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下)

(2022-09-15 00:59:02)
标签:

王阳明(下)

存天理去人欲

儒家哲学

东方哲学

教育

分类: 修身养性

王阳明(下)

视频-王阳明(下)

测验-随堂测验

1根据主讲老师的讲解,下列表述中,符合王阳明思想观点的是

A.心中无物,心外自然无物。

B.所谓外在事物,其实都是在我们心理意识中呈现出来的事物。

C.有的人懂得孝悌的道理,却不一定能孝悌。

D.王阳明把朱熹格物的范围,从人伦道德扩展到天地万物上。

正确答案:B

讨论-课堂讨论

你如何看待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老师参与

       在谈到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时,一个经典的故事被反复提及: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你如何看待这个故事?如何看待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1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思想与惠能的仁者心动完全不同,理与物皆生于我们的内心,要践行格物之功,应只在身心上做,想寻得世间真实的认识,唯有探寻自己内心的良知。

2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内心,我们见到的客观事物都是经过意识反映的。这种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供关注心灵成长,提高精神境界。

3心外无理指出客观规律、道德原则都存在于心中,由内心把握,要求个体的积极思考。心外无物也并不是一个唯物或唯心主义的命题,而是事物呈现和心灵的关系问题。故事中王阳明并不否认花树的存在,他否认的是对花树的概念和价值评判属于它原本固有的属性。一切善恶是非,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好像都是对的,可是这善恶是非本不在物,而由心生,种种判断都是心在世间万物的投射,所以要格物致良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王阳明(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