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三)
(2022-09-27 00:24:48)
标签:
东文哲学佛教哲学佛教思想大乘佛学禅宗 |
分类: 修身养性 |
佛教哲学(三)
大乘佛学的思想(上)
视频-大乘佛学的思想(上)
富文本-楼宇烈:关于佛教思想的体会
测验-随堂测验
1.下列佛教文献中,不属于禅宗传承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典的是:D
A.《楞伽经》 B.《金刚经》 C.《坛经》 D.《法华经》
2.在本次主讲教师的课堂讲授中,讲授最为详尽的佛教宗派是:A
A.禅宗 B.唯识宗 C.法华宗 D.三论宗
讨论-课堂讨论:如何认识和评价佛教思想?老师参与
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佛教就是让人们信佛,讲求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是一种迷信或唯心主义思想。通过佛教哲学部分的学习,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你有什么不同的认识和想法?请大家相互交流讨论。
注意:希望大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点赞你认同的观点,反驳你不认同的观点,严禁抄袭和灌水,如果发现,删除抄袭和灌水内容,取消本部分成绩。
1:不同意,佛教也有其唯物主义的一面,是一种多人生万物的思考,是一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2:佛教其实是一种帮助人们认识自我的方式,在认识自我之后,如果能够认识他人并且帮助他人提升自我认识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智慧就更加圆满了,这也符合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佛家思想认为人摆脱掉现象界之后,就可以大彻大悟 ,认识到真理。我认为这是一种人的狂妄,这种狂妄是人的彻底的骄傲自大,认为人不需要理会近在眼前的世界万物,通过自我修行就能认识世界万物的真理,那反过来说,一块石头的本体,按照佛家的思想,已经是大彻大悟了,因为石头不会这么认为,这里面还是隐含着人是万物之灵的思想,认为人是比其他事物更高等
4: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例如惠能在悟了之后到南方并没有直接的向别人传道,而是混迹在猎人中间磨练心性,进行历练,这说明佛教认为心中所想不一定能改变外在世界。还有即身成佛思想中的坛城,修佛之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气力,很多的财富去修筑一个坛城,最终再使之转为无形。修筑坦诚的过程感觉也不可以说做是唯心主义。我认为佛教既不是一个唯心主义也不是一个唯物主义,佛教的宗教非常多,修行方法也包罗万象,不能简单的把整个佛教随意进行归类。
5:佛教思想广泛流传的原因是其自身的宗教特点,一个大众化观点认为佛教劝导人们忍受今生苦难便可以死后前往极乐世界,这给古代倍受压迫的劳苦人民带来希望,使得他们得以忍受上层阶级的压迫,达到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目的,即使佛教最初创立的目的是自我解脱和度化众生,在某些特定历史阶段它也确实沦为了统治者的政治工具,并没有实现其宗教信仰。
:6:佛教思想否定了人的理性。佛家认为人的思考也是虚幻的,必须排除掉。在这个层面上,佛家的逻辑是通的。但是在感情上,按照佛家思想,人想达到大彻大悟,需要达到植物人一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