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派学习理论单元测验
(2022-04-15 00:58:02)
标签:
二、联结派学习理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单元测验 |
分类: 心理专栏 |
一、联结派学习理论
1、
问题:关于“有机体是如何从后天经验中获得关于客体的经验的?”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种解释,它们是()答案:
【经验论学习理论和联结派学习理论】
A:经验论学习理论和活动内化论学习理论 B:经验论学习理论和联结派学习理论
C:活动内化论学习理论和认知派学习理论 D:联结派学习理论和认知派学习理论
2、
问题:下列强化和惩罚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化是为了使得某一反应的概率增高,惩罚是为了使得某一反应的概率降低
B:正强化是为了使得某一反应的概率增高,负强化是为了使得某一反应的概率降低。
C:强化一定能够使得某一反应的概率增高,惩罚一定能够使得某一反应的概率降低。
D:负强化和惩罚都是为了使得某一反应的概率降低。
答案: 【强化是为了使得某一反应的概率增高,惩罚是为了使得某一反应的概率降低】
3、 问题: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特征()答案:
【规定进度】
A:小步子
B:低错误率 C:即时反馈 D:规定进度
4、
问题:根据班杜拉对模仿学习的分类,“照葫芦画瓢”属于一种()答案: 【直接模仿】
A:直接模仿 B:综合性模仿 C:象征性模仿 D:抽象模仿
5、
问题: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小明在考试之前总觉得自己这次会考砸,这是一种(【效能预期】)
A:需求预期 B:效价预期 C:结果预期 D:效能预期
6、
问题: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在于()
A:以掌握书本的间接经验为主 B:有明显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C: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安排。 D:学生没有丝毫的自主性
答案: 【以掌握书本的间接经验为主;
有明显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安排。】
7、
问题:关于经典条件反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出现在有机体行为反应之后的结果性的刺激在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B: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时以无条件反射作为基础的
C:原本与反应无关的中性刺激在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变成了条件刺激
D:无条件刺激物在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变成了条件刺激
答案: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时以无条件反射作为基础的;
原本与反应无关的中性刺激在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变成了条件刺激】
8、 问题:一般而言,我们把经由后天经验而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变化叫做学习。答案:
【错误】
分析:【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那些一次性的变化,或者由于特殊的药物导致心理或行为上的变化,都不能叫做学习。】
9、
问题:根据桑代克提出的练习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重复的遍数越多,他们之间的连接越牢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大学生重复练习的次数。答案:
【错误】
分析:【桑代克提出的第二个学习定律是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强度取决于联结的使用频率,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用进废退。桑代克认为,对于一个已经形成的联结而言,如果能被加以运用,那么这种联结的强度就会增强;相反,对于习得的联结如果不进行运用的话,联结的强度就会减弱。但后来桑代克进一步指出,单纯的重复练习也不一定能增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度,只有学习者发现重复的练习能获得有效的结果时,也就是练习得到相应的奖励和强化时,练习才会有效,联结强度才会被加强。但桑代克后续的实验发现,缺乏练习有时候也不会明显削弱联结的强度,因此,他在1930年之后就放弃了整个练习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