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命题逻辑3
(2019-12-04 01:33:54)
标签:
第六章命题逻辑逻辑学西北大学亚里士多德重言蕴涵式 |
分类: 修身养性 |
第六章 命题逻辑 单元作业
1(2分)一天夜里,某商店被盗。经刑警反复侦查,掌握如下事实:
(1)盗贼可能是A,也可能是B,不可能是别人。
(2)如果A的证词可靠,则作案时间必在零点以前。
(3)只有零点时商店灯光未灭,A的证词才不可靠。
(4)如果B是盗贼,作案时间必在零点以后。
(5)零点时商店灯光已灭,B此时尚未回家。
请问:A、B两人之中究竟谁是盗贼?
回答:第一个事实其实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在逻辑学上.它表述的是这样一个事实:盗贼有可能是A,也有可能是B,还有一种可能是AB都是盗贼.不可能是别人这句话是掩盖了一个真正可能的事实..不可能是AB之外的人,但并不表示,两个人不能同为盗贼.这是关键。警方做出这样的判断必然有他们的理由.这理由应该跟留在现场的某些关键证据有关。
推理过程如下:事实(2)推出,若A证词可靠,则他的口供必然是零点以前不在现场.因为若他不是罪犯,那么犯罪事实发生时他就不应该在现场.而他的口供应该清楚的反映这一事实.若在现场,那么他要么就是罪犯本人,要么就是同案犯.至少也是知情不报.否则他没有道理不向警方报警,而警方也不会将之列入嫌疑人名单.所以既然假设他的证词可靠,那么犯罪事实发生就应该是在零点以前.也就是说零点以前商店灯灭了.而他不在现场.(注意:这可靠仅仅是假设)
最后我要说,这种题目真不科学..既然是掌握了的事实,又怎么会简单粗暴的用"可能""如果"来描述呢?全部五个所谓的"事实"实质上只有第五条才是真正的事实..事实意味着确凿无疑,无需再假设推论的存在.而这题目显然不具备这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