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学
(2022-07-12 00:16:37)
标签:
东方哲学课程评价课程概述授课目标参考资料 |
分类: 修身养性 |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18)
本课程主要讲授东方哲学中的儒家哲学、道家道教哲学和佛教哲学。儒家哲学主要讲授传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的哲学思想;道家道教哲学主要讲授老庄、黄老、魏晋玄学等道家道教的哲学思想;佛教哲学主要讲授佛教哲学简史、小乘佛学、大乘佛学、藏传佛学的人生哲学以及人间佛教思想。——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慰藉,也是最好的心理治疗。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可以使人提高精神境界的学问,哲学的用处不在于增加人对实际事物的知识和才能,而是使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使人由对世界的一种理解进而体现于一种人格、胸襟、气象,提供给人精神的受用。
近代西方哲学注重概念的思辨和逻辑的推演,对科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离人的心灵也越来越远。所以西方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哲学家们建构了概念的大厦,自己却住在茅草屋里。相反,东方哲学是以现实自我为目的,注重个人的精神修养和道德践履,与西方哲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东方哲学内容丰富。本课程主要讲授东方哲学中的儒家哲学、道家道教哲学和佛教哲学。儒家哲学主要讲授孔子、孟子、《大学》《中庸》以及荀子、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的哲学思想;道家道教哲学主要讲授老子、庄子、秦汉黄老学、魏晋玄学等道家道教的哲学思想;佛教哲学主要讲授佛教哲学简史、小乘佛学、大乘佛学、金刚乘佛学,分别介绍佛教缘起与传播,四谛、八正道及其人生哲学以及人间佛教思想。希望学习者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汲取东方哲学的智慧,了解东方文化,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授课目标
了解儒家、道家道教、佛教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个人修养。
课程大纲
儒家哲学(一)
儒家与孔子(上)
儒家与孔子(中)
儒家与孔子(下)
第一周测验(含导论)
东方哲学导论
导论
儒家哲学(二)
大学之教
中庸之道
孟子
第二周测验(大学之教、中庸之道、孟子)
儒家哲学(三)
荀子
董仲舒(上)
董仲舒(下)
第三周测验(荀子、董仲舒)
儒家哲学(四)
程颢和程颐(上)
程颢和程颐(下)
朱熹
第四周测验(程颢和程颐、朱熹)
儒家哲学(五)
王阳明(上)
王阳明(下)
课程作业
佛教哲学(一)
佛教思想概述(上)
第五周测验(王阳明、佛教思想概述上)
佛教哲学(二)
佛教思想概述(下)
小乘佛学的思想(上)
小乘佛学的思想(下)
第六周测验(佛教思想概述下、小乘佛学的思想)
佛教哲学(三)
大乘佛学的思想(上)
大乘佛学的思想(下)
藏传佛学的思想
第七周测验(大乘佛教的思想、藏传佛教的思想)
道家道教哲学(一)
老子及其哲学思想
庄子及其哲学思想(上)
庄子及其哲学思想(下)
第八周测验(老子、庄子)
道家道教哲学(二)
秦汉黄老学说(上)
秦汉黄老学说(下)
第九周测验(秦汉黄老学说)
道家道教哲学(三)
魏晋玄学(上)
魏晋玄学(下)
第十周测验(魏晋玄学)
道家道教哲学(四)
道教的创设与演化
道家道教的域外传播
第十一周测验(道教的创设与演化、道家道教的域外传播)
预备知识
中国历史、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道家道教、佛教哲学的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楼宇烈:《东方哲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徐远和等:《东方哲学史》(多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
洪修平:《东方哲学与东方宗教》(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
郭齐勇:《中国人的智慧》,中华书局,2018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