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体活动中增强班级凝聚力


标签:
2011-2012七(7)班团结就是力量七年级合唱 |
分类: 班级管理 |
在集体活动中增强班级凝聚力
后来我发现每次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我班的孩子们总会漠不关心,表现懒散,极不认真。与别班的统一调度、积极表现、勇争第一的热乎劲相比是那样的淡静。从孩子们羡慕的眼神中,我开始意识到他们对班级活动是那样的渴望!不仅如此,我还发现,经常组织班队活动的七(9)班更有集体荣誉感,孩子也更为大胆、自信和活跃。我终于明白,要塑造一个团结友善,有凝聚力的班级,光靠老师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
趁着学校举行第一届红五月“大家唱、大家跳”的活动机会,我决心带领孩子们参加这次的活动,并向名次进军。虽然我班在活动中,是最后出场的代表队。但是,孩子们顶着烈日,踩着焦阳,忍着汗水,热情的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认真完成的集体舞,夺取了团体第六名的好成绩。离我设定的目标---第五名仅差0.1分。但是,当孩子们盼来久违的那张“优秀团队”的奖状,都憨憨地笑了。我才真正的意识到,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又重新回到了我班的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从最初对班级活动的忽视,到现在的认识和重视,活动伴随我在工作中成长,让我在逆境中慢慢顺利和收获。反思这次班级活动的开展,我谈一谈自己的点滴认识。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班级管理的中,我发现,我们的班集体,个体与个体间缺乏互爱互助,理解与宽容,班级无法凝聚到一起如散沙一盘。学生之间无休止的摩擦和矛盾将会使集体无法前进。以前每次学校举行的活动,我班学生都积极勇跃参加,投入比赛。但是,对于名次的要求不高。所以,比赛中,学生表现也平平无极。久而久之,学生也表现得极无所谓。
于是,在“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前,我从班级的优势、特长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活动计划。又要将活动的目和意义寄寓在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自编自导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提前设定本班的活动目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班级活动中营造出了的勇敢、进取的氛围,使每个成员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和力量,促使他们形成健康、丰富的感情。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促进了他们相互沟通和交流。在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意识上,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觉悟,在比赛训练中的矛盾、纠纷、冲突更少出现了;理解、宽容、忍让、帮助、合作意识在班级相互影响并传递着。
班级活动的魅力是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着孩子的心理,让孩子们自己去辨别身边的真、善、美,丑与恶。呆板的说教怎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组织一次活动,它绝不是单纯意义上几个歌舞或是才艺表演,也不仅仅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了兴奋和快乐的氛围。活动是否有意义有价值,重在看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是否有深刻的教育性和教育的持续性。育人重在育心,教育学生重在引导思想的转化。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班级活动成败的关键。一位教育学家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应起到抛砖引玉、旁敲侧击的作用,教师退回到舞台背后,不再成为高高在上的施教者。要使班级活动的教育收到切实的效果,必须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在意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受教育。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实现他们自主活动、自我塑造、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心理愿望,让他们从活动中认识自我,领悟道理,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活动中,在一些学习落后或是调皮的孩子身上,我发现了他们平时未曾闪现出的优点。比如,为能担任合唱指挥兴奋不已的李杰珩同学;细心的准备道具的代鑫和梁爽同学;热情舞动的
150磅的田奇同学和160磅的孙博奇;现场抓住节奏的高晟桓同学;尽心跳跃的张靖超同学……我分明看到了一颗颗积极向上的心和一个力求团结的集体。
张振家同学在身体恢复的第二天就参加了全体的集训。在指导教师一次次严格地批评、指导、练习下,从复杂的十字队形变化,到合唱的轮唱训练,他都没有提出退赛的要求,更没叫一声苦。
还有身体并未恢复的喻婷婷同学。拖着瘦小而疲弱的身体,在30度的烈日下,参加了将三个小时的彩排训练,还超水平地发出了合唱歌曲中响亮的声音。在正式演出的那一天,我不忍心地劝她放弃比赛时,她发裂地嘴唇微微地发声:“老师,我会坚持到底!”
正是有这种坚持到底的毅志力,让本班的合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唱响了整个校园。与此同时,本班60名学生全部参加合唱和集体舞的演出,是所有参赛队伍里,人数到得最齐的一支队。又一次充分体现了本班“团结就是力量”的班级精神。
PS:草蜢的爱拼才会赢