗一类的宠物,婉容也喜欢养宠物,她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狗,经常抱在怀里一起照相,足显她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最后还想说的是,末代皇后婉容是一个多面人物。作为皇后,她时尚超群;作为女人,她温柔多情;作为国人,她也有民族感的一面。一些晚清宫史往往把婉容说成是一个只会梳妆打扮、争风吃醋的悲剧女人,却忽略了婉容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在东北,婉容目睹日军企图控制溥仪的阴谋,她开始警惕日本人。1932年的一件事对她刺激很大。一次溥仪带着婉容和妹妹们逛大同公园(今长春胜利公园),未等玩得尽兴,便被日本人包围后带回缉熙楼,受到警告。她开始想如何能逃回天津。1932年5月,国联派李顿调查团进入我国东北,婉容闻讯后冒着危险派亲信化装成商人来到大连,找到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请求帮助她和溥仪脱离伪满。这个秘密尘封了几十年,直到1983年从《顾维钧回忆录》出版后才披露。1933年8月婉容又想托伪满立法院院长赵欣伯之妻带她到日本养病,但未成功。1936年,婉容已经病重,却仍订阅着《盛京时报》、《满洲报》、《大同报》等八份报纸。这些都足以说明末代皇后婉容是一个有一定民族感、关心时事、追求自由的时尚女子

婉容与英语老师莎贝尔·任萨姆合影

婉容与英语老师合影

婉容在给溥仪写信

婉容、文绣与英语老师莎贝尔·任萨姆合影

婉容在摆弄照相机

婉容在为端康太后拍照

婉容在为端康太后拍照

婉容与溥仪在研究摄影

婉容在拍照

婉容在拍照

婉容在摆弄照相机

婉容在骑自行车

婉容与端康太后玩小车



溥仪为婉容点烟

婉容手里拿着烟照相

养母爱新觉罗·恒馨在与婉容一起游北海时佩戴着当时女性身上很少见的墨镜。

婉容在戴墨镜

婉容抱着小狗













我们都生活在太阳刚好能照射到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