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识的学习与教学单元测验
(2022-08-03 00:49:44)
标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现代认知派概念学习 |
分类: 心理专栏 |
一、知识的学习与教学3本次得分为:15.00/18.00
1单选(2分)在学科概念的学习和教学中,对于同一个概念,学生不可以()
A.直接从具体实例中观察得出下定义概念2.00/2.00
B.以自己理解的日常概念为基础来学习其科学概念
C.以自己理解的日常概念为基础来学习其科学概念
D.准确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难下定义概念
解析:
2单选(2分)问题解决的学习中的“问题空间”是指()
A.问题的初始条件中隐含的内在条件0.00/2.00
B.问题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之间的过程
C.问题的目标状态中隐含的同类问题的通用子目标
D.问题所涉及到的相关原理和方法
正确答案:B你错选为A
解析:
3单选(2分)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
A.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B.类别编码系统
C.图像和原型 D.命题和命题网络2.00/2.00
解析:
4多选(2分)关于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正确的理解是()
A.引导学生形成概念体系0.67/2.00
B.突出概念关键特征0.67/2.00
C.用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0.67/2.00
D.突出无关特征
解析:
其次,要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同时也要对无关特征进行控制。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这能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把握和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对无关特征也需要控制,控制并不是说完全不呈现任何无关特征。在概念教学中,适当提供无关特征也有助于学生对无关特征和有关特征进行区分,从而关注到客观事物与概念的细微差异,使获得的概念更加准确。因此,在概念学习的初始阶段,可以向学生强调概念的有关特征,弱化无关特征,使得学生能较为容易把握概念的实质;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增加无关特征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概念进行辨别性的学习。
第三,概念的教学也需要适当地运用正例与反例。概念的例子,是概念的一个外延,通过对概念的外延学习,也有助于进一步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正例的学习是概念的关键特征不变,而无关特征在发生变化,因此适当运用正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是什么。而反例的运用就有利于我们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概念中有哪些无关特征与属性,并能对这些无关特征、无关属性的干扰予以排除。
第四,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概念体系。概念的教学除了要使得学生明确理解与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以外,还需要帮助学生把新学习的概念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已有概念发生联系,从而形成概念网络和体系。概念的意义,一般都是通过高一级的上位概念或低一级的下位概念来说明的,因此概念体系与网络的形成,就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网络中的每个概念都能获得具体意义,也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对概念进行提取。
最后就是我们对概念的教学还需要强调学生能运用概念。对概念的运用,其实就是对概念进行具体化和情境化,这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存在错误,同时,学生也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情境下能运用什么概念,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概念更完整、更深刻的理解。
5多选(2分)原理学习包括的心理过程有()
A.记住原理的表达方式
B.理解原理中所揭示的概念之间的关系0.67/2.00
C.学习原理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0.67/2.00
D.原理内化0.67/2.00
解析:
6多选(2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A.组织者策略0.50/2.00 B.动机激发策略
C.精加工策略0.50/2.00 D.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正确答案:A、B、C、D你错选为A、C
解析:
第二个策略是精加工策略,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利用表象、意义的方法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意义的构建,利用人为联想、谐音记忆等方法进行记忆,从而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赋予信息新的含义。
第三个策略是组织者策略,这在前面关于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章节中我们讨论过,主要是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材料,帮助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合适的、可利用的已有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区分新旧知识的异同。
最后一个策略是认知结构优化策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依赖于命题网络的良好结构的,因此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陈述性知识进行归类、组织和系统化,从而形成最优化的命题网络与认知结构。
7判断(2分)在概念的教学中使用的正例,主要是为了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
解析:正例的学习是概念的关键特征不变,而无关特征在发生变化,因此适当运用正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是什么。而反例的运用就有利于我们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概念中有哪些无关特征与属性,并能对这些无关特征、无关属性的干扰予以排除。
8判断(2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解析:从学习动机的角度上看,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9判断(2分)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中也都需要用到。
解析: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也是有过程的。首先是对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的规则进行学习。比如,我们需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学习与掌握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概念以及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和宽的乘积这一原理,这些都属于陈述性知识。可见,如果与程序性知识相关的陈述性知识没有被准确理解与掌握,那么程序性知识也很难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