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杂货铺2-1:心理江湖之一代宗师冯特

(2019-01-07 13:33:33)
标签:

威廉·冯特

詹姆斯

心理实验室

蔡元培

德国莱比锡大学

分类: 心理专栏

心理杂货铺 2-1:心理江湖之一代宗师冯特

老师参与

  

三心二意读书,七嘴八舌瞎扯,备足心理干货,鸡汤请自带勺

 

2-1 心理江湖之一代宗师冯特

 

今天是9.10教师节,是中国的教师节。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以来的教导的节日,旨在肯定老师们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在心理学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老师(老师傅),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敲黑板,这都是知识点啊同学们!)。这位老师,他就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冯特。冯特老师是个外国人,他要是来中国教学,值教师节之际,咱们一定会热情地真挚地感谢他对于心理学的贡献,虽然在当年有许多心理学家是靠批判冯特老师傅的理论成名成腕,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冯特。

 

                          (大师一般都有点胡子)

 

【冯特童年】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 · 冯特出身名门望族,父母家族中有历史学家、神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等等;另外一些,不是医生就是官员。有人说,当时的德国没有哪家比老冯家牛(美国的詹姆斯表示不服,我们后面再说詹姆斯巨牛无比的家世)。然而,冯特却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哥哥在外求学不在家,妈妈又生俩孩子,不过婴儿期就挂了。冯特童年只有一个伙伴,还是个弱智。

 

【吃尿】吃盐多少会不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一个年轻人对此很感兴趣,但出于找不到被试,便亲自出马,自己吃盐自己尿,自己尿完自己写,实验发表了。年轻人也产生了对学术研究的兴趣。———这个人就是威廉 · 冯特,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一泡尿撒出心理学。这个大家就不要模仿了,生活里有很多美好,有什么难处要说出来,不要想不开。

 

【初为人师】1857 年,冯特到海德堡大学任生理学系教师,开设了一门实验生理学,开始了大学教师生涯。不过他获得的教职属于无薪岗位,学校不给钱,收入由学生的学费来付,选修课程的学生越多,老师也就赚得越多。结果只有4 名学生选修了冯老师的课。不久,冯特就病了,去阿尔卑斯山疗养了,可能也疗养一下受伤的

                               

 

【心理实验室】1876 年,莱比锡大学给冯特老师分了间房子,来放实验器材,房子原先是学生食堂,现在成了冯老师的仓库。冯老师上生理心理学,要做一些实验,但每次把器材搬到教室太麻烦,就在仓库做。冯老师是有心人,仪器越买越多,又霸占了临近的一些房子。1879 年开始做心理学实验,科学心理学就这样诞生了。搁现在,冯特说不定是个房地产开发商。

 

【名正言顺】冯特的实验室虽然在1879 年之前就已经运行了好几年,并号称在这一年建立了科学心理学,但其实直到1883 年,也未获得官方认可,在莱比锡大学官方目录中并没有冯特这个引以为豪的心理学实验室。后来,冯特老师生气了,威胁校领导,再不承认走人,要跳槽去别的高校,校方屈服了,认可了冯老师的实验室。牛人要有牛脾气!

 

【指导学生】冯特1879 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89 年成为莱比锡大学的校长。冯校对学生很严格,从来都是直接给学生指定研究课题。在冯特面前,学生永远只能是站着,指导学生的时候,学生排成一行站好,然后冯校按学生顺序给他们指定研究课题,做得好不好就是冯校说了算,俺们德国人就这么严谨。

                都给我站直了)

 

【中国学生】冯特建立心理学之后,各国有志于此的同学都来朝拜。一个中国人也来凑热闹,跟冯特学了一段实验心理学,后来回国后革命了,当官了,当教育家了,没有从事心理学工作。不过,在他当校长的时候,追随世界潮流支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是蔡元培,对,就是兼容并包那个。

 

【莱比锡之殇】冯特在的时候,德国莱比锡大学简直就是心理学的麦加,这里向世界各地输送了各种心理学大家。但为什么后来莱比锡好像没什么名家了呢?一是二战的时候,冯特的研究中心被纳粹了;二是二战后,莱比锡归了民主德国,这个大学改名叫卡尔 · 马克思大学了。———1990 年东西德合并,改回原名。

 

【学霸】冯特是个工作狂,没电脑也写了5 万多页书,什么概念呢?华生算过,如果一天读60 页,通读一遍要两年半。当年的冯特,上午写书读论文编杂志,下午就去实验室,然后边散步边备课,下午四点又开始给学生上课,啥也不耽误。不过冯特虽然书多,但可传世的少。詹姆斯说冯特:当一本书的观点被痛批时,他在写另外一本毫不相关的书。米勒说得更损,冯特就是那种爱迪生说的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汗水的类型。冯特也不是吃素的,詹姆斯的著作《心理学原理》面世后,冯特评价说:这很文学,也很优美,可它不是心理学啊

 

【翻译】冯特这么勤奋,导致一个人很辛苦———那就是在美国传播冯氏思想的他的徒弟铁钦纳。作为冯特嫡传弟子,当然以宣传老师思想为己任。不过,当他努力地将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第三版翻译成英文后,发现冯特已经出了第四版。当他翻译第四版时,冯特老师那里嗖嗖嗖已经出了第五版。实在跟不上啊!

                                

                                               (老师,您的手速可不可以慢一点QAQ

 

【写写写】冯特的生活与哲学家康德类似,他一直过着严谨有规律的生活,直到去世,一直住在莱比锡,几乎从不外出旅行,除了欣赏音乐会以外,也不热衷于公众活动,除了指导学生做实验基本就是写写写,直到85 岁高龄才退休。他去世于1920 8 31 日,享年88 岁。临死那年,他还出版了一部长达十卷的巨著:《民族心理学》。

 

【遗珠】冯特的著述丰但佳作少的学界印象可能原因:1. 本来冯特有些东西就不咋地;2. 冯特德语写作,写得多,铁钦纳翻译不过来;3.铁钦纳以冯特传人自居,只谈冯特实验的贡献,对其它方面不说;4.人们对冯特的印象更多来自于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而波林又是铁钦纳的学生———唉,冯特可能让铁钦纳和波林两个徒子徒孙给害了。

                                             

 

教师节再次感恩冯特老师,不管詹姆斯再怎么怼您,您在我心中的形象永远是辣么高大,您放心,下一期杂货铺我一定爆詹姆斯的料。

 

资料来源:

迟毓凯,大众心理学

戴维·霍瑟萨尔,《心理学家的故事》,商务印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